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 荀子研究

    本书通过对荀子文本的分析和姓氏的考订,对《荀子》一书的真伪进行了考证。进而,从荀子性说和儒家,荀子的心理学和道家,荀子的名学和墨家,荀子的天论和道家的天道、墨家的天志、阴阳家的五行,这些方面阐述了荀子思想的根源和特点。并且,在文中还广泛涉及了荀子对于其他诸子的研究和批判,体现出荀子思想作为后起思想的进步性。

     杨筠如
    9万字2个月前
  • 画云台山记

    画论。东晋顾恺之。 一篇。 约380年。 有《津逮》本、《画苑》本、《学津讨原》本、《书画谱》本、《历代名画记》记载。为一幅具有宗教色彩的山水画的创作而撰写的文字设计稿。文章记述了所画云台山的山川布局与人物的安插,具体地勾出整个画面的轮廓特点,对内容复杂、组织繁综的这幅创作的构思、构图予以严密而完整的考虑,具有浑然优美的整体感觉。提出了人物画创作的“神气”说,在背景安排、色彩施用等方面,周密而恰

     顾恺之
    0万字2个月前
  • 诗经解读

    这本《诗经》收录全部305篇,每篇诗歌都配有相应的解释及译文和注解,使读者更容易理解。

     诸子百家
    16万字2个月前
  • 诗谭

    诗话著作。明叶廷秀撰。叶廷秀,字润山,号谦斋,润州(今江苏镇江)人。天启进士,官南京户部主事,后进兵部右侍郎。著有《西曹秋思》等。《诗谭》十卷、续录一卷,卷首有自序、例言。自序谓:“以为谭诗也可,谭道也可,即以为谭天下事也亦可。”说明《诗谭》的内容很广泛。书中半录旧文,半出己论。其论诗多从程、朱理学中求活计,故论诗主明道、主教化,强调事君事父,勤政爱民,宣扬“忠孝大道理”,认为“诗文无关世教,虽

     叶廷秀
    11万字2个月前
  • 笺注陶渊明集

    陶诗文注本。十卷。李公焕撰。公焕,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生平事迹不详。吴焯跋称:“此编汇集宋朝群公评注,淳祐中又刻于省署,当时所称玉堂本者。”据此则公焕为宋人,而何孟春跋以为元人。二说皆未言所据,不知孰是。此本前四卷诗,次第与汤注本略同。卷五记、辞、传,卷六赋,卷七《五孝传》、《画赞》,卷八疏、祭文,卷九《集圣贤群辅录》上,卷一○《集圣贤群辅录》下。卷首辑录宋代诸家评陶,为“总论”,次以昭明太子

     李公焕
    5万字2个月前
  • 屏岩小稿

    元诗别集。1卷。旧题张观光撰。但此《屏岩小稿》内容全同于元人黄庚的《月屋漫稿》,显然是1部伪书。《四库全书》编者虽然注意到两集有个别诗相同,但仍将两书一齐收入别集类,没有细作鉴别,也没有发现《屏岩小稿》与《月屋漫稿》其实就是同一本书。张观光去世后,其子张枢编辑遗作为《屏岩文集》,由吴师道作序,但此《屏岩文集》早已亡佚不存,仅吴师道序还保存在《吴正传文集》卷14之中。由于《四库全书》所具有的权威性

     张观光
    3万字2个月前
  • 沧海遗珠

    诗总集。明沐昂辑。四卷。昂字景高,凤阳定远(今属安徽)人。黔宁王之子。以都指挥同知代其兄晟(黔国公)镇云南。号令严明,颇有战绩。卒谥武襄。有《素轩集》。此集正统元年(1436)成书。以其所集为刘仔肩、王偁诸家诗选所未及者,故名《遗珠》。约三万三千字。卷首有杨士奇序, 目录。正文四卷,收二十一人之作三百余首,即朱经诗十七首,方行诗三十一首,朱琳诗十七首,曾烜诗十二首,周昉诗二首,韩宜可诗十首,王景

     沐昂
    3万字2个月前
  • 月明和尚度柳翠

    杂剧剧本。南海观世音菩萨净瓶内的杨柳枝因偶污微尘,被罚往人间,在杭州作风尘妓女,名为柳翠。三十年后罗汉月明尊者化成风魔和尚,经过三次说法,使柳翠醒悟,同时坐化升天。金院本有《月明法曲》、《净瓶儿》二本,内容应与此剧有关。《度柳翠》杂剧现存的息机子本、《元曲选》本和《柳枝集》本均未录作者姓名,至清李调元在《剧话》卷下始提出其作者为李寿卿,后姚燮《今乐考证》亦主此说,并作了进一步的考证,到王国维《曲

     李寿卿
    1万字2个月前
  • 璇玑图

    璇玑图或称织锦回文诗,杂体诗。十六国时期前秦女诗人苏惠(字若兰)作。是今传最早、最完整的回文诗,在诗歌史上影响较大。惠字若兰,始平武功(今属陕西)人,陈留县令苏道贤弟三女。智识精明,仪容妙丽,善属文,十六岁时嫁给秦州刺史窦滔,关于璇玑图的创作,史载不一。据《晋书·列女传》载:窦滔获罪被徙流沙,惠思念丈夫,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词甚凄惋,凡八百四十字。另据《文选》李善注:窦滔被陟沙漠,临行前向苏惠

     苏蕙
    1万字2个月前
  • 千家诗

    本名《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诗总集。南宋刘克庄(1187—1269)编。二十二卷。克庄有《后村别调》已著录。此编收录唐、五代、宋人诗作,以宋人诗为多。常见本分上、下两集,上集收五、七言绝句八十余首,下集收五、七言律诗四十余首。诗人数十人,而以“千家”名,极言所收包括各种流派、各种风格。此编原为童蒙而编,作为学诗入门读物,选诗浅显易懂,琅琅上口,便于记诵。书成之后,影响极大,待《唐诗三百首》

     刘克庄
    3万字2个月前
  • 医镜

    综合类著作。旧题明王肯堂撰,蒋仪校订。四卷。肯堂有《证治准绳》已著录。据蒋氏所撰凡例称:“先生手示此编,指其大要,令一披览而晓然于辨证用药,真昭彻如镜,遂以‘医镜’名编。”刊于崇祯十四年(1641)。书中分别述及临床各科病证。卷一至卷三,以内科病为主,兼述眼疾、喉痹、齿痛、口舌及疮疡诸症;卷四为妇人、小儿病症。凡分内外二十九目,杂门四目,疮疡八目,妇人十一目,小儿十五目,其内科又附以十九目。内容

     王肯堂
    9万字2个月前
  • 经验济世良方

    十一卷。明陈仕贤撰。陈仕贤字邦宪,福清 (今属福建) 人。嘉靖四十一年(1563)进士。官至副都御史。此书先载医旨、脉诀、药性,又载通治诸病门,如太乙紫金丹、牛黄清心丸之类。又分杂证五十二门,均为抄录旧方,无所论说。作者自称与通州医官孙宇共同考定而成此书。仿《摄生众妙方》篇卷结构,原四十七门扩为五十三门。书前有陈氏自序、目录,书末附寇阳跋。正文前附以乾集,有“医指”“脉诀”“本草要略”三篇。正文

     陈仕贤
    18万字2个月前
  • 十异九迷论

    早在唐朝初年,佛道斗争就已经比较激烈了。武德八年(625),唐高祖下诏规定三教先后顺序为:老先、次孔、末释。次年,清灵观道士李仲卿著《十异九迷论》、刘进喜著《显正论》批判佛教,托太史令傅奕上奏皇帝。至高宗显庆(656~661)、龙朔(661~663)年间,佛道之争逐渐进入思想交流的阶段。据道宣《集古今佛道论衡》卷丁记载,显庆、龙朔年间的佛道之争计有6次。傅奕几次上疏陈述佛教对国家的危害,请废僧尼

     李仲卿
    0万字2个月前
  • 银海指南

    眼科著作。清顾锡撰。四卷。锡字养吾,桐乡(今安徽桐城北)人。眼科治验丰富,因道家称目为“银海”,故名。顾氏在《内经》基础上,取《银海精微》、《原机启微》等书精华,广集华佗、孙思邈、李东垣、朱丹溪、张子和、汪石山、薛岳斋等各家有关论述,并参以治疗眼疾经验,于嘉庆二十四年(1819)撰成此书。卷一论述五轮八廓,五运六气,六淫七情与眼病的关系。卷二论述脏腑主病及伤寒、中风等病以及眼病症状,舌脉辨析与治

     顾锡
    8万字2个月前
  • 内科摘要

    内科著作。明薛己 撰。二卷。己字新甫,号立斋,江苏吴县人。父薛铠,精医理,尤以儿科见长。立斋医学造诣较深,初以疡医知名,后又以内科著称,并兼通妇、儿、五官各科。正德间选为御医,嘉靖间晋升院使。撰有 《外科发挥》、《疠疡机要》、《女科撮要》、《口齿类要》、《痘疹撮要》、《本草约言》等。本书成于嘉靖八年(1529),记述薛氏内科验案二百零九例,分上、下卷。其中除记有元气亏损内伤外感,饮食劳倦亏损,元

     薛己
    4万字2个月前
  •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明初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注。四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卷首有《太极妙化神灵混洞赤文之图》、《河图像数之图》等六幅图像,以内丹家图书《易》学原理阐述本书注经旨要。注文探集薜幽栖、李少微、青元真人、萧应叟、默庵先生诸家之说,偏重以内丹理论解释经文。往往大段阐述内丹原理,名词解释亦采用内丹术语。书末附图二三幅、图说一篇、青天帝君降笔一篇。

     张宇初
    4万字2个月前
  • 黄帝授三子玄女经

    黄帝授三子玄女经,撰人不详。《隋书?经籍志》着录「玄女式经要法一卷」萧吉《五行大义》引「玄女拭经」,疑即此书。今《正统道藏》本一卷,收入洞真部众术类。此书内容词语,与《黄帝龙首经》相似,亦为汉魏六朝古占卜书。经文言占卜日辰吉凶之法,共十四条。所占之事多与选择婚嫁日辰有关。如第一条占与人期会之吉日良辰,第二条占索求聘物,以下各条皆占娶妇嫁女之日辰吉凶。从内容文字看,此经似有缺佚。

     佚名
    0万字2个月前
  • 灵宝六丁秘法

    灵宝六丁秘法,防六丁玉女传授,据考应为唐代道书。原本三卷,《正统道藏》洞玄部众术类收入,合为一卷。内载醮祭六丁玉女法、祭六丁符法、六丁隐遁法局、六丁无言万一法。以及各种符箓、咒诀、神印。大抵言醮祭存思招遣六丁玉女,以占问吉凶,隐遁藏形,飞升尸解,斩邪驱魔等道教杂术。此类方术盖出于古代阴阳五行家。

     佚名
    1万字2个月前
  • 道德真经集解

    宋董思靖撰。本书现存诸本中,以《道藏》本早出。思靖辑王弼、司马光、王安石、苏辙、朱熹、叶梦得、程大昌、唐玄宗、宋徽宗、刘骥、陈景元诸家注,屡引《庄子》,并间出己见,附以音释,订以异同。

     董思靖
    5万字2个月前
  • 周易参同契通真义

    道家著作。3卷。后蜀·彭晓撰。晓字秀川,自号真一子, 永康人。曾官为朝散郎守尚书祠部员外郎, 受御赐紫金鱼袋。全书分为90章, 以应“阳九”之数 又以“鼎器歌”一篇字句零碎,难以分章, 独存于后, 以应“水一”之数。另撰“明镜圆诀”一篇, 附于全书卷末。在自序中, 阐发其义甚详。因此, 《四库全书总目》评价为: “诸家注《参同契》者, 以此本为最古”, “今录《参同契》之注, 仍以此本为冠。”

     彭晓
    3万字2个月前
  • 读易私言

    一卷,元许衡著。其书论六爻的德位,多发明《系辞传》的同功异位、柔危刚胜之义又类聚每一卦画居于六位之爻,分别论说其吉凶悔吝,而以所值之时必正且得中为上,以发明《彖》与《象》每以当位、不当位、得中、行中之说。《通志堂经解》刊入其书。此书专论《易》卦六爻之“德位”,大旨多阐发《系辞传》“同功异位”、“柔危刚胜”之义且又类聚诸卦各爻居于六位者,分别评析之。《四库全书提要》指出:“盖健、顺、动、止、入、说

     许衡
    1万字2个月前
  • 尹真人东华正脉皇极阖辟证道仙经

    3卷。撰者佚名,撰年不详。清闵一得订正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此书吸取道、佛、儒诸家气功之精华,阐述有为与无为两种气功锻炼法。包括意守夹脊双关、凝神下田、开天门、闭地户、聚火开尾闾、子时采药、卯酉周天等功法。现存《道藏续编》(第一集)本、1988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全真秘要》排印本。

     佚名
    0万字2个月前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今浙江绍兴)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

     陶承熹
    10万字2个月前
  • 周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

    当代中国经学史家周予同研治经学史主要论著选集。朱维铮编选。1983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包括专著4部 (《经今古文学》、《朱熹》、《群经概论》、《孔子》) ,论文 杂著33篇。解释了 “经今文” 和“经古文” 的含义,分析了今古文之争的历史背景和实质。考察了纬书的起源、变迁及其与今古文学的关系。把经学划分为 “西汉今文派” ,“东汉古文派” ,“宋学”等3大派。对于宋学的主要代表朱熹的生平、哲学

     周予同
    53万字2个月前
  • 南北看

    唐鲁孙是中国饮食文化和掌故杂谈方面具有代表性和传奇性的人物。他以其博闻强记和细腻动人的文字功夫,演绎了一段段“舌尖上的民国史”。《南北看》收录唐鲁孙所写关于民俗掌故、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宫廷秘闻的文章二十四篇,介绍了唐鲁孙记忆中老北京街头巷尾常见的有趣事物和口耳相传的野史逸闻,这些内容如今已很难见到或听说,从而使得《南北看》的记载显得尤为珍贵。

     唐鲁孙
    9万字2个月前
  • 吴子

    《》,又名《》,是吴起军事思想的主要载体。今本《吴子》共二卷六篇,依次为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应变、励士。据《·艺文志·兵书略》记载,《吴子》一书为48篇,与今本相差甚远。历史上曾有人据此认定《吴子》一书为伪作,这是没有根据的。至于篇目之差,可能是由于流传过程中亡伙所致。

     诸子百家
    2万字2个月前
  • 我望着你来

    现代诗集,陈梦家著。选编了诗人一生的诗歌创作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这些诗描写了初恋时的情感,对人生和现实的体会,季节和景色触发的伤感等。读陈梦家的诗就像和一个感性又温柔的老者对谈,所有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生命的回溯在他的言辞间都变得亲切、鲜活起来。

     陈梦家
    2万字2个月前
  • 笛渔小稿

    诗别集。清朱昆田著。十卷。收诗凡四百九十五首。有康熙五十三年(1714)刊本,附于其父朱彝尊《曝书亭集》后,光绪十五年(1889)寒梅馆重刊。民国八年(1919)商务印书馆据康熙本影印,收入《四部丛刊》。另有民国二十五年(1936)中华书局排印《四部备要》本。

     朱昆田
    6万字2个月前
  • 槜李诗系

    地方诗总集。四十二卷。清沈季友编纂。沈季友,字客子,号南疑,浙江平湖人。康熙丁卯(1687)副贡生,有《学古堂诗集》。槜李本古地名,在今嘉兴西,后专指嘉兴。清代嘉兴府包括嘉兴、秀水、嘉善、海盐、石门、平湖、桐乡七县。嘉兴在六朝时有“士大夫之郡”之称,以诗名世者,实始于唐,如丘为、顾况、殷尧藩等。后经南宋,文化逐渐发达,元、明、清三代,名诗人辈出。此集编辑嘉兴一郡之诗,自汉、晋以迄于清康熙初,共收

     沈季友
    54万字2个月前
  • 比红儿诗注

    清沈可培注,稿本(北图藏),清道光刻《昭代丛书》本,《香艳丛书》本,《国学珍本丛书》第一集《美人诗》附。《郡斋读书志》: 罗虬比红儿诗一卷。……皇朝方信夫注。虬词 藻富赡,与其族人隐、邺齐名,时号“三罗”。从鄜州李孝恭,籍中 有杜红儿者善歌,常为副使者属意。副使聘邻道,虬请红儿歌,赠之 以丝,孝恭不令受。虬怒,拂衣而起,诘旦手刃之。既而追其冤,作 绝句诗百篇,以比其艳,盛行于世。

     沈可培
    1万字2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