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 佛说阿弥陀经分段正义

    同俱者,俱此正修功德也。从来读弥陀经者往往徒慕西方之极乐,而未明极乐之意境,徒知西方有相之庄严,而未达无相之功德庄严,徒发愿往生,而未解如何得往生之义,徒知西方一门之义,而未通西方普门之妙。西方极乐世界者,圆遍十方,一普互摄,至广大精密之佛土也。

     王骧陆
    1万字4个月前
  • 乙亥讲演录

    此讲演录都为三分,系主讲师王骧陆居士开示语录,初为启机分,以启发大心承当为因,次有正修分,以当机授法实修为缘,三为印证分,以修后开悟印心为果,谨择要记录付梓,以供同参。

     王骧陆
    9万字4个月前
  • 学佛最初之决定

    凡人到歧途莫决的时候,是最痛苦的时候,一切疑怖恐慌,随之而起。忽有人指示究竟,使勿入险道,则其人之感激诚不可名状。然又有人焉,已入险道而不自知,设有人指示究竟,彼终不信。必亲到遇险时,无处问津,发生恐怖时,方为之指示,彼始信入。然又有人焉,虽入险道,急求指示。虽有人指示其究竟,但多疑之劣性不除,转因指示太易而生疑虑,常恐受欺,转而不信,指示亦终无益。此三等人,比比皆是,甚矣度人之难也。是故世上迷

     王骧陆
    2万字4个月前
  • 入佛明宗答问

    吾师王骧陆居士主讲于天津印心精舍凡七稔,于学人莫不随机启发,同门中得明心要者莘莘然,迩年皈依日众,请法之余,问答甚多,同人等扼要记录,裒为一帙,乃前所辑之《乙亥讲演录》中有未及者。天津张居士聘三,发心流布,以供同参,并嘱为之序。

     王骧陆
    5万字4个月前
  • 学佛丛谈

    人生的悲欢苦乐只是心的作用,一切造作也是心的作用,佛度众生,只是要人觉悟,心上再来个心,了解人生的所以然。觉是感觉环境的幻化,悟是悟到自心的缘妄,外不被环境所惑诱,内不被妄心所转辗,明白自己天然有个自主独立性体,虽然一时糊涂妄作,一觉便回到本来。所谓悲欢苦乐,和一切一切,都是梦幻泡影,不再上当,这是个自主独立的伟大精神。佛不自称是佛的功能,是一切人无贤无愚无大无小自有的功能。佛法的真精神就在此。

     王骧陆
    6万字4个月前
  • 观微杂说

    观相不如观气,气清而厚者为上,清主贵,厚主寿。观气何如观心,心浑厚者虽愚必有后福,心伶俐者虽慧未必有寿。然有愚而诈,外薄而心地厚者,当察其行。

     王骧陆
    1万字4个月前
  • 养生论

    凡使身体失去健康的总原因,在终日心神不安,不外乎患得患失。凡人精力有限,应适当支配,实行三八制,八小时睡眠,八小时工作,八小时休息。能如是正常,断无多病之理。今因身体或经济关系,于八小时工作时,不感兴趣,或工作紧张,这八小时吃力,过于十二小时,所以心难维持,日多思虑,夜梦多惊,失眠开始,胃纳不良,便秘肝旺,肺气不宣,于是诸病引起,正气日耗。所以要恢复健康,根本先要使思想正常,心神宁一,那浑身的血

     王骧陆
    1万字4个月前
  • 佛教与中国文学

    佛教是庞大而复杂的历史事实,中国文学也是庞大而复杂的历史事实,张中行的《佛教与中国文学》这本小书用个“与”字把两者联起来,只是想说说,将近两千年来,佛教对于中国文学,主要产生了什么影响。称之为“影响”,意思是:如果没有佛教,中国文学作品中就不会有或不会沿着这样的路径而有某某等内容;或者从另一面说,因为有了佛教,中国文学作品中才有或沿着这样的路径而有某某等内容。

     张中行
    5万字4个月前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论

    唐代华严学者李通玄撰,四十九卷。李通玄世称李长者,又称枣柏大士,身为李唐王室后裔,其早年钻研易理、精通儒学,后转而深入佛典,对《华严经》用功尤深。? 这部论著围绕《华严经》展开阐释。开篇以立十门之法,即依教分宗、依宗教别、教义差别、成佛同别、见佛差别、说教时分、净土权实、摄化境界、因果延促、会教始终,来剖析《华严》一经义理,为理解全经搭建起基本框架。在释经文时,先对经意进行总叙,阐明经宗趣,点明

     李通玄
    47万字4个月前
  • 合掌人生

    本书将引领读者进入星云大师人生的各个队段,战乱逃难、亲人离散、生死边缘、出家苦行、初到台湾、弘法全球。百般心路历程,展现的是大师积极的人生观,以及解决种种困难的智慧。如果一个人能够从走路中体会佛法,然后在佛法的指引下,走出平安健康、走出自在解脱的人生,才是个有智慧的人,也才称得上是真正会“走路”的人。 大师的这本人生传记正在告诉我们如何做一个会走路的人。 星云大师把人生比作一条“路”,他说人生的

     星云
    27万字4个月前
  • 金刚经感应事迹

    读诵《金刚经》可以消除罪业、增长善根、转祸为福、化愚痴成智慧的例子,就更多了。许止净居士选取古今典籍中的感应事迹,分类述颂;他的友人刘契净,又为这些事迹作注解,使读者都知道《金刚经》义理渊深,功德广大,生正信心,努力效法前人修行,随其功行浅深,也能得到种种利益。

     许止净
    4万字4个月前
  • 玉琳国师传

    本书是星云大师佛教人物传记系列中的一本,以平实的语言,细腻的描述,讲述了玉琳国师坎坷而极富传奇的一生经历。

     星云
    9万字4个月前
  • 金山活佛神异录

    金山活佛的一生事迹,我认为含有历史价值,他的许多动作,都有启示作用,古人说:‘史者,记实也。’故尔在这本集子初版印出之后,我仍不断向此地与活佛熟识的出家同道,和活佛在家男女信徒方面访问,探听活佛在仰光的情形,以求真实,根据多数人的谈话,来确定它的真实性,因此,才能够改手初版许多错误地方,并且还得到补入的八篇珍贵资料。……所以我写这篇文字,行文造句,不示诡秘,不求浮华,但求真实,这是我写作的观感与

     乐观
    6万字4个月前
  • 心经广义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广义, 达庵居士冯宝瑛演讲, 此乃演讲本经大义时详细口说也。集成巨册,名曰广义。体例略同疏钞。以大义原文为纲,而逐段解释之。

     冯达庵
    13万字4个月前
  • 心经注解

    夫心经者、真心大道也、真心、无遍、无不遍、大道、无到、无不到、所谓、在无无之中、真心明也、大道见也、然而、明无明相、见无见执、在无相、无执中、无所不见、无所不闻、无所不觉、故名、为大觉、大觉者、觉三世、非三世、亦非非三世、觉十方、非十方、亦非非十方、在非非中、觉性圆已、道心成矣、亦无圆成相、是名为如来、

     涤华
    2万字4个月前
  • 十界因果浅录

    《楞严经》云:“觉海性澄源,圆澄觉元妙。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忘。”悲乎!生所既立,照性已忘,偶尔境风鼓动,识浪滔天,不觉变成业海。苦海之名既立,性海之号莫存,虽言海名别立,而湿性无殊,无殊之性昭然,故尔相间非远。苦海者,以升沈为义,及三界二十五有,总该六道四生之极,而死此生彼,头出头没,由是张名也。且性海即未动念以前之心,苦海即动念以后之心。始由一念之差,故有悟迷之别。悟之者,寂光长往;迷之者,

     来果
    7万字4个月前
  • 金刚经注解

    名住是虚伪。犹如演幕。生灭如电。迅急迅速。名住如同。幻梦泡影。用浅言注。易於初学。佛弟子。易知易懂。用文白混合解。易於彻悟真常。空色不二。希诸读者。一肩荷担。佛陀付嘱。早等觉岸。是无名无住僧。真心实愿

     涤华
    13万字4个月前
  • 来果禅师法语

    此一瓣香,色空不二,性相圆明,端为祝延十方佛祖、诸大菩萨,伏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此一瓣香,未生前畔,信手拈来,供养合郡人民、檀那护法,伏愿寿等天齐,福如海广。此一瓣香,非生非灭,不圣不凡,专伸供养高旻堂上过去诸祖老和尚,伏愿常寂光中,圆明纳受。此一瓣香,红炉炼出,大冶淘溶,怀中拈出,敬伸供养楚公太老和尚、明公老和尚,用酬法乳之恩。”敛衣就座,拈拄杖云:“炎风烈烈,酷日薰薰,不萌枝上花开,木马慢

     来果
    9万字4个月前
  • 中国佛教的思惟发展

    中国佛教传自印度,就一般情形说,应该是属於印度形态的,但在实际上,今天我们已经很清楚知道,中国佛教与印度佛教有著很大的差异,它们的差异不仅是在制度上的,同时也在思想上的。而且,这差异的距离,几乎使人到了发惊的地步。

     张曼涛
    5万字4个月前
  • 大悲缘起

    大哉佛祖!最上法輪,作迷途之寶筏,為長夜之明燈。原夫如來演教,法被時機,於斯宗門,堪為最勝,示教外別傳之嫡旨,接上根利智之高流。真參則諸愆銷殞,深禪則萬善恆持。心王突出,權勢臻隨。萬別千差,咸歸宗窟;五時八教,盡入圓規。行因至果之時,始終不動;利物濟生之處,彼此空函。逐形不礙,上酬覺帝之恩;垂跡無窮,下滿眾生之願。

     来果
    1万字4个月前
  • 千字偈

    圆人说法,无法不圆,信手拈来,都同拈花─谛。然文字虽非实相,载道亦可利生;事非勾章棘句,无不启迪玄关。矧以河沙妙用,收摄一卷──此也。

     来果
    4万字4个月前
  • 法华特论

    《妙法莲华经》流传中国,隋译比较完备,凡二十七品;文相显豁,都八万言。本论别出手眼,撷其精英,以三十品分配之。义理深奥,迥超余经之上。论列要旨,泰半须宗密法。否则囫囵吞枣,食而不知其味焉。原夫一乘大道,佛性为根,仅明妙体,可称入门;

     冯达庵
    10万字4个月前
  • 谛闲法师法语集

    集结了近代天台宗高僧谛闲法师讲经说法之精华。书中对佛法义理的阐释鞭辟入里。如在讲《法华经》时,以 “光照东方万八千,文殊弥勒空□唱。好似眉毛分两边”,生动呈现一光既放、十界全彰之景,引导信众悟明诸法实相,知晓自身本具佛性,得入佛之知见。在解析《弥陀疏钞》时,一句 “心即佛,佛即心,无星秤上两头平”,直截了当地点明心佛不二的要义。? 修行方法指导是该法语集的一大亮点。对于念佛法门,法师有细致入微的

     谛闲
    7万字4个月前
  • 唯识研究

    佛教的世界观总括在涅槃经诸行无常偈上半偈“诸行无常,是生灭法”二句中,别处不过发挥这两句的意思。把这两句译成现在通行的文字;诸行便是一切精神现象、自然现象的总名,“常”便是永久不变。所以诸行无常这句便是说一切精神现象、自然现象都不是永久不变的;和上文所说辩证法的世界观一般。生灭是“生住异灭”四相的省文。生便是发生;住和异便是发展。住是互相适应的发展,异是互相矛盾的发展;灭便是消灭。

     周叔迦
    5万字4个月前
  • 八宗概要

    在叙述八宗大义之前,必须先明了佛教的根本目的,因为各宗的思想体系、修养方法虽各有不同,但都是为达到共同的佛教根本目的的。佛教的教义不是承认人生的合理性,要求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进化,逐步改善;而是认为人生是不合理的,要求从根本上加以改造,彻底解决。佛教的教义也不承认人们已得的知识是正确的,要求在原有基础上逐步扩大,追求新知;而是认为人们所有的知识是错误的,要求从根本上加以否定,彻底纠正。

     周叔迦
    12万字4个月前
  •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地藏菩萨本愿经》又称《地藏本愿经》、《地藏本行经》、《地藏本誓力经》。唐代于阗法师实叉难陀译。全经分为十三品,记载了释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宫为母亲摩耶夫人说法时的状况。佛在经中通过赞叹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宏愿和介绍地藏菩萨在因地修行过程中的事例,以及与菩萨、天王、鬼王的对话问答,强调读诵此经可获得不可思议的功德利益,启发一切众生学习地藏菩萨,发愿精进,断尽罪业,修成

     吴立民
    11万字4个月前
  • 华严讲要

    不弄清华严的道理,密教的一些道理不大好讲,所以我在讲密教之前还是要讲讲华严的道理。所谓教在华严,行在三密。实践啦,就是密教的实践啦,他的修行,行在三密;但是他的理论呢,教在华严。要懂得一些华严的一些道理,才有可能懂得密教。

     吴立民
    2万字4个月前
  • 佛说十善业道经注

    将释此经,略开四门:一教兴所由,二藏乘所摄,三传译因缘,四随文解释。 初教兴所由者,一关闭诸恶趣门故,二开示人天善道故,三为显三乘菩提之正因故,四为善法之自性故。

     周叔迦
    1万字4个月前
  • 佛说八大灵塔名号经集注

    初译经题八大灵塔者,释迦如来应化之圣迹也。若能礼敬,能生福善。《苏悉地羯罗经》卷四中说:凡作悉地法不成者,当礼八圣迹。文云,犹不成者,当作此法,决定成就。所谓乞食,精勤念诵,发大恭敬,巡八圣迹,礼拜行道。又《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序》中,如来说经之先,于胸臆间及诸毛孔放大光明,光中影现种种瑞应,乃至影现如来不思议八大宝塔。

     周叔迦
    1万字4个月前
  • 中国佛教史

    这本简史想使人们能分清什么是思想问题,什么是政治问题。思想问题,也就是信仰问题,是在党和政府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下得到保护的。政治问题,就是封建制度、封建意识的问题,就必须与之割断关系。因此也就有必要就佛教在中国流传近两千年的史实中分清那是思想问题,那是政治问题。关于思想问题可以完全依据佛教各学派的创立、发展和消亡来叙述,关于政治问题必须说明封建统治者如何利用佛教和佛教在社会上和政治上所起的不同影

     周叔迦
    12万字4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