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 周邦彦词集

    作者(宋)周邦彦。该书备搜清真词全部作品及后人的精彩评论,另外还加以简单的注释,为读者欣赏和研究清真词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周邦彦被誉为是宋词的集大成者,其词音律精整,词法讲究,铺述瞻丽,文辞典雅。其词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对后世词家更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周邦彦
    11万字2个月前
  • 涉斋集

    诗别集。南宋人许纶(?—1209)撰。十八卷。纶本名及之,字深甫,永嘉(今属浙江)人。隆兴元年(1163)进士。知分宜县,迁宗正丞,宁宗时除吏部尚书,兼给事中。后谄事韩侂胄得同知枢密院事,又拜参知政事。韩被诛,降两官,贬泉州居住。其集《宋史·艺文志》及《国朝经籍志》均著录许及之撰三十卷,唯《永乐大典》题“许纶”,不知何据。此集世无传本,清四库馆臣摭拾残剩编为十八卷。以体编次,收五言古诗五十三首,

     许及之
    7万字2个月前
  • 几社壬申合稿

    明徐凤彩等选。徐凤彩生卒年及事迹未详。本书前有杨肃序、徐凤彩序、陈子龙《几社壬申合稿凡例》。崇祯三年(1630)以后,杨廷枢中解元,张溥、吴伟业并经魁,所获售者,无不为社局之人。其后温体仁乃改为保举。而保举所获,亦均社中人。当时所选张溥之《国表小品》,李舒章之《几社会义集》等不下数十种。此为几社壬申(1632)所选之文。凡例略云:辛未(1631)之春,余与彝仲让、木燕又俱游长安,日与江右杨伯祥、

     佚名
    15万字2个月前
  • 白雨斋词话

    词话著作,清陈廷焯撰。陈廷焯(1853~1892),字亦峰,江苏丹徒人,光绪十四年(1888)举人。作者论词大旨,宗常州词派张惠言。常州词派的词学观点为反对浙派尖新小巧、轻佻浮滑而无所寄托的词风,主张“温柔敦厚”。陈氏论词的主要精神也是如此。他在书中卷1特别突出地提出了“沉郁”二字作为词论核心。所谓“作词之法,首贵沉郁,沉则不浮,郁则不薄。”其含义有二,一为要求比兴寄托、微言大义。“所谓沉郁者,

     陈廷焯
    10万字2个月前
  • 憩园词话

    清杜文澜撰。凡六卷。卷一计三十则,为概论部分,专门发挥“词仍当以韵律为主”的宗旨,探讨词的音韵、平仄、曲调、格律等问题,力赞周济以周、辛、王、吴为冠及“还清真之浑化”诸说,“深得词中三昧”。二至六卷,“就同人所谱新词,或已刊行,或存稿本,均为摘录数阕,自遣吟怀。其人之字籍宦途及平时交谊,亦备书之。更有同辈商榷之词,及平生游历有涉于长短句者,附为记述。”为当代词人鼓吹和立传,杜氏最为自觉。此书向无

     杜文澜
    10万字2个月前
  • 瓶粟斋诗话

    《瓶粟斋诗话》是沈其光创作的诗话类书籍。

     沈瘦东
    24万字2个月前
  • 金匮要略方论本义

    《金匮要略方论本义》,《金匮要略》注本,22卷。清代魏荔彤(念庭)撰,刊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此书注释《金匮要略》原文前22篇,以《内经》理论为本,结合喻嘉言等名家之论,对原文逐篇逐条予以注解。注文在吸取前贤精义的同时,颇多个人发挥,说理较为详尽。条文后之按语,常能简括病证之病因、病机、症状、兼证、治法和方药等内容,释文并能注意前后呼应,纵横比较,深入剖析,旁征博引。每一病证后又附总论,

     魏荔彤
    21万字2个月前
  • 脚气钩要

    脚气病专著。2卷。日本今村亮(了庵)撰于文久元年(1861年)。书中论述脚气病病因、证候、诊法、治疗、饮食宜忌及并病等,指出脚气乃水毒为病,可分为内因、外因和并病3种。内因系膏腴过分,酒食越度所致,治宜开泄外因系冒雨蹈淖,坐卧湿地而致,治宜发表与诸病并发者,则随证治之。全书载方40首、案例7例,分析治疗脚气常用药物43种。其说多以我国历代医家论述结合个人心得。原收入《皇汉医学丛书》,建国后有排印

     今村了庵
    3万字2个月前
  • 山居四要

    养生著作。4卷(一作5卷)。元汪汝懋编。汝懋字遯斋, 号桐江野客。寓居浙江鄞县时, 抄录太史令杨瑀 (字元臣, 自号山居道人, 钱塘人)所撰《摄生要览》、《卫生要览》、《养生要览》、《治生要览》 4图, 细心研读, 增广补充, 于至正二十年 (1360) 整理成编。书中详备起居饮食之节, 疾病药饵之宜, 治农治圃治疱之法, 实为居家养生之大全。卷1摄生之要,将起居格式冠于篇端, 附以居宅、避忌、

     汪汝懋
    3万字2个月前
  • 上清太霄隐书元真洞飞二景经

    《上清太霄隐书元真洞飞二景经》,早期上清派经典之一,约出于东晋南朝。《无上秘要》已引此书。原为《太上玉佩金铛太极金书上经》之一部分,后分出单为一篇。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篇叙述五离解过移死度生之法。内称壬申、丙申、戊申、甲申、庚申之日为「五离之日」,上天诸神于此五日检校世人功过,「离别善恶生死之人」。修道者当于此五日「首罪于太阴,修生于太阳,落死籍于北帝,求仙于五星」。其修持方法,于此五日平

     佚名
    0万字2个月前
  • 世医得效方

    《世医得效方》系综合性医书。19卷,另附1卷。元·危亦林撰。刊于1337年。本书是按元代医学分十三科的顺序编著而成的。危氏世代医家,在临床各科方面都积有丰富的经验,并藏有大量经验效方,复经过十年的辛勤努力,终于完成这部综合性医学著作,故名 《世医得效方》。卷1~10为大方脉杂病科卷11~13为小方脉科卷14~15为产科兼妇人杂病科卷17为口齿兼咽喉科卷18~19为正骨兼金镞科、疮肿科后附孙思邈《

     危亦林
    38万字2个月前
  • 黄帝内经灵枢略

    黄帝内经灵枢略,编者不详。约出于北宋,《通志?艺文略》着录「内经灵枢略一卷」,当即此书。今《正统道藏》本一卷,收入太玄部。此书为《黄帝内经灵枢》之删节本。分别节取《灵枢经》原书中〈天年〉、〈诀气〉、〈大惑论〉、〈忧恚无言〉等四篇。更换篇名,摘录精要,重新改编成书。

     佚名
    0万字2个月前
  • 跌打损伤回生集

    《跌打损伤回生集》三卷。卷一论述伤损的机理、治法及方药;卷二论述伤损的治则及其方药;卷三为治疗伤损的各种方法及方药。

     胡青昆
    5万字2个月前
  •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注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注》,元人华阳复注。三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玉诀类。书前有元朝至顺壬申年(1332)太和真人张守清序,谓《生神经》旧注有数十家,华阳复所注荟粹诸家之长,发挥丹道,简而易见。注文宣称修炼之道在「尊炁贵形,保命爱神」。见性闻道则能超脱死生,「人有死生,性无死生,出生死之外者,其闻道乎,其见性乎!」此说与全真北宗内丹修炼之道相近。

     佚名
    2万字2个月前
  • 太清金液神丹经

    道教经书。一名《上清金液神丹经》。分上、中、下3卷。分别题为张道陵、阴长生、抱朴子撰述。《宋志·神仙类》、《崇文总目·道书类》皆有著录。卷上注引有“玉池清水灌灵根,审能修之可长存”等《黄庭外景经》之语。《道教义枢》所引《金液经》“达观兼忘,同归于玄”,见于本书序中。应是六朝时道经。今陈国符先生以《经》中歌诀用韵情况,考为卷上及卷中部分为西汉末东汉初古经。经中内容,序文首述“达观兼忘,同归于玄”等

     佚名
    2万字2个月前
  • 洞玄灵宝道士明镜法

    经名:洞玄灵宝道士明镜法。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朝或隋唐。言修持明镜法术,与《上清明鉴要经》、《上清明鉴真经》略同。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相当于《上清明鉴要经》中《作明镜法经第一》和《真人道士摩镜经第二》。述以镜占卜及磨镜法。

     佚名
    0万字2个月前
  • 星学大成

    古代星命术书。明万民英撰。三十卷。分门别类编取旧时星学家言:其一曰星曜图列其二曰观星节要、官度主用十二位论其三曰诸家限例、琴堂虚实其四曰耶律秘诀其五至其七曰仙城望斗、三辰通载其八曰总龟紫府珍藏星经杂著其九曰碧玉真经、邓史乔拗其十曰光矞渊微、星曜格局。是古代星命术的集大成之作。收入《四库全书》。

     万民英
    37万字2个月前
  • 本命延生心经

    全称《太上玄灵斗姆大圣元君本命延》,老君述斗姆尊号及化生九皇神话,劝人大定存神、顶礼真形。撰人不详,约出於宋元。劝修练大丹者尊奉斗母元君。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

     佚名
    0万字2个月前
  • 性命圭旨

    中国道教气功重要著作。明代尹真人高弟著。重刊广传始自清康熙间。收入道藏精华录第9册。本书分元、享、利、贞4集,均以图配文,广撷先人功诀,以贯穿三教合一、性命双修为宗旨,系统阐述了内丹理论与具体修持层次。全书汇融道、佛、儒各家之说,以图配文,阐述道家内炼理论及具体功法,而其大要归于道教。书中论述内丹颇为详细,强调性命双修。本书内容丰富,阐述详切,绘图精工,为后学所称道,较有影响。

     佚名
    7万字2个月前
  • 节本明儒学案

    梁启超在光绪三十一年(1905)选编的《节本明儒学案》一书,可能因为是"节本"之故,一向少被研究梁启超生平和思想者所注意,也未受到研究《明儒学案》者所研究。但从书本的内容以及著作目的等处看,此书与梁氏同年所著的《德育鉴》一书,其实与他在逃亡国外时期的政治志业有着莫大产系,而《明儒学案》原书正是他致力于维新运动时的主要思想源泉。

     梁启超
    27万字2个月前
  • 农候杂占

    中国清代月令形式的农书。编者梁章钜(1775~1849年),字茞林,福建长乐人。本书于同治癸酉年(1873年)付刻。全书分四卷,卷一包括十二个月逐月占候,卷二至卷四分类列出天象、物象乃至草木虫鱼等天气现象和气候变化的谚语,大多是前人著述的摘录。主要根据南方农事活动摘引和注解, 而且还引用了一部分福建当地的谚语。如“清明谷雨。寒死老鼠: 小满立夏,寒死老郎爸”。现存浙江书局所刻的《二思堂丛书》本。

     梁章钜
    6万字2个月前
  • 用笔论

    一篇。书论。唐代欧阳询撰。此篇以假托翰林善书大夫和同寮故友无名公子对话形式,在语言往来中立论。所托的翰林善书大夫所谓用笔的立说,虽为真知灼见,但比较抽象,不易理解,更不易见诸笔端,故假以无名公子文赋一篇展而化之,并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通幽洞微地道出欧阳询的用笔之法。《用笔论》首先论述各种书体产生以来,仅王羲之一人书法“尽妙穷神,作范垂代,腾芳飞誉,冠绝古今”。又论及用笔之道为:“夫用笔之法,急促

     欧阳询
    0万字2个月前
  • 谈新诗

    诗论集。冯文炳(废名)著。1944年11月新民印书馆出版。被列为“艺文丛书”第五种。该书的内容有:一,尝试集二,“一颗星儿”三,新诗应该是自由诗 四,已往的诗文学与新诗 五,沈尹默的新诗六,扬鞭集七,鲁迅的新诗八,小河及其他九,草儿十,湖畔十一,冰心诗集十二,沫若诗集。系30—40 年代在北京大学任教时的讲义,其中前十二章 1944年曾以《谈新诗》为书名由北平新民印书 馆出版。1984年人民文学

     废名
    7万字2个月前
  • 盛明杂剧

    明代戏曲剧本集。60卷。明人沈泰编辑。分初集、二集两集,每集30卷,每卷1个剧本,共收明杂剧60种。沈泰在《凡例》中说:“非快事、韵事、奇绝、趣绝者不载”,“又如旁及诙谐,足捧滑稽之腹亦附集末。其他俗本虽多,未堪解酲,岂敢灾梨”。凡明代著名杂剧如徐渭《四声猿》、康海《中山狼》、陈与郊《昭君出塞》、孟称舜《桃花人面》等,是集俱收。而且沈泰对每一剧都作有眉批,指明该剧的意韵、情趣、关目、词语之微妙所

     沈泰
    21万字2个月前
  • 蜕岩词

    二卷。元张翥 (1287—1368)撰。张翥字仲举,号蜕庵,晋宁 (今属山西临汾) 人。著有《蜕庵集》,本编附载诗集之后而自为卷帙。《宋史》张翥本传称,张翥长于诗,其近体长短句尤工。殁后无子,其遗稿不传。传者有乐府律诗仅三卷,可知当时即与诗合为一编。但所说三卷,与所见本不合。诗集前有僧来复序,称:至正二十六年 (1366),僧大杼选刻其遗稿。又有僧宗泐跋,作于明洪武十年 (1377),仍称将刊版

     张翥
    2万字2个月前
  • 山带阁注楚辞

    《楚辞》研究著作。6卷。清代蒋骥撰。此书卷首有屈原传记及楚辞地图,另附《楚辞余论》2卷、《楚辞说韵》1卷。正文6卷为屈原作品,对《楚辞章句》自《九辩》以下概删。以“二招”为屈原作品,认为“二司命”和“二湘”是同类神,故将《大司命》、《少司命》合为一篇,《湘君》、《湘夫人》合为一篇,以《九歌》为9篇,加其它各篇,以就《汉书·艺文志》谓屈赋25篇之数。此点不可取,书中亦不无穿凿附会,但其“征实之谈,

     蒋骥
    12万字2个月前
  • 词征

    词学著作。近代张德瀛著。六卷,凡二百七十四则。卷一至卷三论词的来源、体制,声律,词调卷四评论和录取自五代至明的词集、选集、总集及其版本卷五载唐宋词本事,并略加品评卷六评论元明清人词及其美学特色。认为“词之为道”,在“情景交炼”,“景寄于情”,或“情系于景”。其评张惠言词,如“邓尉探梅,冷香满袖”恽敬词,如“瑶台月明,凤笙独奏”龚自珍词,如“琉璃砚匣,光采夺目”俞樾词,如“帝女机抒,别出新裁”等,

     张德瀛
    5万字2个月前
  • 石林诗话

    诗话。 南宋叶梦得(1077—1148)撰。三卷。梦得有《石林燕语》已著录。此编未论及南渡后诗人,成书当在靖康(1126)之前。作者字石林,因以名书。分上、中、下三卷。杂记唐宋诗坛人事,品评诗作,间有议论。论诗推重杜甫、王安石,而不满欧阳修、 苏轼诸人。 有《历代诗话》本。此书研究唐诗成果主要体现在论杜上。作者对杜诗尤所钟情,重视杜诗的思想性,谓《病柏》、《病桔》、《枯楠》“皆兴当时事”,“自汉

     叶梦得
    2万字2个月前
  • 本草品汇精要

    本草类著作。明刘文泰等纂。四十二卷。成书于明弘治十八年(1505)。共五十六万字。分玉石、草、木、人、兽、禽、虫鱼、果、米谷、菜等十部,每部分为上、中、下三品,共载药一千八百一十五种。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太医院王道纯等又补撰续集十卷,仍分十部,并附《脉诀四言举要注释》二卷,《考证》一卷。每种药物按名、苗、地、时、收、用、质、色、味、性、气、臭、主、行、助、反、制、治、合、禁、代、忌、解、

     刘文泰
    67万字2个月前
  • 脚气概论

    《脚气概论》是清代日本浅田惟常撰的一本内科类著作,为《皇汉医学丛书》之一。全书分三十五章,以历验实效专论脚气病证治。首列脚气总论,次述种类、证别、诊治、缓急、变化、摄养,末附妇人脚气之诊断。浅田氏认为脚气证候多端,可分九道论治。脚气既可由伤寒、疟痢、停饮、蛔虫、疥癣所致,亦可由大病产后所并发者。治宜审其本证,先治其急者,继后从容调理。本书还记载了脚气外治法,如针灸、渫洗、砭刺、外敷等,并载录治脚

     浅田宗伯
    2万字2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