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 春渚纪闻

    宋代笔记。10卷。何薳著。此书前5卷为“杂记”,卷6为“东坡事实”,卷7为“诗词事略”,卷8为“杂书琴事(墨说附)”,卷9为“记砚”,卷10为“记丹药”。“杂记”中多引仙鬼报应,兼及谈谐琐事,或资谈助,而可取者不多。后代著录题跋或称其书荒诞不检,品格甚低,有失儒家规范等等,大多指这部分而言。由于何薳之父何去非曾得苏轼赏识荐举,故作者为苏轼专列1卷,收载关于苏轼的佚事杂说,为研究苏轼及同时代的诗人

     何薳
    6万字4个月前
  • 栾城遗言

    一卷。也称 《栾城先生遗言》。北宋末南宋初苏籀(生卒年不详)撰。苏籀字仲滋,眉州眉山 (今属四川)人,南宋建立后移居婺州 (今浙江金华)。北宋大文学家苏辙之孙,苏迟之子,官至监丞。苏籀十余岁时即随祖父苏辙居于颍昌,前后九年,未曾离开身边。受苏辙教育及耳闻目睹其事颇多,后追记其言其事若干,以成此书,意欲留示子孙,因定书名为《遗言》。书中辩论文章流别、古今人是非得失等最为详晰,颇能窥见苏辙作文宗旨。

     苏籀
    1万字4个月前
  • 冷斋夜话

    宋代诗论著作。10卷。惠洪著。惠洪字觉范,是北宋时著名的诗僧。本书杂记各种传闻琐事,因此各家著录多入小说家类或杂家类然而所记之事,大半与诗人、诗作相关。书中每则均有标题,《四库全书总目》以“或冗沓过甚,或拙鄙不文”,断定“皆后人所妄加”。其内容涉及众多的北宋诗人、诗僧,而于苏轼、黄庭坚尤多称引,但作者为藉名人以自重,时有假托伪造之处。对此,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和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都有讥评。本

     惠洪
    3万字4个月前
  • 池北偶谈

    笔记。又称《石帆亭纪谈》。清王士祯(1634—1711)撰。二十六卷。士祯有《王氏渔洋诗抄》已著录。因居宅西有圃,圃中有池,池北有屋数椽,故名。分“谈故”、“谈献”、“谈艺”、“谈异”四类。凡一千二百九十二条,约三十万字。“谈故”记载清典章、科甲制度。如《八旗开科》、《台湾开科》等,“谈献”主要记叙明中叶至清初名臣、畸人,列女逸事。可补史阙。如《史阁部》记扬州城陷时,史可法自诣清营,不屈被杀,大

     王士祯
    26万字4个月前
  • 封氏闻见记

    笔记。唐封演撰。十卷。《新唐书·艺文志》杂传记类著录为5卷。《郡斋读书志》、《文献通考》、《宋史·艺文志》均在小说家类著录。《直斋书录解题》小说家类著录为2卷。现通行本多作10卷。《雅雨堂丛书》、《说郛》、《石研斋四种》、《学津讨原》、《学海类编》、《四库全书》、《丛书集成初编》都收入本书。书约成于贞元年间(785—805)。前六卷记各种典章制度和风俗习惯,七、八两卷记古迹和传说,末两卷记当时士

     封演
    3万字4个月前
  • 言行龟鉴

    八卷。宋赵善璙作 《自警编》,摘录古人嘉言善行以示鉴戒,张光祖欲为刊行,熊禾以赵善璙所编尚有未及删润之处,希望张光祖补充完善。张光祖乃以赵善璙《自警编》为基础,又取 《典型录》、《厚德录》、《善善录》、《名臣言行录》等书,博采名臣碑志之文,摘选排比,以成此书。全书分类编排古人嘉言善行,眉目清晰,便于阅览。此书不述诙谐和神怪,所记平近无奇,但笃实切理,足资世人所深思。《四库全书总目》谓其书为“布帛

     张光祖
    6万字4个月前
  • 泊宅编

    笔记。宋方勺(号泊宅)著。是编载两宋之际朝野旧事,凡文人逸事、地方民俗、朝廷财政、医药术数、怪异传闻、诗词创作无所不谈。作者曾从苏轼等名士游,故记苏轼、王安石等人逸事较多,并载有南宋初称“中兴野人”者和苏轼《念奴娇》之爱国词。有三卷本、十卷本两系统。《直斋书录解题》及《宋史·艺文志》俱录十卷本。三卷本记事一一○条,较十卷本少八十一条,然其中二十六条又为十卷本所不载。二本孰先孰后,迄无定论。《四库

     方勺
    3万字4个月前
  • 鸡肋编

    宋代笔记。3卷。庄绰著。“鸡肋”之名,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之意。但此书所记先世旧闻或当代史实,有的可补正史之不足,如绍兴初元兵马钱粮之数,即为他书所不载。所记各地风俗节物,有资于民俗学研究。关于文字音义的杂考小辨,如关于“甄”字读音的材料,即收入日本《大汉和辞典》。书中又有不少涉及农桑、医药、生物学和自然科学的资料。体例与沈括《梦溪笔谈》颇近。《四库全书总目》称其可与周密《齐东野语》相埒,非

     庄绰
    7万字4个月前
  • 侯鲭录

    宋赵令畤著。畤笔记体散文集,八卷。取汉娄护合制五侯鲭的典故,作为书名,以示其为杂俎一类。内容多诠释名物、习俗、方言、典实,记叙时人的交往、品评、佚事、趣闻及诗词之作。作者在元祐年间常与苏轼、黄庭坚等交游,故所记诸人轶事、议论,多得之见闻,较为可信。对元稹《莺莺传》考辨甚详,并作《商调·蝶恋花》鼓子词12首,以记其事,散语韵文相间,叙事抒情结合,有说有唱,对后来诸宫调《西厢记》和杂剧《西厢记》都有

     赵令畴
    5万字4个月前
  • 玉泉子

    《玉泉子》一卷,不著撰人名氏。所记皆唐代杂事,亦多采他小说为之。如开卷裴度一条,全同《因话录》,韩昶金根车事,先载《尚书故实》,不尽其所自作也。案《宋。艺文志》载《玉泉子见闻真录》五卷,与此本卷数不符,似别一书。《书录解题》作《玉泉笔端》三卷,称前有中和三年序,末有跋,称出於淮海相公之孙扶风李昭德家,此本皆无之。然中和乃僖宗年号,而书中有昭宗之文,时代不符,则亦决非此本。《书录解题》又云别一本号

     佚名
    2万字4个月前
  • 龙川略志

    宋代笔记。苏辙著。《略志》10卷,并有《龙川别志》4卷。这两种笔记是苏辙晚年隐居循州龙川时所写,成书于元符二年(1099)。《略志》主要追忆平生经历,尤其是所参与的各项政治活动,大致依时间先后编排。由苏辙口述,其子苏远记录,凡40事。《别志》主要记录所闻前贤及时贤的轶事,凡47条。其中关于杨亿、晏殊、欧阳修等人的记载,对于研究这些作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南宋史学家李焘对其中的史料颇为重视。中华书局

     苏辙
    3万字4个月前
  • 龙川别志

    苏辙在谪居龙川期间撰著了《龙川略志》和《龙川别志》二书,据其自序称,《略志》10卷,共40条,《别志》4卷,共47条,南宋以来传本或分或合,卷数极为分歧,今通行本《略志》仍为10卷,《别志》则为2卷,条数也均与自序所言不合,已非原本之旧。

     苏辙
    2万字4个月前
  • 西京杂记

    历史小说集。西汉刘歆撰。经后人考证,作者实为晋葛洪。原2卷,后分为6卷。东汉人称西汉首都长安为“西京”。全书记发生于“西京”的西汉统治阶级与文士的遗闻佚事,夹杂一些怪诞传说。南粤王赵佗献南海岛屿所产珊瑚树于长安及有关古墓发掘的记述等,颇有资料价值。9月9日佩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等被后人引为掌故。内容杂载西汉轶事传闻,摭采甚丰,可补史缺。举凡当时文人逸事、侈靡好尚、宫室苑囿、珍玩异物、舆服典章、风

     葛洪
    2万字4个月前
  • 萍洲可谈

    笔记。宋朱彧著。三卷。此书多述其父朱服所见所闻。首卷记朝廷典章制度、君臣言行卷二则于广州蕃坊市舶、贸易物产、风土民情言之甚详卷三多记巫卜异事。书中罕言诗文创作,然三卷之中,皆记有朝野重要文人学者如王安石、司马光、苏辙、黄庭坚、沈括等人的轶事,而于苏轼记录尤详。于二苏颇有微词,而于(舒)亶与(吕)惠卿,则往往曲为解释。《守山阁丛书》本钱熙祚校语则说此书“杂记见闻,颇多轶事,虽于绍圣诸臣,意存回护,

     朱彧
    3万字4个月前
  • 松窗杂录

    又名《松窗录》、《松窗小录》、《松窗杂记》、《摭异记》等。李浚撰。《新唐书·艺文志》小说家类著录为“《松窗录》一卷”,无撰人姓名。《通志》同。《崇文总目》传记类著录为李浚撰。《郡斋读书志》杂史类作“韦睿撰”。《文献通考》小说家作“韦浚撰”。《宋史·艺文志》小说家类作“李浚《松窗小录》一卷”。据现存本书前小序,作者自称名“浚”,书名为《松窗杂录》,则书名当以此为正,作者应是李浚。《顾氏文房小说》本

     李濬
    0万字4个月前
  • 孙公谈圃

    北宋刘延世录孙升所谈而成书。凡三卷。有明覆宋刊本、 《百川学海》本、 《稗海》本、 《学津讨原》本、 《说库》本等。另《说郛》、 《历代小史》等本不全。孙升,字君孚,高邮人。元祐间任中书舍人,绍圣初受党籍牵累,贬谪汀州。由于他身历神宗至哲宗朝的政事,对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一时名臣,均有所了解,故所知朝野掌故甚多。当他谪居汀州时,刘延世时亦居汀,二人过从较频,孙升常谈论朝野故实,刘退而录成此书。

     刘延世
    2万字4个月前
  • 高斋漫录

    笔记。宋曾慥著。此书所记皆 北宋之事,“上自朝廷典章,下及士大夫事迹, 以至文评诗话、诙谐嘲笑之属,随所见闻,咸登 记录”(《四库全书总目》)。其中一些有关朝廷 典章制度的记载,可补史志所未备,有较高史 学价值。又书中记王安石、苏轼事迹颇多,故于 文学史研究亦可资参考。本书陈振孙《直斋书 录解题》卷一一著录为二卷,但原书已佚,仅 《学海类编》等书中收有残篇。清修《四库全 书》又从《永乐大典》中辑

     曾慥
    1万字4个月前
  • 补侍儿小名录

    宋代文言轶事、传奇小说。南宋王铚撰。一卷。有《稗海》本、《香艳丛书》本、 《丛书集成初编》本等。北宋末,洪炎(今传本题洪遂)撰《侍儿小名录》,录古今妾侍故事。本书为补洪书之作,凡三十三条,皆辑自前人著作,大多注明出处。所录“段何”条出《河东记》, “张不疑”条出《博异志》, “赵旭”条出《通幽记》,与《太平广记》所载相比,极为简略, “韦洵美”条见《灯下闲谈》,也比今传本为简,因知作者辑录本书时

     王铚
    0万字4个月前
  • 玉壶野史

    宋代笔记。10卷。释文莹编著。文莹熙宁中曾作《湘山野录》,此书则继其后成于元丰元年(1078)。自序称其收集宋初至熙宁间文集200余家,近数千卷、因取其中神道碑、墓志、行状、实录及奏议、碑表、野编小说之类,“聚为一家之书”。其中多记朝廷掌故,士大夫轶事,亦多诗话和佚文,可资考证和研究。据自序,前8卷多为选录他人著述,卷9仅《李先主传》1篇,记南唐先主李昪事迹,则为文莹所撰。卷10为“江南遗事”,

     文莹
    5万字4个月前
  • 贾氏谈录

    又名《贾黄中谈录》《贾公谈录》。笔记。五代张洎撰。一卷。洎字思黯,后改偕仁,全椒(今属安徽)人。初仕南唐,任知制诰中书舍人。人宋为史馆修撰、翰林学士。淳化中,官至参知政事。是书为洎任南唐使臣朝宋时,记录宋左补贾黄中所谈唐朝台阁轶闻三十余事。成书于北宋开宝三年(970)南唐未亡。清修《四库全书》,采自《永乐大典》本,盖取《说郛》本九事,《类说》本十七事,共二十六则,近于原卷十分之九。又补录《说郛》

     张洎
    0万字4个月前
  • 幽闲鼓吹

    唐代轶事小说集。1卷。张固撰。《新唐书·艺文志》小说家类著录“张固《幽闲鼓吹》一卷”。《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艺文志》同。现存最早的版本是明刊《顾氏文房小说》本,有顾元庆跋语,说明他是据家藏宋本翻刻。全书25条,为张固在唐懿宗、唐僖宗时采录唐宣宗时遗事所成。张固生平不详。其书今本实分为26条,原因是今本误把“潘炎妻”一条分为两条。书中记事不限于唐宣宗时遗事,还有元

     张固
    0万字4个月前
  • 珍席放谈

    宋代笔记。2卷。高晦叟著。高晦叟仕履无可考。此书所记为朝廷典章制度沿革损益,及士大夫遗闻轶事。上自宋太祖,下及宋哲宗时事。有关时政议论,倾向王安石。所记名流轶事,往往为本传所未祥,可补史文之阙。今本系清人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分为上下二卷。有《四库全书》本、《函海》本、 《榕园丛书》本等。

     高晦叟
    1万字4个月前
  • 乐郊私语

    元代笔记。1卷。姚桐寿撰。《四库全书》曾据两淮马裕家藏本,将其编入子部小说家类。本书写于元顺帝至正年间。元末战乱频仍,姚桐寿避乱于海盐,当时海盐还未被战火波及,他得以闭户安居,从容著述,免遭兵燹之祸,所以本书名为《乐郊私语》,“虽若幸之,实则伤乱之词也”(《四库全书总目》)。全书记载遗闻佚事,多近似小说家之言,但其中有关地方史乘部分,足资考史者参证。又如所记海盐腔创制于元曲家贯云石,则一直受到治

     姚桐寿
    1万字4个月前
  • 大唐传载

    唐代笔记小说集。原称《传载》。 1卷。无名作者撰。《新唐书·艺文志》杂史类著录《传载》1卷,无撰人姓名。《宋史·艺文志》始入小说家类。后世通行本又加“大唐”2字。现存主要版本有清顺治四年(1647)孙明志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四库全书》本、《守山阁丛书》本、《唐人说荟》本、《唐代丛书》本、《说库》本、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排印本(与《幽闲鼓吹》、《中朝故事》合订为一册)。《说郛》卷38所

     佚名
    1万字4个月前
  • 玉照新志

    宋王明清著。六卷。《玉照新志》是南宋学者王明清撰写的一部笔记,成书时间为庆元四年(1198)。《玉照新志》的内容,以北宋后期的朝野旧闻为主,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反映了北宋朝廷腐败,权臣误国,百姓苦于战火,流离失所的情景。王明清在书中对北宋后期的政治、军事等方面记载颇为详实,一个具有特色的地方是,笔记中收入了一些前人逸作,如安尧臣《谏取燕云疏》、李长民《广汴都赋》、姚平仲《拟劫寨破敌露

     王明清
    9万字4个月前
  • 道山清话

    宋代文言轶事小说。北宋时人撰,姓名不详,原本《说郛》题作道山先生撰。陶珽增补本《说郛》署为王暐作,为妄题,不足据。书末有建炎四年(1130)作者之孙跋, 自称朝奉大夫暐,缺姓。跋语称“先大父国史在馆阁最久,多识前辈,尝以闻见著《馆阁录》、 《曝书记》,并此书为三”。另二书亦无考。凡一卷,有明覆宋本及《百川学海》、《学津讨原》等本。本书记北宋朝野杂事,迄于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书中对王安石新

     佚名
    2万字4个月前
  • 国老谈苑

    又名《国老闲谈》。笔记。宋王铚撰。二卷。铚有《默记》已著录。是编所记乃北宋太祖、太宗、真宗三朝典故、轶事、趣闻、杂谈。于当时大夫有所毁誉。如推重田锡,贬斥陶谷,间或抑扬不当,大都据实可信。其中记范质不受赂遗、窦仪议令皇弟开封府尹敕、赵普请从征上党、曹彬平蜀回朝囊中唯有图书等条,皆入《宋史》本传。叙事详瞻,文章优美。写人物有血有肉,个性各异记人言语,选择得当。如录陶谷“一代不如一代”语,讽北宋政治

     王铚
    1万字4个月前
  • 遂昌杂录

    元代文言轶事小说。元末郑元祐撰。焦竑《国史经籍志》入子部小说类,题《遂昌山樵杂录》,作二卷。 《千顷堂书目》题作《遂昌山人杂录》。 《四库全书总目》等题本名,作一卷。常见有《丛书集成初编》本、《笔记小说大观》本等。书中多记宋末轶事及元代名臣高士言行,间及风俗、地理、名胜、古迹、诗词之类。纪实为主,也杂以传说故事。如杭西北全真小庵士人罗蓬头,非痴非狂,能预卜未来,故称为罗盖仙,又许昌冯梦弼渡河遇马

     郑元祐
    1万字4个月前
  • 南窗记谈

    一卷。撰者不详。劳格 《读书杂识》卷十一考为“徐度撰”。余嘉锡《四库提要辨正》认为:“徐度所著之《南窗记谈》,原书已亡,后人从他说部中抄取二十条,伪题此名,托之徐度。”又考宋元间说部,如《墨客挥犀》、《东南纪闻》之类,皆杂抄诸书为之,是当时固有此种风气。”《南窗记谈》共二十三条,经考证,多数条目所记内容皆见于 《曲洧旧闻》一书,因此此书系采辑、转抄《曲洧见闻》、《石林燕语》等书而成。内容多记北宋

     佚名
    1万字4个月前
  • 钱氏私志

    笔记。旧题钱彦远(一作钱愐、钱世昭)著。一卷。原本二卷,今本仅一卷,据钱曾《读书敏求记》所考,乃钱愐所记,钱世昭“叙而集之”(钱世昭序)。是书所记,皆宋时朝野杂事,涉及到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著名文学家的一些轶闻,乃文史研究可资参考的资料。今传本有《百川学海》、《古今说海》、 《学海类编》、 《说库》等本。

     钱愐
    0万字4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