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 双砚斋词话

    清代词话著作。邓廷桢撰。共十五则,收于民国十一年(1921)邓邦述辑刊《双砚斋丛书》之一《双砚斋随笔》中。唐圭璋《词话丛编》即据此收入。邓廷桢论词尊崇南宋姜夔、张炎,说姜词“识趣既高、兴象自别”,能寓家国兴亡之感,有击碎唾壶之意,而且运笔琢句都异常工妙。他比较姜、张词风的不同,说姜“硬语盘空,时露锋芒”,张炎则“返虚入浑,不啻嚼蕊吹香”。这些见解虽然受浙派词人的影响,但是从总体上邓廷桢却竭力避免

     邓廷祯
    0万字4个月前
  • 全国名医验案类编

    医案著作。14卷。何廉臣选编。成书于1927年。何氏因虑其时众多卓有奇效之治疗经验不能及时推广,故登报征集,精心选录而成此集。所选医案皆理法谨严。全书分为2集。上集为四时六淫病案,下集为八大传染病案。每病1卷,共14卷,每卷之中,又分子目。例如风淫病案,凡本证、兼证、夹证、变证,名虽各异,而原因于风淫者皆统括于其中。这些案例共408则,每案都有固定程式,即一病者、二病名、三原因、四症候、五诊断、

     何炳元
    42万字4个月前
  • 针灸问答

    针灸学著作。2卷。谭志光编撰。成书于1923年。全书凡78章,系采集历代针灸著作、新译诸书、先人遗稿及与时贤讨论者,参以作者30余年临床经验编撰而成。凡人身十二经穴、十五络穴、奇经八脉、经外奇穴均予载录,用针施灸逐穴讲明,并以问答形式以便学者理解记忆。其问某经之穴,必载该经之图,使图说相辅,临症认穴庶无偏差。它如针刺之深浅、补泻之异同、各家之成见、医案效验,无不缕析详明,俾于实用。现存原稿本,藏

     谭志光
    11万字4个月前
  • 元皇大道真君救劫宝经

    又名《文帝救劫宝经》或《救劫宝章》,汇辑了文昌“救劫”或“挽劫”的经文。该经同样收入了《道藏辑要》,这一经本的源头尚不明确,但康熙时期的文献,已经提到此经,因此可以大致断定是17世纪中期的文书。该经有些内容,直接引自另一种重要的文昌经卷《文昌帝君阴骘文》,因而其成书时间,可能就在《文昌帝君阴骘文》刊行后不久。

     佚名
    0万字4个月前
  • 医学启源

    综合类著作。金张元素撰。三卷。元素字洁古,易州(今河北易县)人。幼攻读四书五经,后弃科举,专心医学,与刘完素同时而年辈略晚,曾因治愈刘完素伤寒病而医名日著。其学术思想主要渊源于《内经》、《难经》、《伤寒论》、《中藏经》、《小儿药证直诀》、《素问玄机原病式》等书。反对拘泥于古方,提出“古今医轨,古方新病不相能也”的学术见解。在脏腑辨证、制方遣药等方面有其独到见解。撰有《珍珠囊》、《脏腑标本药式》等

     张元素
    6万字4个月前
  • 明目至宝

    眼科著作。四卷。又名《明目至宝赋》。元代作品,撰人不详。后由杨希洛、夏惟勤整理。刊于1600年。卷一从眼的生理入手,总论眼病病理。并载有明目赋等歌赋,五轮八廓所主病症,眼科问答等卷二分论眼科七十二证,每病编成歌赋,并有图说卷三~四为眼科疾病的治疗方剂和灸法。内容比较简要。现存初刻本。

     佚名
    6万字4个月前
  • 学仙辨真诀

    学仙辨真诀,原不题撰人。《宋史?艺文志》着录张无梦《学仙辨真诀》一卷,当即此书。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张无梦乃北宋初华山派道士,陈抟弟子,通内丹之学。本书分、〈辨真〉、〈辨宝〉、〈辨水银〉、〈辨汞〉、〈通辨〉五篇,末附〈子母歌〉。各篇就丹经中常用之金、铅、汞、水银等名词。引述《参同契》、《金碧经》等道书,辨明其含义。认为炼丹者当据天地变化之道,合三为一,修情合性,以达到归根复朴,返魂

     张无梦
    0万字4个月前
  • 太上消灭地狱升陟天堂忏

    太上消灭地狱升陟天堂忏,不署撰人。从内容文字看大约出于唐宋。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内称元始天尊于三元宝宫大放光明,依次叙说十方地狱罪人之苦状。天尊告众人曰:若能缮写经文,葆称其旨,静念而建坛立像,志心而行道散花,当遣金刚神王等众神迥骸起死,炼质成真,荐度罪人往生天堂。按本篇所列酆都诸神名号,与洞真部本文类所收《元始天尊说酆都灭罪经》略同。

     佚名
    0万字4个月前
  • 仙都志

    上下二卷。元代“玉虚住山少微陈性定此一编集,独峰山长番阳吴明义仲宜校正”。前有序称仙都为东吴胜地,道教中为祈仙洞天,发迹轩辕,由唐建宋锡名。卷上述山川、宫观、神仙,卷下记高士、草木及碑碣题咏。多记唐宋道教事,亦涉及元代,如“玉虚宫”即记载该宫观从唐到元代的简要史实,提及玄教大宗师。按仙都山在今浙江缙云县境内,为古道教胜地,本书为研究唐宋元浙江地方道教提供了可资参考的材料。收入《道藏》洞玄部记传类

     陈性定
    2万字4个月前
  • 正一指教斋清旦行道仪

    正一指教斋清旦行道仪。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朝。系早期天师道斋仪。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威仪类。述科仪,所祭神与《正一指教斋仪》同,仪中包括读词、四方朝等。

     佚名
    0万字4个月前
  • 道法会元

    道教经书。不题编者。卷帙浩大,共二百六十八卷。辑有宋元两代符箓诸派源流及各种符咒秘法歌诀,包括有雷法、祈禳、登斋、炼度、解厄、伏魔、飞步章奏、内炼、施食、月孛、灶告、遣瘟、治病、考召黑律收邪、占卜等,以清微派为主,是道教道法资料汇编。云:“道者灵通之至真,法者变化之玄微,道因法以济人,人因法以会道”(卷一《道法枢纽》)。又将道法分为:道中之道,一念不生,万物俱寂道中之法,静则交媾龙虎,动则叱咤雷

     佚名
    150万字4个月前
  • 杨氏易传

    南宋杨简撰。二十卷。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刘日升、陈道亨刻本。此书前十九卷解说《周易》经传,第二十卷皆泛论《易》学之语。全书大旨,乃以心性之学解《易》,与王宗传《童溪易传》并为宋代“援禅入《易》”之代表作。《四库全书提要》指出:“朱彝尊《经义考》载《慈湖易集》十卷、又《已易》一卷,书名、卷数皆与此本不合所载《自序》一篇,与此本卷首题语相同,而无其前数行,亦为小异。

     杨简
    1万字4个月前
  • 天元五歌

    堪舆之之术,自古迄今,代出名师,研究推测,既精且详,可谓极矣,而名师间世而出,不得尝遇,即有口传心授,世又不获多闻,其假托名师,妄称秘诀者,遂滋蔓焉。

     蒋大鸿
    2万字4个月前
  • 本草从新

    药学著作。6卷(或18卷)。清·吴仪洛撰。刊于1757年。作者认为汪昂“不临症而专信前人,杂揉诸说,无所折衷,未免有承误之失”,故将汪氏《本草备要》重新修订,保留其合理部分,增改其不足。并补充了一些《本草纲目》所未收载的药物,故名《本草从新》。共载药720种,分11部、52类。

     吴仪洛
    19万字4个月前
  • 精读指导举隅

    中学国文教师教学参考书。叶圣陶、朱自清合著,商务印书馆1942年3月出版。内容全为精读指导,共选了六篇课文作例子。其中有记叙文一篇——欧阳修的《泷冈阡表》短篇小说一篇——鲁迅的《药》说明文一篇——胡适的《读新诗》议论文——柳宗元的《封建论》等二篇和抒情文一篇。在每篇精读文章之后都写了详尽细致的“指导大概”,注重说明例文的体制、主旨、作者意念发展的线索、取材的范围、手法、笔调及构成本文特殊笔调的因

     朱自清
    11万字4个月前
  • 古建新生

    吴良镛主编的这本《古建新生(传统建筑与现代都市)》是林徽因在新中国成立后,就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在现代建筑设计规划中如何融合与应用给出了自己的选择和判断,其中也包括介绍部分国外经验,现代工艺手法,现代设计理念等篇章。

     林徽因
    10万字4个月前
  • 五轮书

    《》是三大兵法之一,与《》、《战争论》齐名。在日本、欧美的销量数以亿记,被誉为日本有史以来最畅销图书。长列《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和《商业周刊》畅销书榜。

     兵书大全
    2万字4个月前
  • 红楼梦百花诗屏

    《红楼梦百合诗》屏,是清光绪六年(1880)黔西知州曹昌棋(祺)之母在六十二岁时所作。作者从《红楼梦》的人物中,挑选了九十九名妇女和一名男子(贾宝玉)为写作对象,各配一种花名,赋诗一首,题为《红楼梦百合诗》,又名《百花诗屏》,誉称《黔西曹太夫人百花诗屏》。作者以人寓花,以花喻人,亦花亦人,情趣盎然。或写人物性格,或写人物命运,或抒发对人物同情怜爱、厌恶憎恨,有褒有贬、有扬有抑。每首诗都使人物跃然

     佚名
    1万字4个月前
  • 哀盐船文

    清汪中撰。乾隆三十五年(1770)十二月十九日,江苏仪征县盐船突发大火,130多只船葬于火海,千余人焚为灰骨。汪中此文,即为凭吊这次火灾中的罹难者而作。作者怀着对遇难者深厚的同情之心,以凄丽哀痛之笔,生动而详尽地描绘了盐船失火的惨状。文中叙火势之威烈,铺排渲染,使人惊心动魄记船民火中相救求生,细致曲折,使人悲切欲涕。文末又加一段关于死的议论,语出肺腑,凄恻呜咽,悲怨之气袅袅不绝。通篇文章呈现出一

     汪中
    1万字4个月前
  • 南湖集

    诗别集。二卷。元贡性之撰。贡性之,字友初,《归田诗话》作有初,宁国宣城(今属安徽)人,生卒年不详。贡师泰之族子,元末始为簿尉,后补闽省理官。明太祖洪武(1368—1398)初,征录师泰后人,大臣推荐性之,性之避居山阴,更名悦。其从兄弟仕于朝者,欲迎归金陵、宣城,俱不往,躬耕自给以终其身。门人私谥为贞晦。以祖居宣城南湖,因号南湖先生,并以南湖为集名。集中《画马》诗云“记得曾陪仙仗立,五云深处隔花看

     贡性之
    2万字4个月前
  • 袌碧斋诗话

    清陈锐撰。锐,字伯弢,一字伯涛,号袌(bào)碧,湖南武陵县(今常德市鼎城区)石公桥人。其父春坞是读书人,曾为谭延闿、谭延泽兄弟塾师。陈锐是长子,从小聪明,深得父亲宠爱,经常被带在身边,教习诗文。陈锐少年时诗词就有相当功力,其父曾对门生谭延闿说:“吾诗不如吾儿,汝可为讲习”。之后,陈锐又在其父的介绍下,师从晚清拟古诗派的泰斗王闿运。光绪十一年(1885),陈锐和时已46岁的父亲分别以拔贡和优贡的

     陈锐
    1万字4个月前
  • 河南府张鼎勘头巾

    元杂剧剧本。简名《张鼎勘头巾》。孙仲章撰(一说陆登善撰)。末本。剧写刘平远的妻子与道士王知观有染,二人谋害刘平远,嫁祸于贫民王小二,王小二被昏官判处死刑。河南府六案都孔目张鼎不避灾祸,主动要求重审刘平远被杀案。张鼎从一头巾发现疑点,一追到底,终使案情真象大白,王小二获释,王知观和刘平远妻被处死。本剧情节曲折动人,扣人心弦,推理细致入微,真实可信。主人公张鼎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他善于做调查研究,更主

     孙仲章
    2万字4个月前
  • 艺圃撷余

    诗论。明王世懋撰。一卷。世懋有《窥天外乘》已著录。此编三十四则,为论诗专著。所论多为辨析诗之流变,以正时人作诗弊病。取例多选唐人诗作,推崇盛唐诗人,尤重杜甫。主张作诗“须真才实学,本性求情,且莫理论格调”。于作诗方法,讨论尤细,然亦多偏激,于王世贞、李梦阳、李攀龙等人极为推重,以为真能追配古人但不满于“格调派”末流之失,主张“今之作者,但须真才实学,本性求情,且莫理论格调”。对具体作诗方法如用典

     王世懋
    1万字4个月前
  • 关尹子译注

    相传为春秋战国之际的道家人物。或说他姓尹名喜,曾经担任过函谷守关的官员。《吕氏春秋·不二篇》称他的思想特点是“贵清”。《庄子·天下篇》中将他与老聃并列,以赞赏的语气说他们是“古之博大真人”。关尹子主张“在已无居,形物自著”(自己不存私心成见,则有形之物自然彰显),他的行为“未尝先人而常随人”(从不争先而常随顺别人)。道教经书说他擅长图谶之学,隐德修行。在函谷关见絮气东来,预知有真人经过此地,于是

     尹喜
    10万字4个月前
  • 中西汇参铜人图说

    针灸著作。清刘钟衡撰。不分卷。钟衡字时育,湘乡 (今属湖南) 人。见《内经》及历代流传的铜人图所绘人体脏腑,与实际检验多有不合,后受王清任 《医林改错》 启发。于光绪二十年(1894)至上海,购买大量西医书,遵循《医林改错》,参照西法,图绘脏腑,注其节略,并图绘十二经络部位,缀以歌诀而成此书。于光绪二十五年 (1899) 刊行。首载脏腑合图,如心肺合图、脾胃合图、肝与脾、肾与膀胱合图等,取其部位

     刘钟衡
    2万字4个月前
  • 伤寒辨要笺记

    一卷,近代程门雪批注《伤寒辨要》书籍,《伤寒辨要》日·栗园浅田著,成书于1881年。全书共有15万字。该书体例,首揭六经之大旨,综述了三阴三阳之因、机、证、治。在每经之后加有按语,引有关注家之说,加以解释,并阐发自己的观点,次之辨合病、并病,表里寒热、阴阳错杂,逆治败坏,瘥后诸变,每辨之后亦加按语、引注,就阴阳对待以辨病位据表里实虚以审寒热。其三阴三阳传变之理,悉穷微极本,条理通达,旨义尽见,可

     程门雪
    1万字4个月前
  • 质疑录

    医论。明张介宾撰。一卷。介宾有《类经》已著录。本书为张氏晚年之作。认为医以寄生死,故不得不阐发其精微,探其义蕴。故取先圣之经,正前贤之误,对其谬误,必加质疑,而予以辨论,故名。成书于天启四年(1624)。约二万字。书中论有:“论伤寒无补法、论真中风外有六经之形症、论肝无补法、论无痰不作眩、论阳常有余、论气有余即是火、论痢无止法”等医论四十五篇。从中医基本理论,到临床诊断治疗,对前贤之误,均提出质

     张景岳
    2万字4个月前
  • 名医类案

    中医医案。12卷。明江瓘撰。江瓘,字民莹,歙(今安徽歙县)人。自号篁南山人。补诸生。因病而习医,且自药而愈。著《名医类案》。以求达到“宣明往范,昭示来学既不诡于圣经,复易通乎时俗”的目的。本书历经20年,未完成。后由其子江应宿继承其业,补撰成书(1549)。本书采集明以前历代名医的临床验案,结合家藏秘方及个人医案。按病症分类为二百零五门,包括急性、慢性传染病、内科杂病,以及外科、五官科、妇科、儿

     江瓘
    32万字4个月前
  • 悟真篇注释

    悟真篇注释,原题「象川无名子翁渊明注」。渊明即南宋道士翁葆光。原书三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按翁氏《悟真篇注》,另有元人戴起宗《悟真篇注疏》本。此本所载《悟真篇》之诗词篇数及前后排列次序皆与《注疏》本有所不同,翁氏注文及序文之文字亦多删省窜乱,较戴本为劣。

     翁葆光
    3万字4个月前
  • 太上灵宝玉匮明真斋忏方仪

    太上灵宝玉匮明真斋忏方仪,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奉旨编撰。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玉匮明真斋乃道教灵宝诸斋法之一,用于忏谢前世今生所行过误。祈神灵消除罪录,开度幽关,上升天堂;并祝圣寿无疆。天下太平,幽显蒙恩,得道之后升入无形,与道合真。本篇仅列举依次向十方天尊、圣真神仙归礼忏谢之文,不载具体仪式节次。

     杜光庭
    0万字4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