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ugnovel.com
般若心经略疏小钞,二卷,明钱谦益集,前附缘起论。
般若心经略疏,一卷,唐明旷述,日本义满跋,内题无略字。
北宋天禧元年(1017)智圆撰。一卷。是唐玄奘译《般若心经》的注释书。分释题与释文两部分。释文中将经文分为“经家据行标起”及“菩萨利他正说”两部分。本书传至日本,日僧于明历三年(1657)刻印流通。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般若心经疏诒谋钞,一卷,宋智圆撰,日本智空刊行跋。
般若心经幽赞添改科,一卷,宋守千添改。
般若心经幽赞崆峒记,三卷,宋守千集。
般若心经注,一卷,中天竺提婆注并序。
仁王经疏,四卷,宋净源撰集并序,内题注仁王护国般若经,有科文。
般若心经幽赞,二卷,唐窥基撰,日本智晖刊行序。
王经疏法衡钞,六卷,唐遇荣集。
仁王经科疏,五卷,明真贵述,石万程跋。
仁王经疏会本,三卷,隋智顗说,灌顶记,清成莲合并序,内题会刻仁王护国般若经疏。粗同合疏,惟存序文。
仁王经科疏科文,一卷,明真贵述并序。
仁王经科疏悬谈,一卷,明真贵述。
仁王经合疏,三卷,隋智顗说,灌顶记,明道霈合,元贤序,宋晁说之疏序,日本亮润序,有科文。
唐慧净撰。一卷。是唐玄奘译《般若心经》的注释书。作者称本经惟有正宗分,其序分、流通分在《大品经》(即《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首、末。正文将本经分作十门,逐一注释。此十门为:初入观门缘起分、了蕴虚空度厄分、空色一如无二分、垢净唯真无妄分、十二入中如幻分、三处体同名异分、三乘境观俱空分、举胜明空离障分、大智乘因至果分、护难流通神咒分。于每分注释结束时,点明其要旨。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唐靖迈撰。一卷。是唐玄奘译《般若心经》的注释书。分四门:(1)明始无“如是”,终缺“奉行”所由(2)明说般若意(3)明教之宗旨(4)分文解释。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金刚经解义,二卷,清徐槐廷述并序,黄乐之赞。
金刚经易解,二卷,清谢承谟注释并序,养愚序,刘绍南序。
金刚经订义,一卷,清俞樾着。以上二种,出春在堂全书。
金刚经阐说,二卷,清存吾阐说并序,洪寿椿序及后序。
金刚经心印疏,二卷,清溥畹述,有科文。
金刚经注,二卷,清俞樾注并序。
金刚经汇纂,二卷,清孙念劬纂并序,张净观跋,张允顗跋。
金刚经如是经义,二卷,清行敏述,昉休跋,后缺三分。
金刚经注讲,二卷,清行敏述。
金刚经法眼悬判疏钞,八卷、卷首一卷,清性起述,俞兆龙序,内题无法眼二字。
金刚经法眼注疏,二卷,清性起述。
金刚经正解,二卷。清龚穊彩注。
金刚经注解,一卷,清乾隆元年(1736)孚佑帝君乩注并序,定光佛乩序,守云道人辑,天禄堂参订本题曰直解。是后秦鸠摩罗什译《金刚经》的注释书。依梁昭明太子的三十二分目划分经文段落。释文则仿石成金的《金刚经石注》分类,前为字诠而句释(冠以“注”字),后复缕析而条分(冠以“讲”字)。见载于日本《续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