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 中西汇参铜人图说

    针灸著作。清刘钟衡撰。不分卷。钟衡字时育,湘乡 (今属湖南) 人。见《内经》及历代流传的铜人图所绘人体脏腑,与实际检验多有不合,后受王清任 《医林改错》 启发。于光绪二十年(1894)至上海,购买大量西医书,遵循《医林改错》,参照西法,图绘脏腑,注其节略,并图绘十二经络部位,缀以歌诀而成此书。于光绪二十五年 (1899) 刊行。首载脏腑合图,如心肺合图、脾胃合图、肝与脾、肾与膀胱合图等,取其部位

     刘钟衡
    2万字2个月前
  • 伤寒辨要笺记

    一卷,近代程门雪批注《伤寒辨要》书籍,《伤寒辨要》日·栗园浅田著,成书于1881年。全书共有15万字。该书体例,首揭六经之大旨,综述了三阴三阳之因、机、证、治。在每经之后加有按语,引有关注家之说,加以解释,并阐发自己的观点,次之辨合病、并病,表里寒热、阴阳错杂,逆治败坏,瘥后诸变,每辨之后亦加按语、引注,就阴阳对待以辨病位据表里实虚以审寒热。其三阴三阳传变之理,悉穷微极本,条理通达,旨义尽见,可

     程门雪
    1万字2个月前
  • 质疑录

    医论。明张介宾撰。一卷。介宾有《类经》已著录。本书为张氏晚年之作。认为医以寄生死,故不得不阐发其精微,探其义蕴。故取先圣之经,正前贤之误,对其谬误,必加质疑,而予以辨论,故名。成书于天启四年(1624)。约二万字。书中论有:“论伤寒无补法、论真中风外有六经之形症、论肝无补法、论无痰不作眩、论阳常有余、论气有余即是火、论痢无止法”等医论四十五篇。从中医基本理论,到临床诊断治疗,对前贤之误,均提出质

     张景岳
    2万字2个月前
  • 名医类案

    中医医案。12卷。明江瓘撰。江瓘,字民莹,歙(今安徽歙县)人。自号篁南山人。补诸生。因病而习医,且自药而愈。著《名医类案》。以求达到“宣明往范,昭示来学既不诡于圣经,复易通乎时俗”的目的。本书历经20年,未完成。后由其子江应宿继承其业,补撰成书(1549)。本书采集明以前历代名医的临床验案,结合家藏秘方及个人医案。按病症分类为二百零五门,包括急性、慢性传染病、内科杂病,以及外科、五官科、妇科、儿

     江瓘
    32万字2个月前
  • 悟真篇注释

    悟真篇注释,原题「象川无名子翁渊明注」。渊明即南宋道士翁葆光。原书三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按翁氏《悟真篇注》,另有元人戴起宗《悟真篇注疏》本。此本所载《悟真篇》之诗词篇数及前后排列次序皆与《注疏》本有所不同,翁氏注文及序文之文字亦多删省窜乱,较戴本为劣。

     翁葆光
    3万字2个月前
  • 太上灵宝玉匮明真斋忏方仪

    太上灵宝玉匮明真斋忏方仪,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奉旨编撰。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玉匮明真斋乃道教灵宝诸斋法之一,用于忏谢前世今生所行过误。祈神灵消除罪录,开度幽关,上升天堂;并祝圣寿无疆。天下太平,幽显蒙恩,得道之后升入无形,与道合真。本篇仅列举依次向十方天尊、圣真神仙归礼忏谢之文,不载具体仪式节次。

     杜光庭
    0万字2个月前
  • 天台山志

    作者不详。今人考其作于元末。书一卷。首为郡志辩,考辩司马悔桥,天台之得名等。接着录晋孙兴公《天台山赋》、唐柳泌诗、夏英公铭,又记载洞及丹井。所载较多者为宫观,尤其是有关桐柏观的记录甚多,有唐崔尚《桐柏观碑》、宋曹勋《重修桐柏记》、李白《题桐柏观诗》、白玉蟾《留别桐柏诗》等。据称桐柏观所在地,王子晋、葛仙翁、司马承祯都曾在此修道,为不死之福乡,养真之灵境。另有宋夏疎《重建道藏经记》可窥宋代道书流布

     佚名
    1万字2个月前
  • 正一威仪经

    一卷。收录正一派讲经受职诸法仪则一百三十二条。凡法服、入靖、启奏、读经、讲经、事师、奉斋、受戒、忏悔、礼拜、烧香、燃灯、鸣钟、鸣磬、章奏、醮请、法具、食器、器用、居处、卧具、屨履、井泉、用水、饮食、动止、遊行、住观、死亡,共二十九事。对正一道士入道受戒以及生活起居诸事均订立规范,依科奉行。收入《道藏》第564册。

     佚名
    1万字2个月前
  • 大惠静慈妙乐天尊说福德五圣经

    神号与《太上洞玄灵宝五显灵观华光本行妙经》同一系统,盖亦出自元明。天尊述五显灵观大帝宝号、咒、符,劝人受持真形睿号,诵经祝咒,以祈霑福佑。

     佚名
    0万字2个月前
  • 紫岩易传

    南宋张浚撰。十卷。《通志堂经解》本。此书前九卷解说经传,末一卷为《读易杂说》。《四库全书提要》云:“其曾孙献之《跋》云:‘忠献公潜心于《易》,尝为之传,前后两著稿,亲题其第二稿云:此本改正处极多,绍兴戊寅四月六日,某书始为定本矣。献之尝缮录之,附以《读易杂说》,通为十卷,藏之于家。’据此,则《杂说》一卷似献之所续附。然考献之是《跋》在嘉定庚辰,而朱子作浚《行状》已称有《易解》及《杂说》共十卷,则

     张浚
    4万字2个月前
  • 天元余义

    余既作《天元歌》五篇,授山阴吕子门人于鸿猷辈,为之章句,其余山龙、平原阴阳二宅之真义,既已大畅厥旨,无后遗义。然其为文,犹引而不发,世之览者,若已知真诀,则寻文会意,表里洞然;若未知真诀,徒推测于辞句之余,鲜不循涯而浩叹者矣。癸卯,余西渡钱塘,薄游丹阳,访黄堂谌母元君丹井之迹,邂逅群彦,究论天人,抉滞辨疑,遂成篇帙。以其反复虽多,不越五歌之旨。故仍谓之曰:“天元余义”云尔。

     蒋大鸿
    1万字2个月前
  • 本草便读

    药学著作。四卷。清·张秉成撰。刊于1887年。本书将常用药物580种,参照《本草纲目》分为山草、隰草……等24类。每药之性味功治皆编成一、二联或三、四联语以为概括,然后附注文进一步阐解。每药以一二联,或三四联对语简介主要功治,其下又夹注诸药之临床应用要点、炮制、形态、宜忌等。药物分类仿《本草纲目》,卷首列《用药法程》,即药性总论。全书内容简要,便于诵读。

     张秉成
    9万字2个月前
  • 六书音均表

    清段玉裁撰。成书于乾隆四十年(1775)。五卷。包括《今韵古分十七部表》、《古十七部谐声表》、《古十七部合用类分表》、《诗经韵分十七部表》、《群经韵分十七部表》,凡五种。表一为全书总纲,表二分列十七部字之谐声偏旁,表三辨别古韵诸部分合远近,表四为《诗经》韵谱,表五为《群经》、《国语》、《楚辞》韵谱。六书文字按音分部,故名其书曰《六书音均表》。段氏分古韵为十七部,其精于江永十三部者,乃分江氏第二部

     段玉裁
    13万字2个月前
  • 金明馆丛稿二编

    古代文史研究论文集。陈寅恪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10月出版。该书列为《陈寅恪文集》之三,由蒋天枢整理校勘。收录作者有关文学、历史、佛学等方面的论文共计58篇。这些论文大致可分为3组。《论李栖筠自赵徙卫事》、《李德裕贬死年月及归葬传说辨证》、《元白诗中俸料钱问题》、《顺宗实录与续玄怪录》、《魏志司马芝传跋》、《元代汉人译名考》、《几何原本满文译本跋》、《高鸿中明清和议条陈残本跋》和《吐蕃彝泰

     陈寅恪
    17万字2个月前
  • 六韬

    全书有六卷,共六十篇。《》的内容十分广泛,对有关战争和各方面问题,几乎都涉及到了。其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它的战略论和战术论。

     兵书大全
    12万字2个月前
  • 秋怀诗十一首

    韩愈《秋怀诗十一首》是他短篇诗歌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是对中国古代悲秋文学的革新之作。组诗从自然和人生两个主题,反思了宋玉以来的秋诗传统。自然方面,韩愈对时间和生命的关系提出了异于前人的认知,肯定了生生不息的自然生命足以超越时间的价值,形成了一种基于生命意志的自然观。人生方面,韩愈从儒家思想中获得了自我认同,呈现出在逆境中以“诚”为内涵、以“勇”为外延的价值追求,形成了一种积极实现内在道德修养完成的

     韩愈
    0万字2个月前
  • 颐和园词

    七言古诗。近代王国维作。此诗作于清亡以后,王氏旅居日本初期。诗篇反映了自慈禧太后擅权至清亡五十余年的重大历史事件、清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和他们荒淫糜烂的生活。颐和园为慈禧太后所建,亦象征慈禧太后时代的政治。故《颐和园词》既是晚清的政治史,亦是慈禧的评传。此诗往复幽咽,一唱三叹,如诉如泣,痛悼清朝之亡,又以大量事实,讥评慈禧太后之失。深沉悲痛的诗人之情,与冷静审视的史家之识,二者在诗中得到完美结合。

     王国维
    0万字2个月前
  • 南湖集

    诗词别集。十卷,包括诗九卷、词一卷。宋张镃撰。张集在宋诸目录著作中皆无记载,镃早有《南湖集》之名目,故杨万里于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己酉(1189)曾为此集作序。宋末元初,方回为《南湖集》作跋云:近得其前集二十五卷,三千馀首,嘉定庚午(1210年)自序,盖所谓得“活法”于诚斋者。从方回之跋,可知《南湖集》最初编定时间及张镃诗作之多。明初书录中始见著录《南湖集》。《文渊阁书目》与《箓竹堂书目》并载《南

     张镃
    7万字2个月前
  • 灾难的岁月

    现代新诗集。戴望舒著。上海星群出版社1948年2月初版。收新诗25首。这是作者继《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之后的第4部诗集。收入的诗作写于1934年12月至1945年5月。《古意答客问》和《灯》2首写于旅居法国时期。诗人在法国闭门读书,补偿过文学生活的宿愿,与世无涉:“你问我的欢乐何在?——窗前明月枕边书。”归国后至抗战前,诗人信奉“忠实于自己的艺术”的信念,创作了《秋夜思》、《小曲

     戴望舒
    1万字2个月前
  • 吕洞宾度铁拐李岳

    简名《铁拐李岳》。杂剧剧本。元岳伯川作。四折一楔子,末本。剧写郑州都孔目岳寿有干办才,然怙势刁恶,为非作歹。上八洞神仙吕洞宾见其夙具仙缘,化颠道人诣门欲度化之,却被岳缚吊于梁。适新官韩琦私访到此,因释放洞宾,亦被岳之差役张千吊起。及搜身索钱,见韩有金字牌,告于岳,岳顿时惊吓成疾。韩抵任,察岳案卷,竟无分毫过错,以为能吏闻其病,赐药饵以慰之,而岳寻病卒。妻殓而焚之,训子守节。以岳生前积恶甚多,阎王

     岳伯川
    2万字2个月前
  • 吴礼部词话

    词话。元吴师道(1283—1344)撰。一卷。师道有《礼部集》已著录。词话仅七条,原附诗话之后。“欧阳有伪”一条,以为欧阳修词中杂有伪作,“亦有鄙亵之语一二厕其中,当是仇人无名子所为”,指出欧词杂有他人之作,颇有见地“仇人”之说,未免武断。所论较见精审,如论及《木兰花慢》一调时,举柳永所作中“倾城”、“盈盈”、“欢情”为例,并与吴激、元好问同调词相较,谓柳永词最得音调之正。有《知不足斋丛书》本。

     吴师道
    0万字2个月前
  • 黄帝四经译注

    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的道家黄帝学派的著作。书的四篇释文、注释单行本于1976年出版,书题是《经法》。此书指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所出帛书中的四篇佚书,原来和《老子》乙本合抄在同一卷上,发现于1973年。唐兰先生提出,此四篇佚书即《汉书·艺文志》所载《黄帝四经》。全书均用韵文写成,各篇题目分别是:《经法》、《十六经》、《称》、《道原》。《经法》论以法治国,《十六经》讲政治、军事策略,《称》提出施政执

     佚名
    15万字2个月前
  • 资生集

    方书。清董熿 (成章) 辑。辑年不详。此书据黄成章《寿身切术》增补而成。分为产、幼、头、耳、鼻、口内、腹内、肠内、浑身、急怪、疮毒、外伤、无形症等13门,收秘验方172首。现存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 张万选重刻本。

     董熿
    13万字2个月前
  • 汉上易集传[标点本]

    又名《汉上易传》、《周易集要》。两宋之际朱震撰。震字子发,荆门军人。《四库全书》、《直斋书录解题》俱作十一卷。题曰“汉上”,盖因所居以为名。凡十八年而成。其说以象数为宗,推本源流,包括异同,以救老庄虚无之失。古人评估不一,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以为多采先儒之说,然颇舛谬。冯椅《厚斋易说》讥其卦变、互体、伏卦、反卦之失。朱熹以为朱子发用互体,亦有道理,只是今推不合处多。魏了翁谓《汉上易》太繁,却不可

     朱震
    23万字2个月前
  • 医学实在易

    综合类著作。清陈念祖撰。八卷。念祖有《长沙方歌括》已著录。是书成于嘉庆十三年(1808)。卷一记脏腑易知、经络易知、四诊易知、运气易知。简述中医基础理论卷二至卷四分述表、里、寒、热、虚、实诸证发生发展卷五至卷七为表证、里证、伤寒各方卷八为补遗并外备诸方。此书集《神农本草经》、《内经》、《难经》、《伤寒》、《金匮》、《千金》、《外台》、《圣济》、《活人》各书之精华,并元明诸家著作,用通俗易懂文字,

     陈修园
    10万字2个月前
  • 秘传眼科龙木论

    眼科书。10卷。撰人不详,约宋元间人编集。卷1~6载《龙木总论》及《七十二证方论》,内述72种眼科病证及治疗方药,其中论内障23症、外障49症卷7《诸家秘要名方》,内容为《巢氏论针眼候》、《三因方》、《本事方》、《百一选方》、《和剂方》,引录《三因方》等书38个眼药方卷8《针灸经》系从各书辑录眼科常用针灸穴位、针灸治法以及适应症与禁忌症 卷9~10 《诸方辨论药性》,记述155种眼病药之药性、主

     佚名
    7万字2个月前
  • 无上赤文洞古真经注

    无上赤文洞古真经注,元初全真道士李道纯注。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此书为《赤文洞古经》注本,其经文与长筌子注本相同。李氏注文兼采儒释道三家之说,先分句注经,然后概述各章要旨。注文曰:「向不动中动,无为中为,内忘形体,外忘声色,养其无象,守其无体,全其本真。超出虚无之外,是为最上一乘,无上可上,故日无上。」又云:「抱本归根,人乎无间,则空炁焕然,塞乎天地,光明普照,故日赤文」又云:「忘

     李道纯
    0万字2个月前
  • 蠢子医

    医论。清龙之章撰。四卷。之章字绘堂,太康(今属河南)人。晚年不幸,二子相继而亡,留下诸孙,不得已以医为业谋生。并取平日心得结合古人方略编成歌诀,以授诸孙,积而成帙。仿宋之邵康节将数学课儿名为《蠢子数》,故名。成书于光绪八年(1882)。不分门类,每项列有细目,凡二百二十二则,约七万余言。分别论述学医、运气、脉理、脉象、望色、辨证、立方、用药,并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疾病的辨证。认为古今运气、

     龙之章
    12万字2个月前
  • 体玄真人显异录

    不题撰人。录中《熟食遍众》故事,称王处一向门人王志坚 等显异迹。据此,该录当撰于全真第三、四代之时,即金元之际。 本书鲜见其他传本。体玄真人即全真道北七真之一王处一。本书 辑显异故事19则。

     佚名
    1万字2个月前
  • 正一醮宅仪

    正一醮宅仪。撰人不详,似出於南北朝或隋唐。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威仪类。述科仪,祭五方宅神、五土将军,求居宅安宁去灾。

     佚名
    0万字2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