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 丹道九篇

    气功著作。1卷。明·伍守阳撰。本书兼用道、佛两家气功理论论述最初还虚、真意、真丹幼丹、火候足采大药天机、七日采大药天机、大药过关服食天机、守中、出神及神法、末后还虚、丘祖秘传、小周天歌诀等内容。收在《重刊道藏辑要》与《道藏精华录》中。

     伍守阳
    1万字2个月前
  • 得配本草

    药学著作。十卷。清·严洁、施雯、洪炜全撰。刊于1761年。该书详论配伍,谓 “得一药而配数药,一药收数药之功 配数药而治数病,数病仍一药之效”,故以 “得配”名书。全书载药647种,分部析类均同《本草纲目》。除记明各药性味、归经、功用和主治外,详述各种不同药物之间相互配合应用,为本书的一大特色。作者订出了药物的得、配、佐、和,并取前二字作为书名。现有清刻本。

     严洁
    13万字2个月前
  • 五四后三十年

    陈旭麓先生的这本《五四后三十年》,是《近代中国八十年》的姊妹篇, 该书以“五四”为发端,讲述了五四后三十年的中国历史。书中对中国的社会形态做了特别认真仔细的分析,该时期的中国在帝国主义夹缝中发展,从政治经济到思想文化都处在严重的裂变和不断地就冲突中,表现为一种特有的社会形态,也是从未有过的。以此为研究对象,不受朝代的限制,也不因新旧民主的界限而分割,全面地、纵深地论述这个社会的新陈代谢关系。

     陈旭麓
    37万字2个月前
  • 哲匠遗珠

    刘敦桢著,选取了刘敦桢的建筑研究作品,收录有《琉璃窑轶闻》《大壮室笔记》《中国之廊桥》《六朝时期之东、西堂》《中国之塔》《中国的建筑艺术》等文章。

     刘敦桢
    13万字2个月前
  • 法言

    史称《》为扬雄模仿《》而作,至于取名《法言》,则本于《论语·子罕篇》: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 和《孝经·卿大夫章》: 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 法 有准则和使物平直的意思,所以法言就是作为准则而对事情的是非给以评判之言。

     诸子百家
    2万字2个月前
  • 归去来兮辞

    辞赋名篇。东晋陶渊明作。《陶渊明集》、《文选》见载。本赋作于义熙元年。序文曰:余家贫困,为生活所迫而任彭泽令,“眷然有归与之情”,“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赋文先交待归田的原因,“心为形役”而不能早日归田,现在“觉今是而昨非”,决心归田隐居,于是欣然赴途而归。接下写归田的生活乐趣,“携幼入室”,天伦之乐有酒自酌,自由之乐南窗寄

     陶渊明
    0万字2个月前
  • 太一丛话

    诗话,宁调元撰。1907年宁调元书成于长沙狱中,原名《碧血痕》,后宁调元改书名《太一丛话》,1901年至1911年于北京《帝国日报》刊载,1915年经傅尃整理,分为五卷。

     宁调元
    7万字2个月前
  • 元诗别裁集

    原名《元诗百一钞》。诗总集。清张景星、姚培谦、王永琪合选。共9卷。收录元代诗人一百五十二家,诗六百一十九首。按文体编排。他们又合编了《宋诗别裁集》,与沈德潜编的《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清诗别裁集》合刻,称《五朝诗别裁集》。此书选诗以“三唐之格”(即盛唐、中唐、晚唐)为标准,所选诗篇大都是抒写封建士大夫思想感情和生活,其中也有一些反映了汉人在元朝统治下抑郁不得志的苦闷。选诗注意到不同风格

     佚名
    6万字2个月前
  • 克斋词

    一卷。宋沈端节撰。端节字约之,吴兴 (今浙江湖州)人,生卒年不详。寓居溧阳 (今属江苏)。淳熙三年,知衡州,提举江东茶盐,仕至朝散大夫,江东提刑。能词,吐属清约,颇具风致措词用语,含情带意。冯煦于 《蒿庵论词》中曰: “字字沉响,匪仅以婉约擅长矣。”是书集词四十余首,其中多有词而无题。考花间诸集,往往调即是题。如: 〔女冠子〕 系咏女道士〔河渎神〕系送迎神曲等。唐末五代诸词,例原如此。后人题咏渐

     沈端节
    0万字2个月前
  • 郑孔目风雪酷寒亭

    元杂剧剧本。简名《酷寒亭》。杨显之撰。末本。《录鬼簿》、《太和正音谱》均有著录。剧写孔目郑嵩娶妓女萧娥为妾,萧娥气死郑妻萧县君。郑孔目奉命外出,萧娥与高成通奸并虐待孔前妻的子女。郑孔目回家杀死萧娥,因此被发配沙门岛。郑嵩的义弟宋彬(绿林好汉)闻讯赶到酷寒亭,救了郑嵩,并同往山寨。本剧表现的是后妻虐待前妻子女的传统主题,情节曲折紧凑,语言本色精练,有相当的艺术感染力。今存《古名家杂剧》本、《元曲选

     杨显之
    1万字2个月前
  • 红拂记

    戏曲。明张凤翼(1527—1613)撰。凤翼有《窃符记》传奇已著录。此剧取材唐人小说《虬髯客传》,演李靖、红拂女、虬髯客三人故事,并插入孟棨《本事诗》中所记乐昌公主与徐德言破镜重圆传说。写隋代杨素的妾女红拂对到杨府谒见杨素的书生李靖一见钟情,于晚上投奔李靖住处,一同出走,路遇见虬髯客张促坚,张仲坚侠义给予帮助,并与红拂女结为兄妹。后虬髯客在海外建功立业,李靖投奔李世民,辅佐李世民登基, 终成一代

     张凤翼
    3万字2个月前
  • 太上黄庭外景玉经注

    原题“务成子注”。务成子应为隋唐时道士。唐玄宗开元中敕撰《初学记》,已引述“太上黄庭经注”。今本一卷,收入《云笈七签》卷十二。本篇分《黄庭外景经》为上中下三部,逐句解释其名词术语及修养要诀。注文强调修道者应宝精惜气,存神守一,使精气不泄,魂神不去,常守丹田,则病邪自去,自然长生。其说符合原经本义,文字亦简明晓畅。

     佚名
    1万字2个月前
  • 穴道秘书

    全称《杨成博先生遗留穴道秘书》,杨成博著,杨成博生平事迹不详。伤科类中医著作,成书年代未详。论述点穴手法,被点穴后受伤症状的吉凶鉴别,以及医治的方药。方药按十二时辰、二十四节气分类,不同时辰、不同节气受伤,则用药不同。书末附有三条不论时辰、时节的跌打方。方药多用酒煎。

     杨成博
    0万字2个月前
  • 周易悬象

    八卷。清黄元御撰。黄元御字坤载,号研农,昌邑人。早为诸生,因庸医误用药而损害了他的眼睛,于是发愤学医。对于 《素问》、《灵枢》、《难经》、《伤寒论》、《金匮玉函经》都有注释,总有数十万言。大抵自命非凡,想驾御魏、晋以来医者之上,除上自黄帝、岐伯、秦越人、张机之外,罕有能免于被其批判的。未免师心太过,求名太急。惟其诂经乃颇能沿溯古义。其训释以观象为主,其观象以《说卦》为主,而参以《荀九家》之说,也

     黄元御
    14万字2个月前
  • 疫疹一得

    二卷。清余霖撰。余霖字师愚,桐城 (今属安徽)人。少业儒,攻科举,屡试不第,遂攻医学。博览医书,长于治疗疫病。因父染时疫,为群医所误,乃发愤著书立说。见当时治疫所用不外伤寒之剂,因研读本草,见石膏性寒,有解肌表热、胃热、泻实热之功,乃恍然大悟,试用石膏重剂治疗瘟疫,取得良效。后游京师,时值瘟疫流行,用石膏治之,活人甚众。余氏积多年临床经验撰成此书。专论热疫斑疹,热疫不同于一般热病,疫疹亦不同于一

     余霖
    3万字2个月前
  • 全真坐钵捷法

    全真坐钵捷法,撰入不详。从内容看,似出于金元全真道道士之手。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篇所言「坐钵」,为全真派道士静坐习定之法。其法于每年冬季集体静坐百日,每日数次,皆有规定时辰,故需计算时刻。作者认为当时所用壶漏不合古法,计时亦有差误,故作此篇,以言正确方法。书中有〈造盂之法〉、〈下漏之法〉,〈造筹之法〉、〈加减之法〉等四章,讲述制作壶漏及校正时刻之简捷方法。后附〈定太阳出没法〉,参照干

     佚名
    0万字2个月前
  • 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注

    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注,元朝道士卫琪注。书成于元武宗至大三年(1311)。十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全书前二卷为论,后八卷为经文和注释。作者立论注经,皆不取原经劝善度人之宗旨,而博采儒释道三家之说,「本之以道学性理,参之以丹诀禅机」,重在述内丹易学原理。注文称:「文昌乃一部《周易》也」;「大洞即易太极也」。认为《文昌大洞仙经》之宗旨,「即自己金丹之道」。此说与经文本意大相迳庭。

     卫琪
    12万字2个月前
  • 黄帝金匮玉衡经

    黄帝金匮玉衡经,撰入不详。唐初释法琳《辨正论》着录「黄帝金匮」,疑即此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众术类。本书内容词语,多与《黄帝龙首经》相似,亦为汉魏六朝道教占卜书。经文分《金匮》、《玉衡》二章,每章各有十节经文。其内容为占卜时日吉凶之法术,大略以时辰日期之阴阳生克,预测人事之吉凶休咎。如《金匮》第一经曰:「日辰阴阳中有相克者为用,是谓入不入。」又如《玉衡》第四经宣称:四离之辰(即四时八节

     佚名
    1万字2个月前
  • 上清众真教戒德行经

    辑诸仙人教戒,引《真诰》,当出自《真诰》之后。劝人悔过从善、断情守静、去三毒、纳气惜气、叩拜仙灵、凝心虚玄、积善等。

     佚名
    0万字2个月前
  • 道德真经藏室纂微开题科文疏

    五卷。元薛致玄 (生卒年不详)撰。薛致玄,字庸斋,官至河南路提学,赐号太霞老人 (见 《道德真经集义》卷中)。此书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杨仲庾《道德真经藏室纂微开题》和陈景元《道德真经藏室纂微》十卷。《道德真经藏室纂微开题》是为陈景元《道德真经藏室纂微》所作的总论,简述老子生平及主要言论,使人了解 《道德经》始末,篇末署名宋宝佑戊午年(1258)瞻山管辖住持观事杨仲庚《道德真经藏室纂微》,是陈景

     薛致玄
    3万字2个月前
  • 阴符经玄解正义

    (清)闵一得撰古书隐楼藏书本 清光绪三十年(1904)刊本。阴符经玄解者,范一中所着,名曰玄解而义不轨于正,遗误非细,故述本经之义以正之。一得亦深惧饶舌之罚,惟是阴符经注凡数十家,各有玄义,何敢敢轻议而谓是,的解则未能治于心。

     闵一得
    2万字2个月前
  • 大易粹言

    南宋方闻一编。十卷。《四库全书》本。此书乃采辑宋程颢、程颐、张载、杨时、游酢、郭忠孝、郭雍等七家《易》说,以明《周易》经传之义,故称《粹言》。《四库全书提要》指出:“闻一,舒州人,淳熙中为郡博士时温陵曾穜守舒州,命闻一辑为是书,旧《序》甚明。朱彝尊《经义考》承《宋志》之误,以为穜作,非也。其书《宋志》作十卷《经义考》作七十卷、又《总论》五卷。盖原本每卦、每传各为一篇,刊板不相联属,故从其分篇之数

     方闻一
    9万字2个月前
  • 天仙金丹心法

    古代内丹术书。又称《八祖金丹心法》,简称《金丹心法》。卷首有清柳守元题词,书盖出于明末清初。托名吕洞宾、韩湘子等八仙著。原书十六卷,分立志、端品、悔过、迁善、筑基、炼己、安炉、采药、起火、熄火、结胎、养婴、积行、行功、面壁、飞升等十六篇。主张性命双修,培养后天三品(精、气、神)以复先天。据中国道教协会闵智亭、李养正考证,此书乃为嘉庆年间全真道士柳守元托名古八仙所著,其版本有二,一为光绪《重刊道藏

     柳守元
    6万字2个月前
  • 本草征要

    本草类著作。明李中梓(1588—1655)撰。二卷。中梓另有 《内经知要》已著录。作者因本草药物繁多,对药性阐发不彻,遂以《本草纲目》为主,删繁就简,取其精华,间附己意,详加注释而成此书。刊于崇祯十年(1637)。本书系《医宗必读》卷三~四。书中将药物分为草、木、果、谷、菜、金石、人兽、禽、虫、鱼等10类,共352种药物,每药编成对偶联句,以便初学诵习,并附加按语说明。现存《医宗必读》本及191

     李中梓
    9万字2个月前
  • 近代中国八十年

    陈旭麓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该书不囿于以鸦片战争、太平天国等8大事件各自分立的传统格局,而依近代历史本身的进程,注意事件与事件之间的链条和交错关系,分列33题,题下有子目,每题可独立成篇,但又前后衔接,首尾一贯。在内容叙述上,既突出了反帝反封建的主线,又涉及近代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等问题,是一本体例新颖、学术性与知识性寓于一体的近代通史著作。

     陈旭麓
    34万字2个月前
  • 东坡志林译注

    五卷,北宋苏轼撰。苏轼博学多才,遍读经史百家之书,每有心得,随笔记录凡所经历,耳闻目睹,也笔录成篇。积累渐多,初欲定书名为《东坡手泽》,继又欲改称《东坡志林》。生前没有编定成书,后人搜集整理,定名为《东坡手泽》。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称其书三卷。后刊行时改名《东坡志林》,通行本为五卷。所记皆为北宋年间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之事,共分为记游、怀古、修养、疾病、学问、命分、梦寐、送别、祭祀、兵略、时事、

     苏轼
    17万字2个月前
  • 尹文子

    《》 ,旧列名家,今本仅一卷,分《大道》上下两篇,语录与故事混杂,各段自成起讫。上篇论述形名理论,下篇论述治国之道,可以看作是形名理论的实际运用。其思想特征承继老子自然之道的思想,糅合法家、儒家,以法于道而为仁义礼乐的根据,变自然法则为与法相联系的社会法则。自道以至名,由名而至法,上承老子,下启、韩非。《尹文子》的形名论思想,为研究中国逻辑思想史者所重视,其对语言的指称性与内涵等关系的思考,颇值

     诸子百家
    2万字2个月前
  • 大猎赋

    辞赋名篇。唐代李白作。《全唐文》见载。此赋为天宝初李白供奉翰林时随玄宗出猎所作。赋作的规模、体制,均模拟汉大赋,以《子虚》、《上林》、《长杨》、《羽猎》为师范。全赋分两大部分。先大力铺陈夸诞,极言天子出猎的盛况盛景:“千骑飚扫,万乘雷奔。”“羽毛扬兮九天绛,猎火燃兮千山红。”“喷血流川,飞毛洒雪。”后归之于讽谏:“俄而君王茫然改容,愀然有失,于居安思危,防险戒逸,斯驰骋以狂发,非至理之弘术。且夫

     李白
    1万字2个月前
  • 疏香阁词

    词集,叶小鸾撰,小鸾,明吴江(今江苏苏州)人。字 琼章,一字瑶期。叶绍袁、沈宜修三女,张立平聘妻。娴雅 贞静,甘于俭素。工于诗律,词笔哀怨无端,意境幽婉清隽,胜于朱淑真,被誉为李清照、徐湘萍之亚。婚前五日病卒。著有《返生香集》。《白雨斋词话》卷三称其“词笔哀艳,不减朱淑真”。疏香阁清龚鼎孳、叶小鸾室名。

     叶小鸾
    1万字2个月前
  • 御选唐诗

    唐诗选集。清康熙皇帝玄烨御选。共32卷。内题“总阅陈廷敬,校勘官励廷仪、蒋廷锡、张廷玉、赵熊诏”,并有缮写、纂注、校录、监造等45人。《四库全书总目》并记载有“附录3卷”。编成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此书是在康熙诏令编纂的《全唐诗》成书后编选的,卷前有玄烨所撰《御选唐诗序》。《序》中说:“盖讨索贵于详备,而用以吟咏性情,则当挹其精华而漱其芳润”。因之,就往昔披览过的唐诗中“取其尤者汇为一编,

     康熙
    103万字2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