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浅注

    简称《本生心地观经浅注》、《心地观经浅注》。佛典注疏。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来舟浅注。十卷(或十一卷)。是般若译《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的注释书。书首有和硕庄亲王序,及《悬示》、《科文》各一卷。《悬示》分十门释经义:教起因缘、藏教所摄、义理分齐、教所被机、能诠教体、宗趣通别、品目次第、传译时年、总释名题、别解文义(后二门在卷一中记述)。在“藏教所摄”中,作者认为此经“若以教摄经,正属顿教,分属终

     佚名
    45万字2个月前
  • 思益梵天所问经简注

    佛典注疏。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圆澄注。四卷。是后秦鸠摩罗什译《思益梵天所问经》的注释书。在释第一品中,作者认为:法分五教,说有五时,此经“准贤首所判,第四顿教,大乘所收,在方等之时”。本书撰成后,即刻本流通。今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圆澄
    13万字2个月前
  • 金光明经文句新记

    金光明经文句新记,七卷,宋从义撰。

     从义
    19万字2个月前
  • 金光明经科注

    金光明经科注,四卷,明受汰集并序,附感应集。

     佚名
    6万字2个月前
  • 金光明经文句科

    金光明经文句科,一卷,明明德排定。

     佚名
    3万字2个月前
  • 金光明经玄义顺正记

    金光明经玄义顺正记,三卷,宋从义撰并序。 释光明玄义。

     从义
    11万字2个月前
  • 金光明经照解

    佛典注疏。南宋绍熙元年(1190)宗晓撰。二卷。是北凉昙无谶译《金光明经》的注释书。作者自序称,注释“以天台《文句》(即智顗《金光明经文句》)为指南,复用诸家义记作辅翼”。总分十科:翻译部帙、五章大旨、三分分文、诸品生起、辨正讹谬、为为音训、点示句读、笺释事相、简择余疑、境观修显。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宗晓
    10万字2个月前
  • 金光明经玄义科

    金光明经玄义科,一卷,明明得排定。

     佚名
    1万字2个月前
  • 胜鬘经述记

    胜鬘经述记,二卷,唐窥基说,义令记。

     窥基
    4万字2个月前
  • 胜鬘经疏义私钞

    胜鬘经疏义私钞,六卷,日本圣德太子疏,唐明空私钞并序,日本睿尊题记,圆珍题记。

     圣德太子
    8万字2个月前
  • 维摩经无我疏

    维摩经无我疏,十二卷,明传灯着并序。

     传灯
    23万字2个月前
  • 维摩经疏科

    维摩经疏科,一卷,明述

     佚名
    2万字2个月前
  • 胜鬘经义记

    佛典注疏。隋慧远撰。两卷。是对《胜鬘经》的论释。本书认为《胜鬘经》第一至第四章明“大方便”,亦即一乘之因第五章明“一乘”,即一乘之果。因果相合,所明为一乘之行法。自第六至第十三章所明为“大方广”,亦即一乘之理法。理法、行法相合,显一乘之体。第十四章明“信顺之益”。前十四章总阐“自利行”。第十五章即“胜鬘师子吼”,阐“利他行”。本书历代大藏经均未收载,日本《卐字续藏》收有上卷,下卷久佚。今在敦煌遗

     净影慧远
    5万字2个月前
  • 维摩经评注

    维摩经评注,十四卷,明杨起元评注,前附谢康乐十譬赞。

     杨起元
    3万字2个月前
  • 维摩经疏记钞

    维摩经疏记钞,卷四、五,唐道暹私记,内题维摩经疏。

     道暹
    2万字2个月前
  • 维摩经疏记

    维摩经疏记,三卷,唐湛然述,补录日本亮润序,清求序,秀云序。

     湛然
    10万字2个月前
  • 维摩经略疏

    维摩经略疏,五卷,隋吉藏撰,日本道空叙例,又云不可思议解脱经疏。《维摩诘所说经略疏》作于隋代仁寿(601—604)年间,卷首有日文释道空会疏叙例。奉晋王杨广敕而修成。一即钩沉相生,二即当句而叹。相生者前句生后句,后句释前句。其下释文皆用此例。在释方便品中申明破于凡夫之见,在释弟子品中决择行于小道之非,在释菩萨品中阐于大乘之见,以二智释文殊问疾品。此略疏标宗控引,咸有联类,诚可谓含玉嚼珠,钩深索隐

     吉藏
    14万字2个月前
  • 楞伽经心印

    楞伽经心印,八卷,明函是疏,今无序,有科文。

     佚名
    16万字2个月前
  • 楞伽经精解评林

    楞伽经精解评林,一卷,明焦竑集。

     焦竑
    5万字2个月前
  • 楞伽经参订疏

    楞伽经参订疏,八卷,明广莫参订并序跋,叶向高序,袁黄序,李大生序。

     佚名
    18万字2个月前
  • 楞伽经合辙

    简称《楞伽合辙》。佛典注疏。明天启元年(1621)通润撰。八卷。是南朝宋求那跋陀罗译《楞伽经》的注释书。作者自序称:本书“凡值经之性相分途处,双引性相并释之……务令性相二宗如车两轮,并行不悖”,故命名“合辙”。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一雨通润
    19万字2个月前
  • 楞伽经宗通

    楞伽经宗通,八卷,明曾凤仪宗通并序,刘日升序,孙明善后序。简称《楞伽宗通》。佛典注疏。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曾凤仪撰。是南朝宋求那跋陀罗译《楞伽经》的注释书。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曾凤仪
    29万字2个月前
  • 楞伽经义疏

    楞伽经义疏,九卷,明智旭疏义并后序,灵晟跋。

     智旭
    19万字2个月前
  • 观楞伽经记[八卷本]

    观楞伽经记,八卷,明德清笔记并序及后序,僧一跋,有略科。亦称《观楞伽宝经记》,简称《观楞伽记》或《楞伽笔记》。佛典注疏。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德清撰。是南朝宋求那跋陀罗译《楞伽经》的注释书。书前有作者排订的科文。作者在《阁笔记》中云:此经“名佛语心,非文字也,又岂可以文字而解之哉。故今不曰注疏,而曰观经记”。注释参考了宋僧正受的《集注》及《起信》、《唯识》二论,“提挈纲宗,务在融会三译(另二

     德清
    23万字2个月前
  • 楞伽经玄义

    楞伽经玄义,佛典注疏。明智旭撰。一卷。是南朝宋求那跋陀罗译《楞伽经》的注释书。释经开“五重玄义”:释名、显体、明宗、辨用、教相。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智旭
    1万字2个月前
  • 楞伽补遗

    楞伽补遗,一卷,明德清撰,出梦游集卷四十四,古本卷二十八。本藏甲三二梦游集存目。

     德清
    1万字2个月前
  • 楞伽经注

    楞伽经注卷二、五,残册,唐智严撰,日本圣武天皇题记。

     智严
    3万字2个月前
  • 楞伽经疏

    楞伽经疏,卷中,唐智严注,残册,有题记。

     智严
    3万字2个月前
  • 楞伽经集注

    亦称《楞伽宝经集注》。佛典注疏。南宋庆元二年(1196)正受撰。四卷。是南朝宋求那跋陀罗译《楞伽经》的注释书。作者在《阁笔记》中称,本书经文以南朝宋元嘉年间(424—453)求那跋陀罗译本为底本,并以北魏延昌年间(512—515)菩提流支译本和唐代实叉难陀译本附于其下,以便于阅读。注释则采集唐遗名尊宿注文,宋沙门宝臣、居士杨彦国之说,《宗镜录》及经论中有关之精华,并加上作者自注,附于经文下。本书

     雷庵正受
    11万字2个月前
  • 楞伽经通义

    楞伽经通义,六卷,宋善月述并序,蒋之奇经序,苏轼书经跋。全称《楞伽阿跋多罗宝经通义》,简称《楞伽通义》。佛典注疏。南宋嘉定二年(1209)善月撰。是南朝宋求那跋陀罗译《楞伽经》的注释书。作者自序称,本书“究一经始末,节句义起,尽按吾台宗规矩,大体申述其旨,目曰通义”。书中将经文卷一分为二十一章,卷二、卷三均分为十七章,卷四分为十三章,逐章注释。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善月
    13万字2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