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 太清经天师口诀

    太清经天师口诀,撰人不详。从内容看,似出于南北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经文言外丹法术要诀,可分作两部分。前半篇为〈太清神丹经诀〉,有作华池法、水真珠法、消铅锡为水银法、银雪法、雄雪法等,皆为水法炼丹术。其内容与《抱朴子?金丹篇》所述略同。后半篇为〈赤松子肘后药诀〉,内载赤松子所传制作丸散膏药之法,共计十种。即度灾灵飞散、玉灵飞霞散、白精固命散、乾元子黄神膏、胡冲子玉灵膏、真华子白

     佚名
    1万字2个月前
  • 洞玄灵宝二十四生图经

    经名:洞玄灵宝二十四生图经。撰人不详,约出於晋代。系古《灵宝经》之一。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卷4《灵宝中盟经目》著录《太上洞玄灵宝二十四生图三部八景自然至真上经》1卷为六朝灵宝经。本经盖与之相当。《洞真部》收录《太玄八景箓》,与本书大致相同。述符图劝人服之并与服气、存思结合。

     佚名
    1万字2个月前
  • 房内记

    中医养生房中术书

     佚名
    2万字2个月前
  • 修真九要

    道教炼养著作。1卷。作者是清代的刘一明。此书系作者传述其师砻谷老人之说。共九要为:勘破世事第一,积德修行第二,尽心穷理第三.访求真师第四,练已筑基第五,和合阴阳第六,审明火候第七,外药了命第八,内药了性第九。作者认为修真之道,乃天下至大至难大事,非深明造化,洞晓阴阳,存经久不易之志。循序渐进者不能行之,故提出修真纲领由浅入深,总为九条。

     刘一明
    1万字2个月前
  • 金仙证论

    炼丹医学著作。不分卷。原题华阳柳师撰,撰年不详。此书系从道家著作中辑取有关炼丹论述而成。全书列序炼丹、正道浅说、炼己直论、小周天药物直论、风火炼精赋、禅机赋等18篇。书中强调“神乃心中之元神,神炁即肾中之元炁” 的重要性。现有清道光二十八年 (1848年)重刻本。

     柳华阳
    1万字2个月前
  • 中国经典原境界

    本书是上世纪四十年代国学大师顾随先生课堂讲授的实录,由顾随先生的弟子刘在昭女士记录,顾随先生的女儿顾之京等整理。其中,顾随先生是叶嘉莹先生的老师,刘在昭女士是叶嘉莹先生的同窗好友。讲授的内容共分三卷,第一卷讲《诗经》,第二卷讲《昭明文选》,第三卷讲唐宋诗。 顾随先生谈论经学与文学,杂用中西理论,探求经典原意,颇多破旧立新、出人意表的观点。他吸收外国文学的营养,重新解读中国经典名篇,带有鲜明的时代

     顾随
    23万字2个月前
  • 史料与史学

    翦伯赞著。1946年曾由上海国际文化服务社出版。收录了作者《略论中国文献学上的史料》、《论司马迁的历史学》和《论刘知几的历史学》3篇文章。1985年9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增订本时,补入了《略论收集史料的方法》、《考古发现与历史研究》及《关于历史学的“三基”问题》3篇文章,合计六篇。内容丰富,论证精辟,对史料学和史学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本书是翦老所著的一本重要史学入门之作,它分两大主题:一为“

     翦伯赞
    12万字2个月前
  • 素王妙论

    一卷,旧题汉司马迁撰。《隋书·经籍志》子部“五行”类称“梁有《太史公素王妙论》二卷,亡”据《史记·殷本纪》“伊尹……往从汤,言素王及九主之事”,《索隐》曰:“太素上皇,其道质素,故称‘素王’。”此即司马迁所谓“素王”之义。《史记·越世家》裴骃《集解》有“太史公曰:《素王妙论》曰”之语,则《妙论》或亦非司马迁之自撰。是书早已亡佚,清马国翰自王充《论衡》中采得一节、自《太平御览》中采得三节,录为一卷

     司马迁
    0万字2个月前
  • 陆游词集

    陆游诗作今存九千多首,蔚为大观,其词作量虽远不如诗作巨大,但成就和影响却也很大。前人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超爽处似辛弃疾。本书备搜陆游词全部作品及后人的精彩评论,还加以简单的注释,此外更有词学泰斗夏承焘先生的导读和编年,为读者欣赏和研究陆游的词作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陆游
    7万字2个月前
  • 剩语

    元诗别集。2卷。艾性夫撰。艾性夫诗集《剩语》及《弧山晚稿》原本早已不传。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曾自《永乐大典》中辑出艾性夫诗两卷,分别出自《剩语》及《弧山晚稿》,《四库全书》编者因“题作《剩语》者较多,今故用以标名,不复更为分析”。《弧山晚稿》,原均作《孤山晚稿》。明人曹安在《谰言长语》中提到,他在成化五年(1469)见到一种艾性夫诗集,卷首有贯云石叙。并认为艾性夫“歌行多关世教”,曾引称其

     艾性夫
    2万字2个月前
  • 西樵语业

    词别集。南宋杨炎正(1145—?)撰。一卷。炎正字济翁(马端临《文献通考》误以“正”为“止”,故毛晋误作“杨炎,字止济翁”,朱彝尊《词综》因袭此误),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宁宗庆元进士。曾任大理司直,知藤州、琼州。此集收词三十七首。“西樵”系山名,词人曾居于斯,因以名集。杨氏与南宋名家辛弃疾生当同时,曾相唱和,词风明显受辛词影响。其词多具有时代气息,寄心故国,感情深沉,其悲壮苍凉情调,有动人力量

     杨炎正
    0万字2个月前
  • 词洁辑评

    词论。清人先著、程洪撰。六卷。著字迁夫,泸州(今属四川)人。徙居江宁。有《之溪老生集》八卷、《劝影堂词》三卷。洪字丹问,曾与吴绮合编《纪红集》。二人生卒年俱末详,约生活于清初。原名《词洁》,流传不广。北京图书馆典藏三部:吴瞿安旧藏、西谛旧藏及无题识一部,俱康熙时刻,同一版本。今人胡念贻据以辑录成帙,题今名。选录词作,时出评语。所选以宋词为主,“洁”者录之。评语多述词之源流、体制,间有品藻之语。于

     先著
    1万字2个月前
  • 山歌

    明小曲时调集。又名《童痴二弄》。明冯梦龙辑。卷首有《叙山歌》一文,标明“墨憨斋主人(冯梦龙)所题”,备言编辑缘起及宗旨。原书十卷,卷一至卷九,包括评注时录,共收吴语“山歌”三百五十六首,如果把评注中说明有异文的别作三首计入,则为三百五十九首卷一○收“桐城时兴歌”二十四首,共计三百八十三首。此书为保存吴中“山歌”最为完备的一种专集,而其中的《桐城时兴歌》,就数量言也仅次于《明代杂曲集》卷七所收的二

     冯梦龙
    5万字2个月前
  • 瓯北诗话

    诗论。清人赵翼(1727—1814)撰。十二卷。翼有《瓯北诗钞》已著录。此编前十卷评论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苏轼、陆游、元好问及明代高启、清代吴伟业、查慎行十家。并有《陆放翁年谱》一卷。后二卷论韦应物、黄庭坚诸人之诗及诗格诗体。著者论诗主旨是“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即强调新创。其论韩愈曰:“韩昌黎生平所心摹力追者,唯李杜二公。顾李杜之前,未有李杜,故二公才气横恣,各开生面,遂独有千古。至

     赵翼
    11万字2个月前
  • 伤寒类书活人总括

    一名“活人总括”。宋·杨士瀛撰。成书于1264年。全书共7卷。本书以总括仲景《伤寒论》与朱肱《伤寒类证活人书》二书内容为主,结合杨氏本人的学术见解而写成。卷一为活人证治赋,分别论述风寒湿暑温热诸种脉证治法、阴阳虚实表里汗下、合病并病治法、误汗误下失汗失下诸种变证、脉证顺逆及诸恶症等。提出治伤寒当随变随应,不可拘于日数及营卫脏腑受病浅深等观点。卷二伤寒总括,卷三伤寒证治,叙述六经病证及痰饮、伤食、

     杨士瀛
    7万字2个月前
  • 痢症三字诀

    内科学著作。1卷。清·唐宗海(容川)撰。刊于1884年。本书以三言韵语夹注文的形式论述痢疾。包括病理、辨证及治法、方剂等,内容简明,切于实用。又一种版本附张骥补撰的《痢症三字诀歌括》,以七言歌诀介绍治痢常用方剂17首,并加注以说明其主治、方义。本书现存1935年双流张氏刻本。1935年三星书店石印本。又见于丛书《陈修园医书》 中。并有石印 《陈修园医书七十二种》单行本。

     唐宗海
    0万字2个月前
  • 素问绍识

    医经著作。4卷。日本丹波元坚撰于1846年。此书系作者绍其先人丹波元简《素问识》而作,故曰《素问绍识》。元简殁后,仁和寺本《太素》始被发现。其经文异同及杨上善之注解虽不及启玄子所注《素问》之精审,然其可据以补阙订误出“新校正”所援引之外首颇多。在此书成书之前,张琦《素问释义》等数家之说亦相继问世,其中多有可取者。于是潜心研究,撷其精要,兼采其兄柳沜所撰有关《素问》之遗言余录,结合元坚本人研究所得

     丹波元坚
    8万字2个月前
  • 上清太一帝君太丹隐书解胞十二结节图诀

    《上清太一帝君太丹隐书解胞十二结节图诀》,早期上清派经典,约出于南北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书言存神佩符,开解体内十二胞胎结节之法。其内容文字与《洞真太一帝君太丹隐书洞真玄经》之后半部分(第38页以后)基本相同,但加入数十幅神真图像,疑为南北朝道士节取该经改编而成。

     佚名
    0万字2个月前
  • 寿亲养老新书

    四卷。宋陈直撰,元邹铉 (生卒年不详)续编。邹铉,号冰壑,又号敬直,元大德中泰宁 (今属福建)人,出身世宦之家,颇谙养生之道,年七旬身犹健朗。邹铉很推重陈直所撰《养老奉亲书》,但又觉得该书不够完备,于是便在该书一卷基础上,又续撰三卷,合为一编,是为《寿亲养老新书》。此书卷一即《养老奉亲书》内容,卷二至卷四为邹铉所续。卷二首先论述事亲之道,列举历代名贤尊老事亲故事及善言嘉行,并载养生得道传闻轶事等

     陈直
    8万字2个月前
  • 黄帝内经素问补注释文

    黄帝内经素问补注释文,唐太仆令王冰编注,北宋林亿等奉敕校正。原本为二十四卷,或作十二卷,有宋、元、明、清及近代刊本数十种。《正统道藏》本分作五十卷,收入太玄部。按《黄帝内经》为现存最早之医家经典,约成书于秦汉之际。原书据《汉书?艺文志》着录为十八卷,其中九卷即为《素问》。该书分八十一篇,以论述中医学基础理论(阴阳学说、脏腑经络学说等)为主,兼及卫生保健,疾病诊治及针灸等内容。唐人王冰因原书版本纰

     王冰
    43万字2个月前
  • 跌损妙方

    伤科著作。明异远真人撰,清孙应科校。一卷。刊于道光十六年 (1836) 。书中记有“治法总论”、“用药歌”、“药中禁忌”,并将身体部位分为全身、头面、身中、脊背、腿足、金创、通用七门,分别论述不同部位损伤治法。此外载跌打损伤方一百一十八首,其中诸如接骨丹、洗药方、七厘散等方疗效甚著,可供骨伤科临床参考。有咸丰二年 (1852)刻本,一九八五年上海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异远真人
    2万字2个月前
  • 固气还神九转琼丹论

    固气还神九转琼丹论,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为晚唐五代或北宋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玉诀类。全书包括〈固气还神论〉及〈九转琼丹论〉二篇。〈固气还神论〉言固守精气之道,认为精气皆为人生命之源,固精、养气二者不可偏废。又主张固精养气之道重在变化还转,使精气运行不休,方可长存,反对世人闭精不施。〈九转琼丹论〉言修炼九转七返灵丹之道,认为灵丹之源在于真一之气、神水华池。故炼丹先须化气定水

     佚名
    0万字2个月前
  • 太清金液神气经

    陈国符《道藏源流续考》认为本经卷上于西汉出世。卷中、卷 下引《真诰》等文字,为后人混入本经。卷上清虚真人述清虚太 皇所授三经,示炼丹之方。中卷黄帝述万神姓名,并述炼丹方。卷 上多隐名,卷中易解,卷下皆录自《真诰》,述神仙降授诸养生方。

     佚名
    1万字2个月前
  • 洞玄灵宝道士受三洞经诫法箓择日历

    洞玄灵宝道士受三洞经诫法箓择日历,唐太清观道士张万福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卷首有作者自序,谓道士出家受经戒法箓,须选择吉日,三洞经法传授,各有不同时日,不可混漫。故撰此一篇,以示门人。书分九节编写传授各类经戒法箓时选择吉日之日历表,并述授经所须盟信。篇末批评时人不依规定传经。

     佚名
    0万字2个月前
  • 席上腐谈

    养生著作。2卷。宋·俞琬撰。上卷前数十条为考证名物之语, 词意多肤浅无稽, 其余皆闢容成之术, 及论《诸氏遗书》胎孕之说。下卷则备述丹书, 而终之以黄白为戒, 大旨皆不出于道家。而在道家之中, 持论独为近正。由其先明儒理, 故不惑方士之诡说也。是书实为剳记杂说, 以修道摄生为主。据《四库全书总目》 。

     俞琰
    1万字2个月前
  • 玄谭全集

    张三丰曰:夫道,中而已矣。故儒曰致中,道曰守中,释曰空中。而内丹之所谓中,窍中之窍也。窍中之窍,乃真中也。余独溉夫世人之不识中也,或求之九宫之中,曰泥丸,而不得也;或求之脐下一寸三分,曰丹田,而不得也;

     张三丰
    1万字2个月前
  • 金丹要诀

    古代外丹术书。明伍守阳撰。一卷。主要论述炼丹的理论和方法。它以“先天”与“后天”、神气与形体的相互关系,论证外丹须与内丹相结合。“内丹者,守雌抱一,以有为无,凝成一点纯阴之体。外丹者,七返九还,自无而有,结成一点纯阳之气。二丹合,而为神仙,为天仙,为大罗金仙。”全篇由《金丹大旨》、《先天契后天说》、《制凡银凡铅真诀》、《制凡砂凡汞下手真诀》、《筑基说》、《死砂接生砂真诀》、《补母说》等构成,主旨

     伍守阳
    1万字2个月前
  • 中国古典文心

    《中国古典文心》是20世纪国学大师顾随学问与人生的巅峰之作,由国学大家叶嘉莹精准详实地记录,并珍藏了六十多年才公之于世。这部著作把中西文化熔于一炉,把学问与人生融会贯通,把人生、文章融为一体,把学文与学道、作文与做人放在同一高度,使读者不仅在学问、写作、知识等方面得到启示,也可以在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等方面得到裨益。它是情与理的有机结合,蕴含着现实的人生哲理,洋溢着诱人的艺术魅力,闪烁着生活智慧的

     顾随
    18万字2个月前
  • 孙子章句训义

    《孙子章句训义》以清孙星衍校《孙子十家注》为底本,并以明正统道藏本、谈恺嘉靖本、崇文官书局《百子全书》本对勘。害中所称“章句”,是指对诸本所长择善而从;所称“训义”,是指对《十家注》中前后重复、相互矛盾的句子“削其繁剩,笔其精粹”。钱基博先生在选辑古注精华的同时,非常注意运用近代军事观点和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战例对孙子军事原则予以发挥,见解透辟,析理精微,校勘也有自己独到之处。此书是民国期间较有影响

     钱基博
    32万字2个月前
  • 煎饼赋

    清蒲松龄作,文中主要考证了煎饼的历史演变,义记述了三百年前鲁中地区制作食用煎饼的状况,对研究淄博饮食具有重要意义。

     蒲松龄
    0万字2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