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内音自然玉字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内音自然玉字》,又名《诸天内音经》或《内音玉字经》。「古灵宝经」之一,约成书于东晋末南朝初。陆修静《灵宝经目》已着录。原本二卷,后分作四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题作《太上灵宝诸天内音自然玉字》。另有敦煌残抄本一件(2431)。此经乃天真皇人讲述。内称东南西北四方各有八天,共三十二天;各天之上有「天书玉字」八个,共有256字。此乃上天灵文,皆凝飞玄之气自然形成,刻书玉简

     佚名
    4万字2个月前
  • 元始洞真慈善孝子报恩成道经

    元始洞真慈善孝子报恩成道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唐初。系隋唐孝道派经书。现存两种文本:一、《元始洞真慈善孝子报恩成道经》,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二、《洞玄灵宝八仙王教诫经》,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今以前件为底本,徒件为参校本。

     佚名
    0万字2个月前
  • 江淮异人录

    不题撰人。据《宋史·吴淑传》及诸志著录,知该录北宋吴淑撰。本书现存诸本中,以《道藏》本早出。《四库全书总目》曰 该录久无传本,误。该录述异人故事25则,即司马郊、钱处士、 聂师道、于大、李梦符、刘同圭、耿先生、潘扆、润州处士、洪 州将校、史公镐、江处士、李胜、建康贫者、陈允升、陈曙、张 训妻、董绍颜、魏王军士、沈汾、虔州少年、闽中处士、洪州书 生、糁潭渔者和瞿童。

     佚名
    1万字2个月前
  • 太上正一阅箓仪

    太上正一阅箓仪。唐末杜光庭编集,系早期天师道阅箓仪改编本。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威仪类。唐末杜光庭删定。述阅简箓出其中神将神兵之科仪。

     杜光庭
    1万字2个月前
  • 上玄高真延寿赤书

    上玄高真延寿赤书,唐终南山隐士裴铉编撰。《宋史?艺文志》着录:「裴铉《延寿赤书》一卷」即此书。今《正统道藏》本收入洞神部方法类。卷首有作者所撰〈进书表〉,自称撰《延寿赤书》一卷,进献开元圣文神武法天至道皇帝(唐玄宗)。其书大半抄袭《真诰?协昌期》,分作八篇:其一〈郁仪前奔〉:言存思日月光芒及身神法术。 其二〈洗心内忌〉:言学道修真者日常起居栉沐之禁忌。 其三〈清神外禁〉:列举丰都六宫之名,并言辟

     佚名
    1万字2个月前
  • 易经衷论

    清张英撰。二卷。《张文端集》本。此书专辨六十四卦经传之旨,不及《系辞》、《说卦》、《序卦》、《杂卦》每卦各为一篇以诠解大意,而不列原文。解说以朱熹《易本义》为宗,但又不固守朱熹之说。如坎卦:朱熹以“贰用缶”为句,此书则从程颐《易传》,以“贰”字应属上句,断为“樽酒簋贰”。

     张英
    4万字2个月前
  • 千里命稿

    《千里命稿》,此书是民国时期上海的韦千里先生所著,是他主讲的命学培训班的讲义,成书时间在1935年。

     韦千里
    14万字2个月前
  • 焦氏易林注

    尚秉和撰。十六卷。民国二十九年(1940)刊本。自《焦氏易林》问世以来,历代未有为之详注者至于以卦象解释《易林》之义,更无一人。作者认为,西汉释《易》之书,莫如《易林》之完善,凡《易林》文辞无一字不从卦象生,且无一象不本之《易》于是搜求《易》象之根源,考稽林词之依据,校勘板本之沿革,纠正音韵之讹谬,逐字注释,撰为是书。同时所成之《焦氏易诂》,则为注余札记,重在以《易林》逸象诂《易》,与此书互可参

     尚秉和
    43万字2个月前
  • 汉语讲话

    王力关于汉语概论方面的书。原名 《中国语文概论》,抗日时期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950年改名为 《中国语文讲话》,由开明书店编入 “开明青年丛书” 重印。1954年经修订后由开明书店和青年出版社联合组成的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1955年再度修订,内容有较大的改动和补充,更名为 《汉语讲话》,转到文化教育出版社出版。后收入《文集》 第3卷。全书共5章: 第1章 “绪论”,讲 “汉语的特性” 和“汉语的

     王力
    11万字2个月前
  • 逻辑

    金岳霖著。原为清华大学讲义,1937年2月由商务印书馆收入《大学丛书》正式出版。1961年三联书店收入《逻辑丛刊》重印。本书约24万字,分为4个部分。第1部分介绍传统的演绎逻辑。认为逻辑学与知识论不能不分开,自数理逻辑发展以后,知识论与逻辑学开始慢慢地变成两种不同的学问。介绍了近代逻辑学家对直言命题所作的一些分析和一些新的补充,并用文恩图解分析了直接推理和三段论,指出传统逻辑里只有主宾词式的命题

     金岳霖
    15万字2个月前
  • 守弱学

    守弱,道家哲学,谓之以弱胜强,以柔克刚。能够守弱,必能变强,强者守弱,使强者恒强、弱者守弱、由弱转强。守弱是强弱转换的学问。

     兵书大全
    0万字2个月前
  • 朝野新声太平乐府

    元代杨朝英编。《太平乐府》卷首有巴西邓子晋所作序文,文末署“至正辛卯春”,故此书编成时间应在1351年初或稍前。邓子晋序文中言“澹斋杨君有选集《阳春白雪》,流行久矣。兹又新选《太平乐府》一编,分宫类调,皆当代朝野名笔,而不复出诸编之所载者。且以燕山卓氏北腔韵类冠之,期于朔南同调,声和气和,而为治世安乐之音,不徒羡乎秦青之喉吻也。” 全书共分9卷,前五卷为小令,后四卷为套数,按宫调曲牌收录散曲作品

     杨朝英
    13万字2个月前
  • 曹松诗集

    诗集。唐人曹松撰。二卷。松字梦征,舒州(今安徽潜山)人。早年学贾岛。深入幽境。尝避乱洪都西山。后依李频无所获。光化四年(901)年七十余,与王希羽、刘象等五人登进士弟,时号五老榜。以校书郎卒。原为三卷。今传本为清人所辑。收诗一百三十九首。松生于唐末动乱之时,故其诗多写行旅生活或酬答送人,抒发忧国忧民及思乡心情,风格淡雅。如《岳阳晚泊》、《乱后入洪都西山》、《岭南道中》等。对唐末军镇割据亦有抨击,

     曹松
    1万字2个月前
  • 鸣盛集

    明诗别集。林鸿(字子羽)著。有明成化三年(1467)邵铜刻本,原题:“三山林鸿子羽著,郡人邵铜振声校编。”凡4卷,五言古体1卷、五言近体1卷、七言古体近体1卷、七言绝句、词话集1卷。附录载赋2篇,《梦游仙记》1篇。邵铜跋称览其旧稿,慨然兴思,听政之暇,详加校勘,补其阙略。此刻前有洪武年间倪桓、刘嵩序。《四库全书》本即以此为底本。今还存有依据邵刻的抄本行世。另外,《闽中十才子诗》收《林膳部诗》,为

     林鸿
    5万字2个月前
  • 西岩集

    诗别集,南宋翁卷(约1203年前后在世)撰。一卷。卷字续古,一字灵舒,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与徐照、徐玑、赵师秀并称“永嘉四灵”。卷为四灵之三。曾登淳祐乡荐,终于布衣。工诗。此集收诗几百三十九首。以应酬写景之作为多。卷反对江西诗派过分用典,专学唐代贾岛、姚合,注重修饰辞句,自然清新,有形式主义倾向。叶适评说:“自吐性情,无所依傍”。此编与《韦碧轩集》相同,唯《寄远》一首不见于《韦集》,殆当时所刊

     翁卷
    2万字2个月前
  • 地藏王证东窗事犯

    元代杂剧剧本。一作《秦太师东窗事犯》,简名《东窗事犯》。孔文卿撰。一说金仁杰或杨驹儿撰。末本。现仅存词曲和简单科白。南宋率军在抗击金兵,朝廷却下诏书命岳飞班师。岳飞父子回朝后便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一日,秦桧去灵隐寺进香。地藏王化为呆行者说出了秦桧夫妇在东窗下密谋陷害岳飞之事,痛斥秦桧,正告他陷害岳飞违天理人心,终究要遭报应。秦桧哑口无言,他派何宗立去捉呆行者。哪知人去楼空,反留诗几句。秦桧

     孔文卿
    1万字2个月前
  • 蜃中楼

    传奇。 清李渔 撰。二卷,三十出。渔有《笠翁传奇十种》已著录。此剧乃十种之一。约于清初成书。演二龙女与柳毅、张羽事。实以元杂剧《柳毅传书》和“张生煮海”故事揉合而成。叙洞庭、东海两龙女游蜃楼,得遇书生柳毅,洞庭龙女与柳生订情,柳生并为好友张羽与东海龙女作伐。后洞庭龙女迫于父母之命,错配泾河小龙。幸张生传书,才得返回。张、柳二生又得神仙之助,煮海使沸,迫使龙王就范,方得成就两对姻缘。

     李渔
    7万字2个月前
  • 静香楼医案

    医书。清·尤怡(在泾)撰于1729年。本书原系抄本,后收入《柳选四家医案》。柳宝诒予以分门汇辑,并加按语。包括内伤杂病、伏气、外感、外疡、妇人等32门。案语明确,说理简捷。作者善用经方,化裁灵活,能把握复杂病机,分清标本缓急,立法较为严谨。本书现存有清光绪三十年甲辰(1904)江阴柳氏惜余小舍刻本(柳选四家医案单行本)。石印陈修园医书72种单行本。《南雅堂医书》本。《槐庐丛书》本。民国间上海文瑞

     尤怡
    2万字2个月前
  • 良朋汇集经验神方

    又名《良朋汇集》、《汇集经验良方》。方书。清孙伟撰。五卷。伟字望林,幼因家贫,留心方术,行医五十年,将所积方集成二卷,曰《经验藏书》。后又得奇方若干,多有效验,乃辑成此书。全书约十四万字。因书中载方,皆为同友经验手藏,经汇集而成,故名。以金、木、水、火、土分为五集。卷一金集,分中风、伤寒、中寒等二十一门 卷二木集,分痞满、蛊胀、积聚等二十七门 卷三水集,分养生、头痛、眼目等四十五门 卷四火集,为

     孙伟
    15万字2个月前
  • 后八品仙经

    《后八品仙经》,即《吕祖孚佑演正警化宣说修仙证真还丹秘妙仙经》。有康熙乙卯岁(十四年,1675)吕洞宾《刻后八品经自序》及吴太极《刻后八品经跋》。吕序谓:“前八品久刊于世,后八品隐于临江,秘而未传。今遇膝下弟子徐太极、吴太隆,共结良缘,捐金刊行。”、徐跋曰:“敬择乙卯(康熙十四年,1675)季春吉日,延同道弟子张太伦,恭就武昌省城内玉皇阁书写。命匠刊刻,布行于世。”

     吕洞宾
    1万字2个月前
  • 上清明鉴要经

    《上清明鉴要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为南北朝或隋唐上清派道士编集。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经辑录七篇经方,其内容可分作两部分。《作明镜法经》、《真人道士摩镜经》二篇,言明镜之道。称以九寸明镜悬置左右或背后,可以照见鬼神,分形变化,避邪除害,又能使人耳目聪明,预知未来天下吉凶之事,或可透视五脏。书中详述制作和使用明镜之方法。《老子百花散辟兵度世方》、《仙人神酒方》、《神仙除百病枕药

     佚名
    0万字2个月前
  • 灵信经旨

    灵信经旨,撰人不详。约出于唐宋道士之手。《通志?艺文略》着录「灵信经旨一卷」,即此书。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经文言占卜之术,分作两篇:其一为《灵信经旨》,乃晋平公时大臣师旷所传,内载四言谶语二百多句,根据耳目心神所示预兆,为人占卜吉凶祸福。 其二为《刘根真人灵信经》,乃汉代神仙刘根所传。内载十二条谶文,言一日十二时中,观察人之耳鸣及面容神色,以断其吉凶,是为古代道士相面之术。

     佚名
    0万字2个月前
  • 万灵灯仪

    万灵灯仪,撰人不详。约出于元代或明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威仪类。此篇为道教灯仪之一,用于燃灯供奉万灵。所谓「万灵」,并非特指某位天神,而是指一切神灵。凡能显灵降世,护国救民,利人济物,有求必应之神,皆可供奉。修道者可根据自己需求愿望,选定某位神灵燃灯供奉,礼赞启告,祈求消灾降福。

     佚名
    0万字2个月前
  • 元始八威龙文经

    元始八威龙文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唐宋间。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经文分作八节,论述修真炼养之道。大致以子母、阴阳、水火、动静、虚实等相对概念。阐述守神、固精、和炁等炼养术。文句模仿老庄,颇为晦涩。如第五节云:「恍恍偬偬,火中生神;杳杳冥冥,水中生精。火炎于上,七返生神;水流就下,六居生精,神会精以通天地之灵。」又如第七节云:「虚而不实,所以火生;静而不动,所以水清。知此道者,性定可以

     佚名
    0万字2个月前
  • 道迹灵仙记

    《道迹灵仙记》,原不著撰人。从其内容体例看,疑即南朝刘宋道士顾欢所撰《道迹经》(一名《真迹》)之一部分。原书卷数不详,今本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记传类。书分八节。前四节记叙酆都山鬼神六宫之名,天下山川鬼神之主及辟鬼方术。后四节记叙诸天曹仙官名称位业及历代学道成仙者事迹。书中所载鬼主仙官,多为历史人物,上至炎帝,下迄周秦汉魏晋历朝帝王将相,文人名士,皆称其死后位列仙班或隶名鬼宫。全书内容,多

     佚名
    1万字2个月前
  • 太上正一朝天三八谢罪法忏

    太上正一朝天三八谢罪法忏,撰人不详。内有元成宗加封天师张陵之尊号,应成书于元明之际。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威仪类。本书称正一派弟子虽专心求度,但因多有前世宿累,所以流转轮回,受诸业报。如欲使形神合道,障累顿消,法依三八谢罪之仪,志心皈命三清上圣、玉皇上帝等神灵,忏悔杀生、偷盗、邪淫等三业十恶之罪,断恶修善。勉而行之,当可渐人仙宗,升于天路。书中有向三清、玉皇等神仙表示忏悔之启词数篇。

     佚名
    0万字2个月前
  • 上清镇元荣灵经

    上清镇元荣灵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唐宋间。南宋《秘目》及《通志?艺文略》均着录「老子镇元灵经一卷」,疑即此书。今《正统道藏》本一卷,收入洞神部方法类。经文为太上授仙公(葛玄),内容皆为符咒法术。首为七星符。用于祈告北斗诸星,召真通灵,驱鬼解厄。此外又有行病神符,主治病;天策符,主占卜;召神符,主收鬼;圹野符,主寻墓;缚贼符,主拘盗;神怪符,主伏怪。以及博戏符、入山符、木解符、纳真符、通目符、天甲符

     佚名
    0万字2个月前
  • 易经通注

    九卷,清傅以渐、曹本荣等著。 此书是顺治十三年(1656年)十二月,傅以渐、曹本荣等奉诏而作。于十五年(1658年)完成。顺治诏书称:“自魏王弼、唐孔颖达有注与正义,宋程颐有传、朱熹有《本义》出,学者宗之。明永乐间,命儒臣合元以前诸儒之说,汇为《大全》,皆于《易》。首载顺治十三年十月十五日谕旨,次载顺治十五年十月傅以渐等进书表,则是书完成于1656年至1658年间。次为傅以渐序文,略谓明永乐年间

     傅以渐
    5万字2个月前
  • 子平真诠评注

    《子平真诠评注》民国徐乐吾注解,原著为清乾隆进士沈孝瞻先生,是传统子平格局命理经典著作。徐乐吾先生以《滴天髓》、《穷通宝鉴》为理论来解释《子平真诠》。在这本书里,徐乐吾详细地论述了八字理气方面的方法和理论,为本来知识点很零散的《子平真诠》填补了理论上的空白。

     徐乐吾
    11万字2个月前
  • 焦氏易诂

    尚秉和撰。十一卷,附录一卷。民国二十三年(1934)刊本。作者尝以十余年之力著《焦氏易林注》十六卷,又辑其平日随注于《易林》简册上下四旁以参证诂训《易》义者,裒为是编。书名盖取以焦氏《易林》解诂《周易》之意。其书汇录札记,无有先后次序,书首《凡例》云:“阅者以随笔视之可也。”卷一至十一,收其说三百二十三则,《补遗》二十五则,凡三百四十八则末附录《左传国语易象解》一卷。全书大旨,谓焦氏《易林》所载

     尚秉和
    9万字2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