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ugnovel.com
金刚经石注,一卷,清石成金撰集并序,出石氏全集传家宝。
金刚经直说,一卷,清成鹫着并序。
金刚经注释,一卷,清云峰乩释,子真乩订,曾应期跋,又云金刚经乩释。
金刚经演古,一卷,清寂焰述并序,道霈序,范鋐序。
金刚经部旨,二卷,清灵耀撰,有科文。
金刚经疏记科会,十卷,唐宗密疏,宋子璿记,明大璸科会,清孙效曾序,顾光序。
金刚经疏记会编,十卷,清行策会编,全文出于科会,今单载序科图说。
金刚经注正讹,一卷,清仲之屏汇纂,佚名序,徐来宾序,又云金刚经注正伪。
金刚经浅解,一卷,清翁春、王锡琯解释,赵岳生跋。
金刚经郢说,一卷,清徐发诠次并序,前附考异说略总论及章句。
金刚经会解了义,一卷,清徐昌治纂并序。
亦称《金刚经新眼疏经偈合释》。佛典注疏。清乾隆三十年(1765)通理述。二卷。是后秦鸠摩罗什译经、北魏菩提留支译偈的《金刚经》的注释书。作者自序称:本书采用菩提留支译本,“但不同诸家,随意取捨,前后参差。务使经偈相对,势如合璧,意旨互通”。书前附《金刚般若经偈会本》及作者自撰的《大意》、《悬示》二文。《大意》开为四分:略明降住生信分、推广降住开解分、究竟降住起修分、决定降住成证分。《悬示》开为六
金刚经如是解,一卷,清无是道人注解并序,谭贞默序,弘礼序,性琮跋,王铎跋,北海老人跋。
金刚经音释直解,一卷,明圆杲解注并序,圆衍序,日本西吟书后,外题金刚经直解。
金刚经大意,一卷,清王起隆述并跋,内题答屠息庵读金刚经大意书,嘉与心经大意撮概合目。
金刚经略谈,一卷,明观衡撰,出颛愚和尚语录。
亦称《金刚略疏》。佛典注疏。清顺治二年(1645)元贤述。一卷。是后秦鸠摩罗什译《金刚经》的注释书。作者自序称,本书注释“尽诛旧日葛藤,独揭崭新日月。但理求其当,辞求其达,无纤回隐昧之弊”。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金刚经破空论,一卷,明智旭造论。
金刚经观心释,一卷,明智旭述。
金刚经正眼,一卷,明大韶笔记并序。出千松笔记。
金刚经笔记,一卷,明如观注并序,谭贞默序。
亦称《金刚决疑》。佛典注疏。明德清撰。一卷。是后秦鸠摩罗什译《金刚经》的注释书。作者在前言中称,《金刚经》“解者极多,都不合佛意。独西域天亲菩萨以二十七疑分经极是”。故本书注解“先出疑在本文(指经文)之前,节节按迹而破之。忘言领悟,自得其宗”。全书列三十二疑。据作者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所撰《刻金刚决疑题辞》记载,本书有多种刻本。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金刚经[鎞-囟+(奂-大)],二卷,明广伸述,洪瞻祖序。
金刚经统论,一卷,明林兆恩撰并序,出林子全集。
金刚经宗通,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宗通》,七卷,明曾凤仪宗通并序。后二卷为偈释,原另编一目,今合并。佛典注疏。是后秦鸠摩罗什译《金刚经》的注释书。释经如遇经文残略处,则“僭录唐译,用备周观”。全书分“正答”与“蹑迹断疑”两部分。释文取功德施菩萨造、梁傅大士颂的《金刚经破取著不坏假名论》,并参考宋长水子璿的《金刚刊定记》,间采其他尊宿机缘语句合之,故题名“宗通”。后附《金刚经偈释》二卷,见载于日本
金刚经释,一卷,明真可撰,内题释金刚经,出紫柏尊者全集卷十一。
金刚经注解铁鋑?,二卷,明屠垠注,清龚泰瑞序。按餕馅应作鋑?。
销释金刚经科仪会要注解,九卷,宋宗镜述,明觉连重集并序,道灯跋,原十卷,第十卷会入注解,有题记。
金刚经补注,二卷,明韩岩集解,程衷懋补注,查应光序(前缺)。
金刚经注解,四卷,明太宗纂辑并序,洪莲序。宋杨圭旧序,清缪彤跋,陶学桩跋,附十七家姓号目录,宋编世称十七家注。明编增广,世称五十三家注。原目录标洪莲编,因序而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