国学
  • 胎藏三密抄

    日本平安时代的佛教典籍,由觉超撰写,共 5 卷。该书主要围绕胎藏界密教的 “三密”(身密、口密、意密)展开,抄集了相关的经文、注疏及诸师仪轨等内容,对理解胎藏界密教的教义、修行方法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书中详细介绍了学三密教者需知的五事,包括必随明师、内外相应、甚深秘密、三密相应、祈请圣加等,并对各种印契、真言的具体做法和含义进行了阐释。

     佚名
    10万字2个月前
  • 大日经供养持诵不同

    日本安然撰,收录于《大正新修大藏经》第 75 册,编号为 no2394。该书主要围绕《大日经》中关于大悲胎藏嘉会坛中修灌顶时的七日行法(也提及六日行法)展开,对经中诸品前后相补的六行仪进行了简略阐述。内容涉及出入漫荼罗具缘真言法品及转字轮漫荼罗行品等,还详细介绍了择地法、同伴法、护身法、结界法等一系列相关行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和仪轨。

     安然
    8万字2个月前
  • 教时诤

    日本安然撰,收录于《大正新修大藏经》第 75 册,夫我大日本国有九宗教。人法诤论有三国。夫言三国者。一天竺国。二震旦。三日本。言九宗者。有五异说。一传教大师请年分表云。华严宗三人。天台法华宗二人。律宗二人。加小乘成实宗。法相宗三人。加小乘俱舍宗。乃至官符今行于世。二空海阿阇梨秘蜜宝钥十心次第中。列俱舍成实律宗法相三论天台华严真言。前劣后胜浅深不同。三道诠和上群家诤论云。无相宗法相宗天台宗华严宗真

     安然
    3万字2个月前
  • 真言宗教时义

    4 卷,日本安然著,书中除了围绕真言宗的 “一佛一时一处一教” 教时判展开论述外,还涉及密教分类等内容。安然将密教分为五藏,即胎藏界、金刚界、苏悉地、瑜祇经、杂秘密,特别重视《瑜祇经》,称其为 “两部大法之肝心”。同时,书中还对苏悉地的行法进行了探讨,认为苏悉地行法应以金、胎两部通十八道契印,结此印供养本尊能到佛果的觉位。 安然在书中虽基本接受空海密教的基本框架,但对其十住心思想中的天台第八住心

     安然
    12万字2个月前
  • 苏悉地对受记

    苏悉地对受记,1卷,日本安然撰。《大正藏》第75卷。

     安然
    2万字2个月前
  • 观中院撰定事业灌顶具足支分

    日本天台宗高僧安然撰,收录于《大正新修大藏经》第 75 册。书中主要围绕密教灌顶法门展开,详细阐述了事业灌顶的各种支分、仪式及相关理论。 例如,书中将传法灌顶分为印法灌顶、事业灌顶和以心灌顶三种。其中事业灌顶,又作作业灌顶、具支灌顶,弟子需于灌顶 7 日前 “诚心礼悔之类”,“师亦于七日以来,为其持诵,秘求感应”,并令弟子 “办诸供物香华之类”,然后设坛,授以秘印,此种灌顶规模十分盛大。

     安然
    11万字2个月前
  • 金刚界大法对受记

    8卷,是日本天台宗高僧安然著,该书主要围绕金刚界密法展开,详细阐述了金刚界密教的教义、仪轨、印相、真言等内容,是安然根据自己对金刚界大法的理解和传承进行的记录与阐释,对研究日本台密的金刚界密法传承及教义思想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书中可能还涉及到金刚界密法的修行方法、步骤以及对相关经典的解读等内容,旨在指导弟子进行金刚界密法的修持。

     安然
    14万字2个月前
  • 藏密佛教史

    《藏密佛教史》由第二世敦珠法王撰写,索达吉堪布汉译,全书以藏族本土视角系统梳理藏地密乘历史,展现藏传佛教的传播脉络与密宗传承体系。该书共分八品,从佛教总述入手,详述金刚密乘理论、藏传佛法特色及内密三续(续、教、窍诀)传承源流,兼述伏藏历史与历代高僧弘法历程,并附录一世敦珠法王自传。译者参考《母子心滴》《受法录》等典籍,历时五年还原藏密历史原貌。内容结合宗教文献与历史叙事,为藏传佛教密宗文化研究提

     佚名
    30万字2个月前
  • 妙成就记

    日本天台宗高僧圆仁撰,全文一卷,主要记载了佛教密宗的修行方法和仪轨。书中详细介绍了从吽字生起以三吽成身的观想方法,以及相关的真言、手印和护身法等,如五股印的结法、五处加持的步骤、扫地法、奉请本尊的印法等。此外,书中还提及一些密宗手印与十八道契印的关系,如 “奉请本尊” 印与十八道中送车印(即宝车辂印)的差异等。

     圆仁
    0万字2个月前
  • 真言所立三身问答

    日本天台宗僧人圆仁撰,该论著以问答形式探讨了佛的三身问题。圆仁认为,佛所说之经是由毗卢遮那法身所说,此毗卢遮那法身是理智不二之智法身如来。文中还提及 “随機三身?理內三佛”,强调三身俱遍法界,无有优劣,即三身体无異相。圆仁在该论著中体现的思想,与显教对经》等对毗卢遮那佛的身份定位有不同说法,或认为是报身佛,或认为是法身佛。而圆仁认为毗卢遮那佛与大日如来同体,乃理法身、智法身不二之体,尽虚空遍法界

     圆仁
    0万字2个月前
  • 胎藏界大法对受记

    日本天台宗高僧安然著,该书主要记载了安然的求法经历以及他对胎藏界密法的传承与理解。安然于贞观十八年二月入唐,先后从道海大德、长意大德、赞岐守、权僧正大和上等多位高僧处受胎藏界仪轨,后又从圆珍和上受灌顶位。书中还详细记录了不同高僧对于胎藏界密法中各种印相、真言的不同说法和解释,如对作礼印、出罪印、归依印等多种印相的具体做法及相关解说都有记载。

     安然
    7万字2个月前
  • 胎藏界虚心记

    日本天台宗高僧圆仁撰,2卷。《胎藏界虚心记》主要围绕密宗的胎藏界理论展开。胎藏界是密宗的重要概念,视宇宙中一切皆为大日如来所显现,表现其理性方面。该著作可能对胎藏界的教义、曼荼罗(坛城)、真言印契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和讲解,是研究圆仁思想以及日本天台密教的重要资料

     圆仁
    3万字2个月前
  • 金刚界净地记

    日本佛教天台宗山门派创始人圆仁撰,《金刚界净地记》全文一卷,主要内容涉及金刚界密教的印契、真言等方面的解说。如文中详细介绍了净地印、金刚缚真言契、开心殿门真言契等多种印契的结法,以及相关真言的内容和作用,是研究日本佛教密宗,尤其是金刚界密教的重要资料。

     圆仁
    1万字2个月前
  • 苏悉地妙心大

    圆仁(794-864)是日本入唐求法的重要僧人,在京都比叡山延历寺任第三世天台座主,兼传密教。他曾到中国修学密教达九年之久,对密教教义有深入了解。 《苏悉地妙心大》主要涉及密教的修行仪轨,书中谈到了苏悉地法的具体做法,如受触忿怒印、洒身印、加持供物印等各种印法的操作步骤。还对结印时双手及十指的名称进行了阐述,称两手为二羽、月堂、禅智、定慧等,称十指为十度、十轮、十峰等。

     圆仁
    1万字2个月前
  • 新学行要钞

    日本仁空撰,该书主要围绕佛教修行的仪式和规范展开,总目包括六念法第一、衣钵法第二、说净法第三、时食法第四、说戒法第五、与欲法第六、安居法第七、自恣法第八、出家法第九、化俗法第十。详细介绍了菩萨行的各项具体仪轨,如六念法中对每日修行中需忆念内容的规定,衣钵法中关于不同种类袈裟及钵的受持方法,时食法中进食时的唱礼、偈语、咒愿文以及五观法等。

     佚名
    1万字2个月前
  • 菩萨圆顿授戒灌顶记

    日本惟贤撰,一卷,强调圆顿不思议之戒是成佛的终极法门,无论三身如来还是四土所化众生,皆可授受此戒。众生一念可得三种戒体,一座可尽六即之次位,此戒法能让人踏上开觉之路,实现诸佛出世之本怀。指出灌顶并非仅存在于真言秘教,显宗同样有此义。如法云地菩萨欲成正觉时,先佛必有授职之仪,以智水洒后佛之顶。文中还引用了《仁王经》《法华经》及天台疏等经论,说明灌顶的含义和依据,以及圆顿戒法虽为显教,却超越显教所谈

     佚名
    1万字2个月前
  • 圆戒指掌

    日本天台宗僧人敬光著,从题目及相关佛教教义推测,该书可能主要围绕天台圆教菩萨戒展开论述,详细阐述菩萨戒的内涵、意义、修行方法以及与其他佛教宗派戒律的区别与联系等。可能还会涉及到对菩萨戒的传承历史、历代祖师的见解和阐释,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菩萨戒等内容,旨在引导修行者通过持戒达到解脱和觉悟的境界。

     佚名
    3万字2个月前
  • 显扬大戒论

    8卷,是日本天台宗三祖圆仁撰,在圆仁所处的时代,日本佛教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天台宗虽已传入,但在教义阐释、戒律规范等方面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整理和发展,以适应日本社会和信众的需求。圆仁在中国求法期间,深入学习了中国佛教各宗派的教义和戒律,接触到了丰富的佛教经典和实践方法,这些经历为他撰写《显扬大戒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圆仁认为戒律是佛教修行的基础,是通向解脱的必经之路。只有严格遵守戒律,

     圆仁
    13万字2个月前
  • 普通授菩萨戒广释

    日本安然撰,上卷:主要阐述了菩萨戒的基本概念、意义和重要性,强调了戒是一切行功德藏的根本,是通向佛果之道的基础。同时,还介绍了受菩萨戒的一些前提条件和基本要求,如以信为本入三宝海,以戒为本住在佛家等。 中卷:详细讲解了受菩萨戒的具体仪轨和程序,包括请师、忏悔、发心、问遮、授戒等环节,对每个环节的具体做法、含义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都进行了深入的解释。例如在请师环节,要奉请十方菩萨戒大师、尊证师范等,

     安然
    3万字2个月前
  • 山家学生式

    日本天台宗开山祖师最澄撰,全一卷。收于《大正藏》第七十四册。由天台法华宗年分学生式(六条式)、劝奖天台宗年分学生式(八条式)、天台法华宗年分度者回小向大式(四条式)等三部构成。当时日本全国只有奈良东大寺、下野的药师寺、筑紫的观世音寺三处戒坛,且遵循的是小乘的声闻具足戒。最澄通过《山家学生式》,希望在比叡山设立独立的大乘戒坛,让天台宗修行者能够直接受大乘菩萨戒,摆脱对旧有戒坛的依赖,实现天台宗在戒

     最澄
    0万字2个月前
  • 授菩萨戒仪

    1 卷,日本天台宗创始人最澄撰写、圆珍注释。最澄曾于 804 年随日本遣唐使来华,从天台宗九祖湛然之弟子修禅寺道邃、佛陇寺行满受天台教义,并从天台山禅林寺翛然受牛头禅,从道邃受大乘菩萨戒。回国后,最澄根据湛然的《授菩萨戒仪》增添和改写了一部分内容,将其作为给比睿山僧众传授菩萨戒时的模板。圆珍是日本天台宗的重要学者,他的注释对理解最澄的原文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该注本从贞观十一年(869)开始,即

     最澄
    1万字2个月前
  • 传述一心戒文

    三卷。日本天台宗僧人光定撰,光定是日本天台宗传灯大法师位最澄的弟子,该书主要围绕天台宗的戒律思想展开,文中提及最澄大师承于一心之戒等内容,光定在书中阐述了自己对戒律的理解和传承,其内容涉及到天台宗的教义、戒条以及相关的历史传承等方面。此外,该书还长篇引用《七代记》,通过太子传、慧思传、鉴真传等资料,论述了太子南岳后身说,主张南岳慧思是灵山同听的亲授者,强调圣德太子为慧思禅师的转世,认为正是转世的

     光定
    2万字2个月前
  • 宗要柏原案立

    日本天台宗贞舜编撰,全书共 6 卷,每卷都围绕着天台宗的核心教义和重要论题展开论述。对天台宗的基本教义进行了深入阐释,包括 “一念三千”“三谛圆融” 等核心概念,帮助读者理解天台宗对宇宙、人生的根本看法,以及如何通过修行达到解脱的境界。 书中收录了许多关于天台宗与其他佛教宗派之间的教理辩论内容,如与真言宗、禅宗等在修行方法、教义理解上的不同观点和争论,展现了日本佛教各宗派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

     佚名
    20万字2个月前
  • 天台圆宗四教五时西谷名目

    2卷,万治元年(顺治 15 年)和刻本,四教:指藏、通、别、圆四教。藏教即小乘教,为三乘人说阿含经,明但空之理,由析空观入无余涅槃;通教为声闻、缘觉、菩萨三乘共通的大乘初门教,依如幻即空之理,观体空观;别教不共二乘,独为菩萨说,次第观空、假、中三谛悟中道之理,因中道别于空、假,故称但中之理;圆教不论迷悟,本质上无区别,观空、假、中三谛之理在一谛中互具其他二谛,中道之理称为不但中之理。 五时:指华

     佚名
    4万字2个月前
  • 显戒论

    日本天台宗开祖最澄撰,3卷,开云显月篇:为卷上的第一篇,主要通过列举各种事例和经典依据,来阐明大乘戒的合理性和重要性,为后续的论述奠定基础。 开显三寺所有国篇:继续在卷上,主要论述了日本国内不同寺院与大乘戒、小乘戒的关系,以及大乘寺和兼行寺的相关情况,通过对建寺本愿、鸣钟等方面的分析,说明大乘戒在日本寺院中的地位和作用。 开显文殊上座篇:位于卷中,主要探讨了文殊菩萨作为上座的意义,通过对比小乘上

     最澄
    4万字2个月前
  • 天台真言二宗同异章

    日本证真在文治四年著,主要对天台宗和真言宗的异同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书中指出大乘皆是诸佛秘藏实相印,佛因应机缘设教不同,或显或密,各有利益。天台宗强调 “真如随缘”,认为真如能变作诸法,诸法即真如;真言宗则主张 “性相历然”“理事平等”,不仅 “事事无碍”,更是 “理理无边”。在 “烦恼即菩提” 的义理上,天台宗虽也主张烦恼菩提 “全体相即”,但在真言宗学者杲宝看来,天台宗只是针对 “所见” 之相

     佚名
    0万字2个月前
  • 圆密宗二教名目

    日本僧人惠镇撰,主要对佛教中的圆教和密教进行了分类和阐释,该著作出现在日本佛教发展的特定阶段,当时天台宗和真言宗等宗派在日本广泛传播和发展,各宗派对于佛教教义的理解和阐释存在差异,《圆密宗二教名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梳理和明确圆教与密教的教义、教相而撰写的。

     佚名
    2万字2个月前
  • 一乘要决

    日本天台宗僧人源信撰,收于大正藏第七十四册,该书是源信在 65 岁卧病在床时所著,其目的是为了解决当时在东亚地区广泛存在的关于佛性论争以及三乘一乘的权实论争等问题,试图对这些争论作出总结和裁决,以平息相关的纷争。书中依据《法华经》成立一乘真实、三乘方便的观点,认为从佛诞生到寂灭,所有三业皆为一乘,强调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如《法华经》中长者以三车诱引诸子,最后但与大车的譬喻,来说明如来初说三乘

     源信
    5万字2个月前
  • 汉光类聚

    日本平安后期天台宗僧人忠寻撰,《汉光类聚》集中体现了日本天台宗的一些核心思想,特别是本觉思想。它强调一切众生皆有本觉之性,通过修行和化导可以实现觉悟。同时,书中对于 “恶” 与 “止观” 关系的讨论,反映了日本天台宗对善恶观念以及修行境界的独特理解,认为在达到一定的觉悟境界后,“恶” 也可以被视为 “止观” 的一部分,这体现了一种对佛法真谛的深入领悟和对善恶相对性的思考。

     忠寻
    7万字2个月前
  • 法华长讲会式

    2 卷,是日本天台宗创始人最澄撰,具体内容可能涉及法华长讲会的仪式流程、仪轨规范、参与人员的职责、讲经的方法和顺序等,通过两卷的篇幅对法华长讲会的各项细节进行了详细规定和说明,为法华长讲会的举行提供了具体的指导。

     最澄
    0万字2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