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 俱舍论颂讲记

    阿毗达磨俱舍论,简言俱舍论,译云对法藏论。俱舍论颂,总有六百四颂,初三颂明造论缘起,当序分;中六百颂明所择漏无漏法义,当正宗分;末一颂劝求解脱,当流通分。佛寂九百年至一千年问,世亲菩萨造。颂文文义幽深,浅智者不解,乃作论文解之。世亲于萨婆多部出家,初学彼部所立三藏。后学经量,具述有部谬处,以经部正之,其取舍折衷于十八部,外出一机轴者,摄昆婆沙要义周尽,故日“摄彼胜义依彼故,此立对法俱舍名”。

     演培
    1万字4个月前
  • 消除烦恼的方法

    《智慧100—消除烦恼的方法》一书是圣严法师从佛经中辑出的100则偈语汇集,用通俗的语言,结合现代人的生活做了简明扼要的阐释,用以指导现代人的生活,帮他们树立正确的目标,正确地对待生活,破除烦恼,获得内心的宁静。 如何应对危机,圣严法师教导我们: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

     圣严
    8万字4个月前
  • 佛说盂兰盆经讲录

    慈舟老法师讲,弟子沙弥通阿纪录。《盂兰盆经》经中讲,目犍连获得6种神通之后,想将母亲度为佛教徒,以报哺乳之恩。他运用神通见母亲在饿鬼地狱受苦,不得饮食,十分悲痛。他喂母亲饭食,饭食到嘴边即化为炭火。目犍连悲恸号哭,向佛陀诉说。佛陀说,要在七月十五这天准备盆器,内盛甘美饮食,供养十方大德僧众,其功德可使现世父母、亲属得到解脱。目犍连照做,母亲即刻解脱。《盂兰盆经》内容因与中国传统道德中的孝道相一致

     慈舟
    1万字4个月前
  • 一书在手如师相随

    一书在手 如师相随——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本书是从净土宗大师印光著作中对于净土念佛种种问题的开示,分类编次为十二章,荟萃问答600余问。并在每问前后面加了要点提示和详尽的注释。对于研究佛教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卷首有新任佛教协会会长传印序。印光法师振兴佛教尤其是净土宗,居功至伟,是对中国近代佛教影响最深远的人物之一。大师在佛教徒中威望极高,与近代高僧虚云、太虚、谛闲等大师是均为好友,弘一大师更是

     印光
    32万字4个月前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非台颂解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于三藩市佛教讲堂,一九六九年四月二十日至九月十二日。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宣化上人
    7万字4个月前
  • 佛学入门

    佛学界公认的最权威、最平易的学佛入门书,著名佛教大师圣严法师引你进入佛学之门!圣严法师根据当代佛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深入浅出地勾勒出了佛教发展的基本脉络,还原了佛教的本来面貌,揭示了佛教的基本教义,是对佛陀深奥教义的浅显表述,踏实可靠的修行方法。 本书释迦牟尼的成佛之道,佛陀的教义及教化,佛教在印度的起源及教团发展,何谓四圣谛、五蕴、十二因缘,因果与因缘,唯心与唯名,活佛与活菩萨、学佛的基础,在家

     圣严
    14万字4个月前
  •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浅释

    ◎一九八三年宣化上人讲述于,美国加州洛杉矶金轮圣寺。释迦牟尼佛为了我们众生这个生死的问题,出现在这个娑婆世界。他生在皇帝的家庭里头,把全国的财富都舍弃了,出家修行,在菩提树下成就佛果。成就佛果后,他观察娑婆世界众生的因缘,和哪一位佛因缘最深?他一观察,知道我们娑婆世界,和两位佛因缘最深。这两位佛,就是东方的药师琉璃光如来和西方阿弥陀如来。

     宣化上人
    10万字4个月前
  • 占察善恶业报经浅释

    天竺三藏菩提灯 译,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上人于1971年应弟子之请开讲本经,惜未讲完。现就当时所存之录音带整理成文刊出。

     宣化上人
    13万字4个月前
  • 比较宗教学

    《比较宗教学》堪称宗教圣典。圣严法师以其学通古今、演绎东西,倾力将欧亚古文明国度所衍生成熟的宗教派别,与原始宗教,依源流、内涵、经典分论;同时又作一统合论述巨细靡遗。分立:原始宗教、未开化民族的宗教、古代民族的宗教、印度的宗教、中国的宗教、少数人的宗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及佛教十章、四十五节、二百四十七篇,其工程之浩繁,难以尽数,是为人类文明史中之最重要的文化资产之一。

     圣严
    22万字4个月前
  • 菩萨戒指要

    自从我深入律藏以及古人的戒律注疏以来,知道以今日的时代环境,墨守完成于二千五百多年前印度境内的戒律条文,根本是不可能的事。但是,若无佛制的戒律,作为佛教徒的生活准则,清净身口意三业的目的,也就很难达成。因此,我是注重佛陀制定戒律的精神,不主张死守其全部的戒律条文。 我对于戒律的探索,自始迄今,虽没有间断,我的戒律学作品,却不是很多,成书出版的,除了《戒律学纲要》,仅有《佛教制度与生活》、《学佛知

     圣严
    8万字4个月前
  • 八识规矩颂讲记

    演培法师:八识规矩颂讲记——佛历二五一七年九只十二日起讲于灵峰般若讲堂——在佛教成为最根本最中心的问题,实无过于有关心识问题。因为学佛最高的理想目标,虽说在于怎样的离苦得乐,怎样的断惑证真,怎样的转迷开悟,怎样的超凡人圣,但要真正达到这一最高的理想目标,最重要的一个前题,在于怎样将心改善,使之得到最极清净的完成。

     演培
    15万字4个月前
  • 地藏菩萨的大愿法门

    中国的农历七月民间称之为「鬼月」,流行普渡。以佛教来讲,七月是地藏菩萨的涅槃日、成道日。所以今天我要介绍地藏菩萨的大愿法门,内容包含了信、愿、行。 在信仰方面,首先我们要相信地藏菩萨发的愿是真的;然后也学习他那样发大愿。在修行的实践上,一方面要学习地藏菩萨广度众生,另一方面则可诵持地藏菩萨的名号、研读相关的经典,并且修持地藏菩萨教我们如何忏悔、如何消除业障的法门。

     圣严
    2万字4个月前
  • 慈云忏主净土文讲记

    《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现被收入《大正藏》第四十七卷,其「决疑」有三门:疑师、疑法、疑自;「行愿」开四门:礼忏、十念、系缘、众福。在「十念」门中,主张每日清晨服饰以後,面西正立,合掌连声,称阿弥陀佛,尽一口气为一念,如是十口气名为十念,意在令心不散,专精藉气束心,作此十念已,发愿念回向文,便是我们现在要讲解的〈慈云忏主净土文〉(以下略称〈净土文〉)。其内容相当好,能够坚固我们对净土法门的信心。

     圣严
    2万字4个月前
  • 天台心钥

    两千年来汉传佛教的智能宝库,若以教观义理的深入影响而言,天台学可说是独一无二。尤其是天台大师们所留下来的著作,不仅数量庞大,且教义与观行并重,理论与实修双运,勘作为佛教未来全人类共同需要的蓝本!《教观纲宗》是明末蕅益智旭大师针对天台学撰写的名著之一。因为智旭大师是学贯大小乘诸系佛法的大通家,阐扬天台教观并未墨守成规,所以《教观纲宗》也可以说是明末时代的新天台学。圣严法师有鉴于这样精简扼要的天台珍

     圣严
    13万字4个月前
  • 灵隐小志

    巨赞法师所著的《灵隐小志》于1947年印行2000册,不久售罄,后种种因缘,未再印行。宗教政策恢复之后,1980年4月间法师故地重游,“只见殿宇庄严,游旅如云,而缺乏介绍灵隐历史古迹的作品”,遂发心重新修订《灵隐小志》,现在所流通的《灵隐小志》即是1980年的修订版。巨赞法师在新版《灵隐小志》中述及该版为1947年2月写成,大概为1947年2月印行。旧版《灵隐小志》中弘伞法师的作序时间为民国三十

     巨赞
    2万字4个月前
  • 春日莲华

    对每一位在茫茫修行路上摸索的末法众生而言,「生不逢时」的最大悲哀,莫过于善知识难遇。众生渴盼善知识的教诲,犹如初萌根苗渴盼和煦春日照拂一般的殷切。何其幸运,我们竟能在这个黑暗的时代寻访到我们的大善知识﹣﹣宣化上人。

     宣化上人
    2万字4个月前
  • 绝妙说法?法华经讲要

    当我编撰《印度的佛教》时就已知道,初期的大乘经典之中,《般若经》的性空思想,与被贬为小乘的《阿含经》缘起论,是很相应的。《华严经》与《维摩经》,本质上是站在排斥小乘的立场。《法华经》则起而作综合性的调停,诱导大小三乘,归入唯一佛乘,处处指出,二乘三乘是权非实,唯一佛乘才是究竟。将二乘置于阶段性的地位,承认其有进入化城的价值,鼓励其当更上一层楼,舍二乘三乘而直达一乘。

     圣严
    16万字4个月前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要释

    这部般若心经,在我们中国佛经流通方面观之,可说是‘风行天下’的,并且持诵者亦多,其普及程度确乎在‘金刚’,‘弥陀’之上。虽然言简文略,只此二百余字,但是含义却极广博而精深。它在一代圣教中的地位,总算是一部很重要而负有声望的经典;六百卷般若经的当中,其最简括切要,提纲契领者,当推现在所讲的这部心经了。

     斌宗
    10万字4个月前
  • 时空中的莲花

    《时空中的莲花》(上下册)是民初著名文学家夏丏尊根据日译本《南传小部经典》于1944年重译的《佛陀本生故事集》。主要介绍佛陀的远因缘、不远因缘及近因缘,以及本生因缘故事。每篇均有序分(说明人或动物、树神以及事、地)、主分(过去因缘)、结分(把本生的今昔联结起来),并采用诗(偈语)、文结合的形式,以散文为主,中间夹杂诗句来阐述佛陀本怀。全书译笔流畅、优美且自成一格,十分耐人寻味,允宜细细品尝;亦可

     夏丏尊
    30万字4个月前
  • 金刚经讲记

    圣严法师便说过,他「一向主张『古为今用』,佛经不是仅供信仰持诵的,更当『如说修行』,应用於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法师也指出:「『解义』是对听到、读到的任何学问都能了解其内容。这又可分成两个层次:第一种是从语言文字的表面去理解,望文生义,却不一定是真的意思;第二种则是以自己对人生的体验及对佛法的修行来通达、识透文字的内涵,根据实际经验,根据证悟层次之不同而有不同的体认。」 由於圣严法师特别重视

     圣严
    2万字4个月前
  • 悟性的提升

    本书是禅学大师铃木大拙在战乱时期隐居所写,是对禅的修行最好的阐释。全书共分七章,内容包括:佛教中的禅宗;禅佛教;禅体验的解释;佛教哲学中的理性与直观;禅:答胡适博士;问答;禅的自然观。

     铃木大拙
    11万字4个月前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 1985年农历九月十九·重庆慈云寺,对观世音菩萨的功德应该有正信,坚定信仰。信仰观世音菩萨有大智、大悲、大行,即慈悲普度的功德,此功德威力不可思议,要坚信。特别是要坚信,观世音菩萨与法界众生都有缘,以其无量无边的大悲心,寻声救度法界一切众生。处在忧悲苦恼逼迫中的众生,只要能够称诵观世音菩萨圣号,一心称名,就一定会得到观世音菩萨的加被护佑,真实不虚!

     惟贤
    4万字4个月前
  • 开悟之旅

    以开悟为主要目标,综述公案的参究。在铃木大拙看来,公案参究是一种求悟的手段,是现代禅修的要件,更是禅学能够延伸到今天的重要因素。基于此,铃木大拙在书中重点论述了公案参究与禅悟、念佛之间的关系,以及公案参究对禅悟的促进作用等。铃木大拙对于禅悟的见解,是对参禅者进行的透彻提点,依此修习,可以拨云见月,廓然开悟。

     铃木大拙
    20万字4个月前
  • 菩萨行处

    《铃木大拙禅论集》是世界禅学权威铃木大拙先生的重要著作,被世界各国学者、专家视作权威而广泛援引。本书为论集系列之三,译者又将其称为《菩萨行处》,从《华严经》和《般若经》(包括《心经》)两部大经谈到菩萨的理想、菩萨生命的源头和行处,主要探讨学者的归趣。重点揭示禅对于人们现实生活的影响、对于人们精神世界的滋养及疗愈作用。铃木先生文笔凝练,论述真切深刻,又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对于现代读者同样具有深刻的启

     铃木大拙
    20万字4个月前
  • 禅与心理分析

    《禅与心理分析》根据1957年日本惮学大师铃木大拙与著名心理分析学家弗洛姆等展开的东两方思想对话整理而成。他们在这次主题为“禅与心理分析”国际学术会议上都发表了各自对禅宗的心得体会和对东西方思想的比较铃术夫拙对弹与心理分析展开独到精辟的论述,令人拍案叫绝,而弗洛姆总结了铃木大拙阐明的禅宗要点,并通过对掸与心理分析的比较,认为两者在拯救心灵创伤,寻求人生诸多答案,充分把握世界,超越自我迈向心身健康

     铃木大拙
    12万字4个月前
  • 新编佛教念诵集

    《新编佛教念诵集》共76万字,300余页,篇幅适中。其内容的选编,囊括了广大佛教徒修行常备的经咒,同时,此念诵集特重实用性念诵集的编辑,以方便行人实修办道为原则,对于佛法修证中的重要学处,均遴选了相应的权威性经教,从而构成了一部成系统、有次第的、权威性的念诵、实修范本。 念诵集内容,包括了皈依、戒律、忏悔、发心、般若等教法,同时包括了末法时期应当高度重视的念佛、持咒之法门的经教。

     佚名
    7万字4个月前
  • 八大菩萨传

    本书介绍了八位菩萨的传说故事、生平事迹,讲述了各位菩萨在自己的修行过程中所遭遇的困惑与阻碍以及如何克服的,除此外,还有各位菩萨修行的心得体会。八位菩萨分别为: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金刚手菩萨、虚空藏菩萨、地藏菩萨、弥勒菩萨、除盖障菩萨。这八位菩萨,是大众熟知的形象,其故事流传很广。本书是对其故事的一次系统性汇集,语言通俗,故事性强,有助于大众对其形象有一个整体的全面的了解。

     麦彭仁波切
    13万字4个月前
  • 中论释

    中论又称中观根本慧论,集佛陀二转般若法之精华于一体。该论阐述了缘起性空的深义,揭示了生死解脱的根本,为三乘共遵之法门。本书是17世纪的麦彭仁波切为《中论》所造之注释。麦彭仁波切是藏传佛教大成就者,一千多年前莲花生大士授记他为“弘扬大圆满的太阳”,雪域藏地诸教派共称他是文殊菩萨化身。若能潜心研读本书,会对通达般若空性有极大帮助,尤其对进一步理解《金刚经》《心经》等般若经典,以及禅宗祖师的公案,具有

     麦彭仁波切
    17万字4个月前
  • 智者入门论

    《智者入门论》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内涵,对藏传佛教影响深远。本书通过阐释各种法门,演绎了如何抉择、如何获得智慧并成为智者,其阐述的结论体现了藏族极具特色的传统思想内容、观点,而论述的过程则体现了藏传佛教独特的传统思辨方式、方法。这些思想内容和思考方式,细微至藏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都有体现,对藏族人民有极深、极大的影响。

     麦彭仁波切
    13万字4个月前
  • 中观庄严论释

    在藏传佛教中显宗拥有庞大的修学体系,其核心是闻名遐迩的五部大论:戒律、俱舍、中观、因明、般若。其中中观是对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本质加以探索,藏传佛教的一切义理都在中观义中,而本书恰好为我们阐述了中观学的博深义理,帮助我们在宏观世界中开启智慧之门、明辨智慧之义。本书令人尤为称道的是揭示了中观与唯识互不相违的密意。 中观,大乘佛教理论,以观察中道作为修行。其创立人为大乘佛教思想家龙树,其在《中观论》

     麦彭仁波切
    18万字4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