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 释摩诃衍论疏

    释摩诃衍论疏,六卷,唐法敏集,佚名题记,首题释摩诃衍论十卷次第属当释本论文删补三卷别行疏,尾题依释摩诃衍那略属本论文,缺中卷本末。

     法敏
    7万字4个月前
  • 起信论疏记会阅

    起信论疏记会阅,十卷,清续法会编并序。

     续法
    32万字4个月前
  • 释摩诃衍论记

    释摩诃衍论记,一卷,唐圣法钞,误订前目之前。

     佚名
    0万字4个月前
  • 起信论直解

    起信论直解,二卷,明德清述并序,前附华严宗法界缘起纲要。明释德清直解。其自序曰:‘贤首旧疏,科释最为精详。加之记文浩瀚,学者望洋,杳莫可究。余就本疏少删其繁,目为略疏。业已刻双径,率多尊崇。顷念法门寥落,讲席荒凉。(中略)山居禅悦之暇,因祖旧章,率意直注本文。贵在一贯,不假旁引枝蔓。而一心真妄迷悟之义,了然毕见,如视白黑,足有便于初学。’

     德清
    5万字4个月前
  • 起信论疏记会阅卷首

    起信论疏记会阅卷首,一卷,清续法辑。

     续法
    1万字4个月前
  • 起信论续疏

    起信论续疏,二卷,明通润述疏并序。附大乘起信论主马鸣菩萨略传。

     一雨通润
    7万字4个月前
  • 大乘起信论疏略

    大乘起信论疏略,二卷,唐法藏疏,明德清纂略。

     佚名
    5万字4个月前
  • 起信论捷要

    起信论捷要,二卷,明正远注并序,李腾芳序,真智跋。

     佚名
    5万字4个月前
  • 佛说目连五百问戒律中轻重事经释

    佛说目连五百问戒律中轻重事经释,二卷,明永海述并序,略云五百问经释。

     大会永海
    8万字4个月前
  • 起信论同异集

    起信论同异略集,二卷,唐见登集,日本家实题记,述起信唯识二论同异。

     佚名
    4万字4个月前
  • 起信论纂注

    起信论纂注,二卷,明直界纂注并跋。

     真界
    5万字4个月前
  • 佛说目连五百问经略解

    全称《佛说目连问戒律中五百轻重事经略解》 。佛典注疏。明崇祯七年(1634)性祇述。二卷。是《佛说目连五百问经》的注释书。主要注释“五篇事品”至“问沙弥品”共十七章。书中另有“岁坐竟忏悔文”与“此九十日中所犯事通威仪”两文。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

     茂林性祗
    7万字4个月前
  • 十地经论义记

    凡十四卷(今存八卷)。又作十地义记、十地论疏。隋代慧远撰。收于卍续藏第七十一册。乃注解世亲菩萨十地经论之作。本书初反覆说明十地经论所言之心意识,并以未见经文之阿梨耶识一语说明之。且谓阿梨耶识与心意识不同,阿梨耶识为真,心意识为妄,然若不以阿梨耶为第八识,则不得以赖耶缘起之八识论直接比拟真如缘起。至慧远作本书,以心意识(妄识)配前七识,而总第八真识、前七妄识为真如缘起论之大成。华严之六相圆融义虽亦

     净影慧远
    22万字4个月前
  • 起信论一心二门大意

    一卷。梁释智恺撰。智恺,俗姓曹,住杨都寺,受业于法泰,后依真谛三藏。于天嘉四年(563)翻译摄论,次年翻译俱舍,并作疏注经,共达上百卷。《起信论》,全称《大乘起信论》,印度马鸣著。梁真谛译,智恺笔受。该论是以如来藏为中心理论,为发起大乘信根而作的一部大乘佛法概要论书。此论内容分为五分:一因缘分,二立义分,三解释分,四修行信心分,五劝修利益分。于因缘分中,列有八种因缘。于立义分中,指明大乘的实质,

     慧恺
    0万字4个月前
  • 起信论义疏

    凡二卷。又称起信论义疏。隋代昙延撰。收于卍续藏第七十一册。为大乘起信论之注疏,现今之流传本仅余卷上,其卷下内容与新罗元晓之海东疏相同,故卍续藏仅收录其卷上。内容分为三门:(一)辨大意,(二)解题号,(三)入文解释。

     昙延
    3万字4个月前
  • 四分律拾毗尼义钞辅要记

    四分律拾毗尼义钞辅要记,六卷,宋.允堪述

     允堪
    12万字4个月前
  • 四分律拾毗尼义钞科

    四分律拾毘尼义钞科,一卷,宋元照录,内题拾毘尼义钞科文。

     元照
    1万字4个月前
  • 四分律名义标释

    四分律名义标释,四十卷,明弘赞辑并序,弘丽跋。

     弘赞
    46万字4个月前
  • 四分律藏大小持戒犍度略释

    四分律藏大小持戒犍度略释,一卷,明智旭释。

     智旭
    2万字4个月前
  • 四分律拾毗尼义钞

    四卷。唐代释道宣撰。《四分律拾毗尼义钞》作于贞观元年 (627),古本作三卷,唐末已散佚,上下两卷,宋时复失下卷。大中三年 (849),新罗《朝鲜古国之一) 沙门自相玄将所拾佚文重写校寄给大唐国。天津刻经处据此上下两卷开为四卷。该义钞是集诸师章疏而成,并引师说而作新解。在所引诸师中,尤尊智首大师,引其所解称为首解。对其他诸师则从简,师承关系从中可见。主要内容有:统分为十六段,一,毗尼藏大纲有六门

     道宣
    8万字4个月前
  • 行事钞诸家记标目

    行事钞诸家记标目,一卷,宋慧显集,日本戒月改录。

     慧显
    0万字4个月前
  • 资持记立题拾义

    资持记立题拾义,一卷,宋道标出。

     道标
    0万字4个月前
  • 四分律行事钞科

    四分律行事钞科,十二卷,宋元照录,上中下各分四卷。

     元照
    5万字4个月前
  • 资持记序解并五例讲义

    资持记序解并五例讲义,一卷,宋则安述,日本戒月序。

     佚名
    2万字4个月前
  • 四分律行事钞简正记

    四分律行事钞简正记,十七卷,后唐景霄纂,靖安题记,志贞题记,志端题记,皓光题记,志谦题记,释安题记。

     景霄
    82万字4个月前
  • 四分律行事钞批

    四分律行事钞批。二十八卷。唐大觉撰并题记(在卷七末),日本良秀题记,慧海题记。第一卷首题作四分律钞讲前加行方便,余作四分律抄批。

     大觉
    77万字4个月前
  • 毗尼讨要

    亦称《四分律讨要》。律学著述。唐道世纂。三卷(或各分“本”、“末”作六卷)。系《四分律》的论释书。据作者自序称,其时解释《四分律》虽有百家之说,但律之宗旨尚待阐扬。为了不使习者劳而少功,学者博而寡要,故精心研讨,博采经律,兼收众记之长,存律之简要。《法苑珠林》、《大唐内典录》均载为五卷,然现行本为三卷。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道世
    0万字4个月前
  • 四分律开宗记

    亦称《开四分律宗记》、《四分律东塔疏》等,简称《开宗记》。律学著述。唐永淳元年(682)怀素撰。十卷(或各分“本”、“末”作二十卷)。系《四分律》的论释书。其注依说一切有部《大毗婆沙》、《俱舍》等论。本书玄谈部分包括“总简藏别”、“别藏宗归”、“释藏题目”等三方面。“别藏宗归”中列举并批驳了古来诸师关于《四分律》宗旨的诸多观点,认为应以戒行为宗。据《宋高僧传》卷一四《怀素传》载,怀素从法砺研习三

     怀素
    46万字4个月前
  • 四分律疏

    一卷。唐代释智首(567—635)撰。智首,俗姓皇甫,祖籍安定(今甘肃泾川北),后徙漳滨。初为智旻弟子,后听道洪津律师。玄思历明,通冠群宗。隋定天下,智首随师入关,扶佛教历隋唐两代。在唐初,曾任僧纲。死后,太宗敕令予以国葬。对律部颇有研究。《四分律》原为印度上座部系统法藏部所传戒律,因全书内容分四部分,故有此称。它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佛教戒律,也是唐代律宗所依据的基本典籍。故受到教界学人重视,注

     智首
    4万字4个月前
  • 四分律疏饰宗义记

    四分律疏饰宗义记,十卷,唐定宾作,缺卷一本末。

     定宾
    53万字4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