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 黄庭经解

    《黄庭经》作为道教上清派的核心经典,长久以来一直被内丹家们奉为圭皇,其在道教修炼理论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这部经典的深奥与晦涩,也让许多寻求道教真谛的学者望而却步。为此,清代道教大师刘一明以其深厚的道学修为和独到的见解,对《黄庭经》进行了详尽的注疏,使得这部经典更加易于理解和领悟。

     刘一明
    0万字2个月前
  • 古本康平伤寒论

    东汉·张机原著,日本大塚敬节校注。据云此书原为唐卷子本之旧,约在大宝以前抑或天平以后东传日本,叶橘泉谓“殆系叔和撰次之真本”。叶氏以及陆渊雷、大塚敬节等人竟谓此本有不少地方胜于宋本《伤寒论》。陆渊雷还说,“伤寒论传世诸本,以予所见所闻,当以康平本为最善尔。”据叶橘泉序,康平本中间有嵌注,有旁书,又有缺字以□示之。又“太阳病”之为“大阳病”、“四逆汤”之为“回逆汤”,“真武汤”之为“玄武汤”等,均

     张仲景
    4万字2个月前
  • 任应秋讲〈黄帝内经〉灵枢经

    《任应秋讲〈黄帝内经〉》主要根据1978 年任应秋在中医首届研究生班上的讲课录音整理而成,包括25 篇《素问》文献的全文讲解、《灵枢》大部分文献的提要讲解和提问答疑。对没有讲课录音的部分,依据任应秋主编的《黄帝内经章句索引》进行整理。本书将《黄帝内经》的段落结构及其段意完整地展现给读者,比较系统地反映出任应秋治《内经》的主要方法、成果和学术观点。本书以《内经》系统的文献结构为线索进行整理,有较强

     任应秋
    19万字2个月前
  • 医中一得

    温病类著作。1卷。清·顾仪卿撰于1863年。此书为作者诊疗瘅疟、产后房劳与蓐劳之心得记录,附载与友人商榷瘅疟证之证治。谓瘅疟乃因暑热侵犯肺、胃、脾所致,临床上每见暑热夹湿之症,缠绵难愈。此书收入《三三医书》中。

     顾仪卿
    2万字2个月前
  • 上清太上开天龙蹻经

    《上清太上开天龙蹻经》,撰人不详,约出于南北朝。《云笈七签》卷六引《四极明科》云,昔黄帝于青城山诣宁封真君,受《灵宝龙蹻之经》,当即此书。今本五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经文分十三章,第一章《黄帝问宁君诀》为全书纲要。假托宁封真君对黄帝演说道法,概述道教宇宙生成理论。内称「玉帝」为无形之至道,显迹化身为玉清天宝圣君、上清灵宝真君、太清神宝仙君,生成三清三十六天,说三洞三十六经,以开化人神。世人

     佚名
    2万字2个月前
  • 护国嘉济江东王灵签

    护国嘉济江东王灵签,原不题撰人。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编首载明洪武辛亥年(1371年)国子司业宋濂撰〈赣州圣济庙灵迹碑〉称:秦人石固自汉高祖以来,迄元末明初,屡显神异,救济民众,消弭兵祸。历代帝王官吏因石固有灵验,遂为之建庙奉祀,加封尊号。「宋宝庆间(1225-1227年)莆田傅烨为赣县东尉。艳神之为,撰为繇辞百章,俾人占之」。据此,本书签文当为南宋傅烨所撰,而明代道士又以之与宋濂碑文合

     佚名
    1万字2个月前
  • 玄门报孝追荐仪

    玄门报孝追荐仪,不署撰人。从内容文字看,似出于元代或明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本书所载科仪,乃出家道士追荐超度其亡亲所用,以祝启文辞为主。内称三纲五常乃立人之大本,是故净明之法,本忠君孝亲以存心;盟真之斋,以报祖荐亲而立教。凡道士学仙修真,须以报孝追荐为先务,为列祖先亡归礼道真,忏悔谢过,祈祷圣真拔度亡灵出离冥途,上升仙境。其追荐仪式主要有宣辞、礼方忏悔、发愿、设醮谢恩、宣进状、

     佚名
    1万字2个月前
  •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

    《灵宝中盟经目》第十七种著录《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经》1卷,为六朝灵宝经。敦煌遗经有本经残卷。吉冈义丰、大渊忍尔均认为第三部分为后人增入。吉冈还认为本经出自萧梁初年。述考校功曹及三元品戒罪目。

     佚名
    1万字2个月前
  • 道德真经传

    道德真经传。唐陆希声传。四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类。参校本:无求备斋影印清道光间钱熙祚刊指海本(简称指海本)。是书未标章名。本书现存诸本中,以《道藏》本早出。其注以儒解《老》,以道为体,名为用,仁义为道德。

     陆希声
    4万字2个月前
  • 御定道德经注

    福临钦定。成克巩纂。上下两篇。有《四库全书》本行世。《道德经》乃春秋时老子即李耳(老聃)所著。为中国古代影响最为深远的哲学名著,被历代所重视。自汉代人河上公为该书注释开其端,紧随其后注释者代不乏人,据《四库全书》馆臣统计,至清初已达80余家300余卷。注释方式不一,或为之解,或为之疏,或为之音,或为之章句,或为之谱,或为之传。各有侧重,各具特色。而注释者之身分不等,其中包括名臣如羊祜、苏辙名儒如

     成克巩
    3万字2个月前
  • 周易传义附录

    南宋董楷撰。十四卷。《通志堂经解》本。此书将程颐《周易程氏传》和朱熹《周易本义》合为一帙,并采辑程、朱论《易》之说别见他书者作为附录,故题曰《传义附录》。《四库全书提要》指出:董楷之学“出于陈器之,器之出于朱子,故其说《易》惟以洛、闽为宗。是编成于咸淳丙辰,合程子《传》、朱子《本义》为一书,而采二子之遗说附录其下,意在理数兼通。又引程、朱之语以羽翼程、朱,亦愈于逞臆凿空,务求奇于旧说之外者。成书

     董楷
    11万字2个月前
  • 道枢

    道教炼养类书名。宋·曾慥编纂。四十二卷,计一百零八篇。慥,字伯端,福建晋江人。初为尚书郎,直宝文阁奉祠。博学高深,雅好诗赋。后隐居银峰,号至游居士。喜道家学说,采道教百家之精华,编次成此书。书名源于《庄子 ·齐物论》“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含有道术精要之意。举凡道教哲学、阴符、黄庭、太极、服气、炼精、大丹、呼吸、胎息、大还金丹、金碧龙虎、铅汞五行、参同契、入药镜、灵宝,无不辑为专篇,各家之说

     曾慥
    29万字2个月前
  • 滇南本草

    药学著作。三卷。明·兰茂撰。约撰于15世纪中期。系论述云南地方草药的专著。原书初刊本已佚,现存清代务本堂刊本及《云南丛书》本二种,药物及内容均有不少改动。其中《云南丛书》本共收药物279种,大致属于我国亚热带地区的特产药品,多为一般本草著作所未收载者,并附治疗验案。

     兰茂
    9万字2个月前
  • 孔子研究

    谢无量编订的《孔子》由上海中华书局出版于1915年,至1926年7次印刷。全书分两编:第一编是孔子生平纪事,从先世到出生,观周适齐,用鲁去卫,困厄陈蔡,周游列国,颠沛流离,既简明考证,又扼要对于孔子学说的形成进行说明;第二编是孔子学案,主要介绍孔子思想学说等,从原理的道、中庸礼仁到伦理的义务、孝弟、君子等方面,进行阐述,对于这种构建起两千年的文明体系的思想宗旨进行了剖析。

     谢无量
    9万字2个月前
  • 文艺十六讲

    朱自清(1898—1948)著。如何提升写作能力?朱自清以三十年教学经验,结合自己的创作心得,让读者领悟“如何注意每个词的意义,每一句的安排和音节,每一段的长短和衔接处”,是为《文艺十六讲》。短短十六讲,篇篇都经典,读完后您会惊喜发现,控制文字是一种愉快,也是一种本领。

     朱自清
    6万字2个月前
  • 论语译注

    “半部《》治天下”,自古至今,无论在士人当中还是在老百姓中间,《论语》一书都是中国人的一部不能逾越的圣典。 《论语》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典,其论证的主张思想已浸透到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教体制、社会习俗、心理习惯和行为方式里去。如何在新的“文化重建”里使古老的典籍重新释放出新的活力?《论语》是中国儒家的宝典 ,其中记载着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是杨伯峻的研究心得,但其中存在许多注释和译文

     诸子百家
    21万字2个月前
  • 唐人七绝诗浅释

    1981年3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印行,本书按年代排序,选择唐人七绝诗86首,兼及宋人、清人七绝160余首,将相类相近的绝句叠放在主题绝句之后讲解,连类而及,穿插赏析,故给人以深刻印象;其鉴赏则逐幽探微,深入浅出。作者新颖别致的审美眼光和连类而及的评析方法不仅使唐人七绝名作的意蕴得到新的阐释,更将古典诗歌的解读水平推向新的高度。

     沈祖棻
    20万字2个月前
  • 白香集

    明代诗集,沈行撰,沈行,字履德,钱塘人。永宣间人,尝取唐宋元人之诗,集句为贯珠编贝集五卷。白香集二卷《明万历间(1573-1619)刊本 撰述 傅图 》集古梅花诗二卷,附录一卷《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钱塘丁氏嘉惠堂刊本 撰述 傅图 》集古香奁集二卷《纸烧本集 傅图 》

     沈行
    6万字2个月前
  • 元诗纪事

    四十五卷。清陈衍编。由于唐宋、金代诗均有纪事,而元代独无。清初顾嗣立所辑《元诗选》影响颇大。钱大昕想与之同步,故采各家诗文集、笔记与《元史》资料辑为《元诗纪事》。然而,《元诗纪事》似为完稿,亦未见刊本。陈衍有虑于此,故于光绪间即着手于《元诗纪事》的编纂。此书为元诗诗评汇编。凡二十四卷,为初编本。所收之诗,共六百零三人,附歌颂谣谚、杂语等五十二首。此集有光绪间铅字本。民国十年(1921),商务印书

     陈衍
    39万字2个月前
  • 龙川词

    陈亮撰。《直斋书录解题》卷十八载陈亮《龙川集》四十卷、《外集》四卷,注云:“《外集》皆长短句。”《宋史·艺文志》亦著录《外集词》四卷。今传《龙川先生文集》、《龙川文集》俱作三十卷,其中卷十七收词,阕数各本不一,最多者为30首,有明嘉靖史朝富刻本、明龙川书院刻本、明万历王世德刻本、明崇祯邹质士刻本、清同治退补斋刊本、清同治应宝时重刊本、清光绪崇文书局刻本等。1974年中华书局点校本《陈亮集》以退补

     陈亮
    0万字2个月前
  • 临江驿潇湘秋夜雨

    全名《临江驿潇湘夜雨》,也称《临江驿潇湘秋夜雨》、《潇湘雨》。杂剧剧本。四折。元杨显之撰。刊行于明代。剧作描写一对夫妇悲欢离合,对得官弃妻的崔通多有鞭笞,同情女性苦难。崔通自私、嫌贫爱富、忘恩负义,与翠鸾结为夫妻时,曾说: “负了你啊,天不盖,地不载”一旦中举,试官招赘,便说:“那个女子,我要她作什么?”于是,不认翠鸾,以谎言欺骗,刺上“逃奴”,解往沙门岛,还企图路上害她。翠鸾在暗云、凄风、苦雨

     杨显之
    1万字2个月前
  • 九辩

    中国古代长篇抒情诗。原收于《楚辞》。战国时宋玉所作。宋玉(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楚国郢都(今湖北江陵)人。出身寒微,曾为楚顷襄王小臣,终生怀才不遇。东汉王逸言其为屈原弟子,无确证。但其辞赋创作显然是受屈原影响,其作品继承了屈原作品的某些语言、体制特点。《汉书·艺文志》载宋玉有辞赋16篇,《隋书·经籍志》有《宋玉集》3卷。但现存署名宋玉的作品,多数为后人伪托之作,《九辩》是唯一的一篇可以确信为宋玉作

     宋玉
    1万字2个月前
  • 医家心法

    一卷,清高鼓峰撰。此书又称《四明心法》。卷中列诊法、脉义、方论、药物等八篇,认为临证应先察内外、脏腑经络、新久虚实、食痰气血等,并以脉合诊。诊法共十二则。又列二十五方,概治五脏诸病,治疗则以五行分配,五行各有所兼,各配五方,合成此数。力阐薛己、赵献可对六味丸、八味丸加减用法,对滋肾生肝饮、疏肝益肾汤等方剂备加推崇。又分述中风、伤寒、咳嗽等内、外、妇、儿各科共二十五种杂病证治及治法,间附治效医案。

     高斗魁
    0万字2个月前
  • 选针三要集

    针灸学著作。2卷。日本杉山和一撰于1887年左右。上卷论补泻迎随、井荥俞经合、虚实及腹部经穴、九针、十五络脉 下卷述十四经穴并分寸、临床常见病之取穴等,书上并有辰井文隆眉批。现有1937年东方针灸书局铅印本、《皇汉医学丛书》本。建国后有重印本。

     杉山和一
    1万字2个月前
  • 道德悬解

    二卷。清黄元御撰。先人诸家为《道德经》作注,或以养生家言,或以儒、道家言,或以杂家言释解经文。黄元御作《道德经悬解》,多以养生家言训释《老子》。但其书使原文章次多有变更,字句亦多有窜乱。故《四库提要》讽其书 “谓 ‘改本老子’ 可也。”后世对此书颇不为重。传本也极少。《四库提要》据周永年家藏本著录于道家类存目。

     黄元御
    3万字2个月前
  • 医旨绪余

    二卷。明孙一奎撰。此书约于万历元年 (1573)撰成。是孙氏以《内经》、《难经》理论为基础,结合自己体会撰写而成。上卷共四十四篇,下卷共二十六篇。书中大旨发明论述阴阳五行、脏腑气血、三焦包络、命门相火、经络腧穴以及内伤杂病的诊断与治疗,并对张仲景、刘河间、张子和、李东垣、朱丹溪等各家作了恰切的评论。如“仲景不徒以伤寒擅长,守真不独以治火要誉,戴人不当以攻击蒙讥,东垣不专以内伤树绩,阳有余阴不足之

     孙一奎
    7万字2个月前
  • 三洞修道仪

    三洞修道仪,北宋初道士孙夷中编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书言道教传授经箓之阶次及道士冠服品位。卷首有作者自序,内称唐末五代道教衰落,道士星散,经籍亡佚。作者意欲重整典籍,有阳台道士刘若拙精熟法教,为作者口述入道仪式及冠服品位,遂编成此书。书中详列道士自童蒙入道后依次受度经戒法箓之阶级、称号。例如:童男童女十五岁以上出家入道,称智慧十戒弟子; 授初真八十一戒,称太上初真弟子; 授正一盟威

     孙夷中
    0万字2个月前
  • 元始天尊说太古经注

    元始天尊说太古经注,金末元初全真派道士长筌子注。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此书是《太古经》注本。原经约出于唐宋间,分作三章,论述修真养性之道。认为无动无为是万物之本,不视不听是谓太玄。修道者养其真火,固其真水,则可长生。经云:「长生之道,不视不听,不华不荣,积精全神。寂寞无为,乃得道矣」。是为经文旨要。长筌子注文主要发挥全真道内丹心性修炼,主张修道者应抱元守一,清净无为,积精全神。其说

     长筌子
    0万字2个月前
  • 金箓玄灵转经早午晚行道仪

    金箓玄灵转经早午晚行道仪,原不署撰人。其祝文中有「圣寿天齐、皇明日丽」之语,当系明代道士所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分作三篇,即〈玄灵转经早朝行道仪〉、〈玄灵转经午朝行道仪〉、〈玄灵转经晚朝行道仪〉。三篇科仪皆用于奉旨为皇家建金箓大斋,转诵《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祈请三清、玉帝及北斗九星君等神灵保佑皇帝延生益算,祝愿皇帝圣寿万安,皇图永固、金枝蕃衍,宝历绵洪。其三朝行仪节次大

     佚名
    1万字2个月前
  • 太上洞玄灵宝法身制论

    尊称陆修静为“陆先生”,并曰“既远近亲闻德音,亦宜共禀规诲”,似陆修静同时之人所言。所训导之对象称为箓生、学士,皆六朝时教阶。本论盖作于六朝宋齐之时,主要内客为戒律八条。禁忿争 禁饮酒 禁恶言绮语 禁预期罗捕放生 禁违犯斋戒威仪厨福科令 禁食五辛畜肉 禁恼怒斋主 禁淫乐胡舞,每条禁戒皆有犯戒处罚条例,轻则禁锢百日,重则治罪削名。

     佚名
    0万字2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