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 佛法省要

    儿童书局于 1944 年 1 月 1 日出版。王季同晚年研究佛学,以自己的佛学修养和科学知识为背景,阐释佛法与科学相通、相容而又超越科学的关系。在《佛法省要》中,他可能延续了这种思路,对佛法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他提出佛法是 “应用科学” 这一独特命题,认为佛法不但是宇宙真理的体现,而且与人类社会的生存状况有密切关系,具有实际的 “效用”。他还指出正确的知识只有现比二量,佛法完全从现比二量出

     王季同
    2万字1个月前
  • 佛法与科学之比较

    全名为《佛法与科学之比较研究》,是王季同所著的一部融合佛学与科学的学术著作。 该书撰写于 1928 年,初发表于《海潮音》杂志,1932 年出版单行本。 书中,王季同以自己深厚的佛学修养和科学知识为背景,引经据典,解析旧说,从哲学角度的佛学来认知与科学之间的辩证关系,视角独特。他提出了佛法是 “应用科学” 这一独特命题,力图以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证明佛教的合理性价值,说明佛学是应用科学,是实证哲学

     王季同
    3万字1个月前
  • 解脱歌

    《解脱歌》是大愚阿阇黎步永嘉禅师《证道歌》原韵所作,融合多家见解与自身体悟,蕴含深邃禅理。其核心思想包括:一是阐释觉悟之乐与佛法真谛,指出真妄皆空无自性,见诸法实相即可顿悟万法同源;二是说明修行方法与态度,强调显密法门虽异、归元则同,劝诫修行者不攀缘执着、把握根本;三是点明心性本质,认为众生与佛心性一体,烦恼即菩提,罪福无固定自性;四是指引面对外界的心态,主张对毁谤赞誉不执着,视一切声为实相;五

     大愚阿阇黎
    0万字1个月前
  • 学佛心要

    在《学佛心要》中,王骧陆强调学佛是求觉悟,目的是去苦得乐。他指出世人无论贫贱还是富贵,都有诸多痛苦,总名为八苦,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五蕴炽盛苦。而要摆脱这些痛苦,就需要明心见性,修心是关键。他认为修的意义在于回复本来,因为人本来是觉,本来不苦,只是因为迷失才陷入痛苦,修的目标就是把苦心转到乐心,把糊涂颠倒心转到光明自在心。

     王骧陆
    1万字1个月前
  • 心性释义

    王骧陆认为,世人所指的 “心” 往往是六尘缘影为自心相,即被外界的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所影响而产生的种种念头和影像,这并非真正的心,而是妄心、幻影。真正的心本位勿移,善无所加,恶无所损,此不可移者假名曰菩提,也就是不生不灭的性,它是无相而真实不虚的实相。

     王骧陆
    1万字1个月前
  • 莲花生大师本生传

    《莲花生大师本生传》作为《莲花生大师传》的一种版本,比较粗粹地介绍了莲花生大师故事的梗概,以其内容集中,故事生动而在藏族文化史上占有独物的地位,并在国内外读者中获得很高的评价。《莲花生大师传》是自古以来在藏族群众中代代传诵。《莲花生大师传》是自古以来在藏族群众中代代传诵,后由历代藏族知识分子中的“发掘师”搜集、整理、抄写和或刊印成书的。那么,这部巨著共有多少种版本呢?据有的学者精略统计,《莲花生

     莲花生
    25万字1个月前
  • 唯识三十颂诠句

    民国时期佛教学者、居士韩清净著。《唯识三十颂诠句》作于 1924—1925 年间,“依颂训诠名句自性差别”,极为精要。该书是韩清净对《唯识三十颂》的详细诠释,他通过对颂文的字句进行深入剖析,阐述了唯识学的核心思想,如 “一切唯识,唯识无境” 等观点,对第八识 “阿赖耶识” 在不同修行阶段的名称及含义也进行了详细解读。

     韩清净
    0万字1个月前
  • 东方的智慧

    全书收录14篇晚年随笔,聚焦东西方思维的本质差异,系统剖析禅学中“不二性”“空”与“创造性”等核心理念,并通过《庄子》哲学与日本民族文化心理的阐释,探讨其在现代社会的实践路径。章节如《现代世界与禅的精神》以学术性与通俗性兼具的笔触,展现禅学思想的幽玄特质及跨文化传播的适应性,勾勒出作者毕生推广东方智慧的思想图谱。

     铃木大拙
    7万字1个月前
  • 不惑

    该书以浅显的语言讲述了通透圆融的禅宗智慧。铃木大拙从佛教的源流、禅门公案等着眼,使读者领悟到禅自生活中来,它不是神秘主义,也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是最实在、最贴近生活和人的生命体验。了解禅,是为了解决每个人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解决偏离自己的内心带来的痛苦,化解最深层的心理困境,理解人之所以为人的终极意义。

     铃木大拙
    4万字1个月前
  • 不惧

    《不惧》,是铃木大拙的代表作之一。在本书中,铃木大拙从佛教的源流、禅门公案等着眼,使读者领悟:禅自生活中来,它不是神秘主义,也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相反,它是最实在、最贴近生活和人的生命体验。了解禅,是为了解决每个人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解决偏离自己的内心带来的痛苦,化解最 深层的心理困境,理解人之所以为人的终极意义。

     铃木大拙
    4万字1个月前
  • 中国禅宗史

    《中国禅宗史》是当代中国人写的第一部禅宗历史著作,对印度禅到中国禅的发展、禅学的中国化、牛头宗在中国禅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坛经》的成立与演变、曹溪禅的发展和分化过程以及最终又“众流归于曹溪”的历史做了系统的考察,勾勒出从印度禅向中国禅转化的历史和逻辑线索,弥补了以前禅宗史研究的缺陷,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1973年,日本大正大学因此书的创见而特别授予印顺法师文学博士学位。

     印顺
    13万字1个月前
  • 佛教的前途在那里

    凝聚星云大师对佛教未来的深度思考,核心围绕佛教如何引导人们从娑婆世界迈向美好生命境界展开。? 从世界演变看,物质发展或让未来生活趋近 “天堂”,但此快乐不究竟。大师认为,唯有大众信佛念佛、提升心灵,方能迈向清净无扰的极乐世界;持续修证,更有望实现超越差别的华藏世界。? 在时代变迁中,佛教需主动适应不同时代特点与大众精神需求,以贴近生活的方式传播智慧,帮人们在快节奏中寻得内心平静。社会层面,佛教通

     星云
    1万字1个月前
  • 佛堂讲话

    台湾著名高僧道源长老佛七开示的结集。该书对于净土法门的修行真义及方式做了极为详尽明确的开示,主要内容是道源法师关于念佛的完整开示,包括对念佛的目的、方法、功德等的详细讲解,为修行净土宗的修行者提供了如何正确念佛的方便法门。例如,书中提到念佛的目的是了生死,念佛要发菩提心,切勿起疑念,决定愿往生,必须认真念,结期应求证,平时须相续等。此外,还阐述了念佛与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

     道源
    11万字1个月前
  • 论祖师禅

    祖师禅以心传心,不立文字,离言绝思,是般若的最高境界。因其所得之智是即心而成,故有别于如来禅独立成为祖师禅系。修祖师禅的重要方法是看话头、起疑情,离四句,绝百非。检视历史上南北之争的公案,可以发现各有其开宗立说的内在理路。神会对弘扬南禅固有贡献,但其一味主张顿悟禅风也埋下了禅宗衰颓的种子。而宗密对禅宗南北、顿渐之争进行的调和圆融,对中国禅宗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意义。考察现代的铃木大拙和胡适之争,也

     吴立民
    1万字1个月前
  • 根本修持心要

    根据黄念祖老居士录音整理,黄念祖居士在其中提到,从密教来说,根本修持总结为三个方面:出离心、菩提心和正见。出离心就是要出世间,对世间众生所贪恋的享受、食欲、色欲、功名富贵、家庭幸福等一切东西都能放得下,它是学佛修行最开始的出发点。菩提心即大乘心,是要发愿自觉觉他,帮助众生脱离苦海。正见则是要对佛法的真理有正确的见解和认识。黄念祖居士强调,这三个方面是修行的根本,缺一不可,只有具备了出离心、菩提心

     黄念祖
    1万字1个月前
  • 佛语御禅师语录

    《佛语御禅师语录》是佛语彻御禅师的言论汇编,由其嗣法门人法乘、秀等编纂。佛语彻御禅师是嘉阳范氏子,得法于慧觉法兄和尚,因其存日不喜人记录其语,故语录内容为嗣法门人于暇日窃记而成。

     佛语彻御
    0万字1个月前
  • 高峰三山来禅师年谱

    记载明末清初高僧高峰三山来禅师生平与禅修的重要文献,由禅师门人南海普陀嗣法门人性统编订,清人至善作序,为研究禅师禅学思想、修行轨迹及明末清初佛教发展,提供了珍贵一手资料。? 书中以时间为轴,勾勒禅师从凡俗少年到得道高僧的历程:其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 年)生于蜀重庆垫江,诞生伴 “红光透室” 异象;少年结佛缘,十八岁立 “为聚云儿孙” 之志;此后历经乱世波折,仍坚守禅心,顺治六年(1649 年

     三山灯来
    1万字1个月前
  •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解

    梦参老和尚一生致力于宣讲华严经、地藏三经等经典,其对《地藏菩萨本愿经》的讲解深入透彻,深受信众欢迎。 梦参老和尚在讲解《地藏菩萨本愿经》时,讲述了地藏菩萨的大愿。例如,地藏菩萨曾为大长者子,见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相好庄严,便发愿尽未来际度罪苦六道众生,这是其第一大愿。地藏菩萨还曾为婆罗门女,为救堕入地狱的母亲,在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前发愿,尽未来劫度脱一切受苦众生,此为第二大愿。此外,梦参老和尚提到

     梦参
    11万字1个月前
  • 占察善恶业报经新讲

    梦参法师,1989 年纽约开示,系统阐述轮相法理与止观次第。其晚年在各地讲授《占察善恶业报经》的系列开示,强调 “以占察轮相为方便,先忏障、后入观” 的修行路径,助力末法众生增长净信、消除业障、趣入大乘。根聚法门 心地法门,先以轮相检点身口意,再修 “二种观道”,上卷为下卷奠基,非为算命。

     梦参
    2万字1个月前
  • 印光大师永思集

    印光大师圆寂后,由四众弟子追思之作汇编而成的书籍,由陈海量编辑。书中包含大师遗教、大师传记、书简、诗偈、輓联、赞词等内容。其中大师遗教收录了印光大师的自述、与居士的书信等,如《复金振卿居士书》《与蔡契诚居士书》等,阐述了大师的修行理念、对净土法门的倡导以及对世人的劝诫等;大师传记则有《印光大师生平略记》《印光大师行业记》等,介绍了大师的生平经历、修行历程等。

     陈海量
    12万字1个月前
  • 信愿念佛百问

    印光大师是近代佛教净土宗的重要高僧,其著作以平实恳切、导人信愿念佛著称。大师相关开示中 “信愿念佛” 问答内容的汇集。印光大师关于 “信愿念佛” 的核心思想,集中体现在《印光法师文钞》中,其中反复强调 “信、愿、行” 是净土宗的核心,信:信自(自己本具佛性,能往生)、信他(信阿弥陀佛愿力、《阿弥陀经》等经典真实不虚)。 愿: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脱离轮回,广度众生。 行:以念佛为正行,一心称念

     印光
    2万字1个月前
  • 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

    《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是黄念祖居士 1987 年于美国华府佛教会的讲记,1991 年整理成文,系统阐释了 “大光明” 与 “大安乐” 的体用、内涵及修行要义,其核心思想与佛教 “智慧”“解脱”“涅槃” 等核心教义紧密相连,同时融入了净宗等宗派的阐释视角。“大光明” 并非物理意义上的光亮,而是象征超越烦恼、无明(愚痴)的觉悟智慧,是如来本具的智德彰显。“大安乐” 并非世俗的感官快乐(如享乐、欲望

     黄念祖
    1万字1个月前
  • 入关斋戒十讲

    即《八关斋戒十讲》,为释能度记,佛历二五一四年(1970)于新加坡灵峰般若讲堂会讲记录,后收入天华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讲记》附录等流通,常以 “入关斋戒十讲” 流通,实指 “八关斋戒十讲”,会讲于星洲灵峰般若讲堂,记录者释能度,收录于天华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梵网经菩萨戒本讲记 附八关斋戒十讲》(1989),常见目录结构为十讲,包括绪说、八关斋戒的出家训练、名义略释、制立缘起、功益殊胜、受者拣别、

     演培
    1万字1个月前
  • 部派时代的佛教诸观

    演培法师著,深入剖析部派佛教时期丰富多元的思想观念。本书围绕解脱、修道、无为、时间、圣果、菩萨、轮回、假实、佛陀及部派分裂动因十大核心观念展开。在解脱观上,揭示各宗教对解脱的共同追求,阐释佛教尤其是小乘佛教通过否定迷妄以达涅槃解脱的独特路径;修道观方面,阐述从生死到涅槃、从系缚到解脱需修圣道的关键要点;无为观对无为法的特征及与有为法的区别进行探讨,如虚空无为与虚空界的差异;时间观呈现实有与如幻两

     演培
    9万字1个月前
  • 金刚经概要

    演培法师是近代著名的佛教高僧,对《金刚经》有深入研究和阐释。他所讲述的《金刚经》概要,核心围绕经文中 “空性”“般若智慧” 以及 “应无所住” 等核心思想,结合佛教义理进行通俗化解读,演培法师对《金刚经》的概要阐释,始终围绕 “离相无住”“体悟空性” 的核心,强调以般若智慧破除执着,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无所住而生其心”,既超越对现象的实有执,也不落入空无的断灭见,最终导向对诸法实相的体证和慈悲利

     演培
    1万字1个月前
  • 半世红尘半世僧

    本书分为修心之趣、修佛之缘、人间烟火、喜乐平安四个部分,共精选收录了李叔同20篇短篇文学作品代表作。半世红尘又半世为僧,繁华无限又暮鼓晨钟,李叔同这一生的精彩斑斓程度,足以别人去活数个人生方能拥有。可是李叔同作品的字里行间却告诉我们一个真理: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活在当下,珍惜当下,热爱当下,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悲时,取悦自己。喜时,取悦众人。有时候,择一生渡一人,与一世度众人,其实是一样的

     李叔同
    3万字1个月前
  • 觉悟的生活

    佛学大师星云的佛学阐释类著作,全书分上下两卷:上卷系统阐述“般若”内涵,解析“摩诃”“波罗蜜多”等术语;下卷通过生活故事阐释破除执念、超越身心桎梏的方法,探讨“无我”“因缘”等思想如何以空性智慧实现心灵自由。书中附《心经》全文及关键词解析,将深奥佛理转化为通俗语言,提倡以出世精神践行入世生活。内容涵盖文字般若、观照般若与实相般若三重维度,并贯穿六波罗蜜、四圣谛等佛学体系,通过“色空不二”“五蕴皆

     星云
    3万字1个月前
  • 舍得

    佛学大师星云所著的哲学著作,全书围绕职场、日常、修身、养心四大主题,通过128篇小故事阐释舍与得的辩证关系,提出“舍于人是慈悲,于己是精进”“以舍为得无处不春风”等核心观点。书中《成功者的愿景》《男人心事》《有永远休息的时候》等章节结合佛教智慧与生活案例,探讨人际关系处理、社会责任担当及人生意义实现等议题。

     星云
    14万字1个月前
  •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录

    湛山倓虚大师撰述,是1942年(壬午)农历二月十三日在青岛湛山寺观音息灾法会首日的讲经记录。此书围绕“普门示现、寻声救苦、一心称名即得解脱”的核心主旨,通过题解、科判及征引历代灵验事迹,深入阐释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方便与威神之力,契合法华“开权显实、会三归一”的要旨。在题解部分,大师指出“妙法莲华经”以法喻立题,“观世音菩萨”为人名,“普门品”为法名。“普门”意为普遍通达、有感即应,而观音菩萨因耳根

     倓虚
    1万字1个月前
  • 永嘉玄觉禅师证道歌略解

    《永嘉玄觉禅师证道歌》是唐代永嘉玄觉禅师悟道后所作的七言歌偈,全文百余句,以通俗明快的语言直抒证悟心境,浓缩了禅宗 “明心见性” 的核心义理。倓虚法师的《永嘉玄觉禅师证道歌略解》则是对这部经典的解读,该书以佛教经论为依据,结合禅宗的修行理念,对《证道歌》中的每一句偈语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帮助读者理解其中的禅理和修行方法,引导修行者领悟禅宗的真谛,回归本心,获得解脱。

     倓虚
    1万字1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