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 遗日摩尼宝经

    后汉月支国沙门支娄迦谶译,即《大宝积经》第四十三普明菩萨会异译

     佚名
    1万字1个月前
  • 优填王经

    全一卷。西晋法炬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此经有三译,与大乘日子王所问经、大宝积经卷九十七优陀延王会为同本异译。叙述优填王之后归依佛陀,证得须陀洹果,而王却因听信无比夫人谗言,欲以百箭射杀王后。然所射之箭均绕后三匝,而还住于王前。王大为惊惧,偕无比夫人诣佛所忏罪,佛乃为说诫女色事。王即接受佛陀教化,归依三宝。

     佚名
    0万字1个月前
  • 父子合集经

    20卷,宋日称等译。彼一切智作是说诸界本来常空寂。如示空拳但有名诳诱愚童实无得。凡愚妄想执为有由於胜义不能解。展转轮回三有中譬如商人迷巨海。尔时世尊知诸天子深心所念。口放净光普照时会。尊者马胜比丘睹是光已一心合掌以偈问曰:如来今者放光明众会见已生疑虑。愿为我等说其由令此大众心安隐。

     佚名
    10万字1个月前
  • 观世音菩萨授记经

    梵名avalokitesvara -bodhisattva-ahasthaa-rata- bodhisattva-vyakaran!a-sutra 。全一卷。刘宋昙无竭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与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至菩萨授记经(竺法护译)、观世音授记经(聂道真译)、如幻三摩地无量印法门经(施护译)为同本异译。本经初叙佛在波罗奈国鹿苑中,为华德藏菩萨说以无依止一法得如幻三昧,弥勒、文殊等诸正士及安乐国

     佚名
    1万字1个月前
  • 后出阿弥陀佛偈

    后汉失译。有十四偈。赞往生净土之胜妙。贞元录曰:‘后出阿弥陀偈经一卷(或无经字),一纸(后汉失译两译一失)。’日本未知此偈为何人所造,别云一切经中弥陀偈,令人取信。

     佚名
    0万字1个月前
  • 慧上菩萨问大善权经

    二卷,西晋竺法护译。大宝积经第三十八大乘方便会之异译。

     佚名
    2万字1个月前
  • 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

    一卷,西晋竺法护译。大宝积经之第四十二会。弥勒菩萨所问会之别出异译。

     佚名
    0万字1个月前
  • 毗耶娑问经

    元魏中天竺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即《大宝积经》第四十九广博仙人会。而有结文。

     佚名
    2万字1个月前
  • 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

    凡二卷。北魏昙摩流支译于景明二年(501 )。又作如来入一切佛境界经、智慧庄严经、如来庄严佛境界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本经叙述佛陀对妙吉祥童真(文殊师利)宣说不生不灭之法,开示如来法身之本义、方便示现之道理及随机摄化之大用,并阐明菩提及菩萨行之义。本经另有三异译本:宋代法护等所译之大乘入诸佛境界智光明庄严经、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及西藏译本。其中,法护译本内容最为增广,而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为最

     佚名
    2万字1个月前
  • 入法界体性经

    一卷,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译。佛,住于宝积三昧,说法界之义。佛在耆阇崛山。文殊师利立佛门外,佛命之入。问佛住何三昧?佛言,宝积三昧。乃至种种问答,明法界义。舍利弗复与文殊问答深义。

     佚名
    1万字1个月前
  • 圣善住意天子所问经

    一卷,元魏毗目智仙译。大集经善住意天子会之异译。

     佚名
    3万字1个月前
  •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一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大宝积经第四十八胜鬘夫人会之异译也。佛在给孤独园,波斯匿王末利夫人共致书于其女阿踰阇国王妃胜鬘夫人称扬佛德。胜鬘得书欢喜说偈,遥请佛来现。佛即现身。胜鬘说说偈赞叹其德。佛为授记。胜鬘复发十弘誓愿,感天花天音。乃至说大乘了义,广明二乘不了义(其了义为唯一佛乘也),佛赞印是放光升空而还独园,告阿难及天帝释结名付属。

     佚名
    1万字1个月前
  • 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即《大宝积经》第十五文殊师利授记会异译

     佚名
    2万字1个月前
  • 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

    二卷,唐菩提流支译。大宝积经第三十五善德天子会之别译。

     佚名
    1万字1个月前
  • 须摩提经

    一卷,唐菩提流支译。大宝积经妙慧童女会第三十之异译也。

     佚名
    0万字1个月前
  • 郁迦罗越问菩萨行经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分作八品。即《大宝积经》第十九郁伽长者会异译

     佚名
    1万字1个月前
  • 佛本行经

    一名佛本行赞传,西土贤圣撰集,刘宋宝云译,七卷。偈赞佛一代行状之偈文也。因缘品第一。阿育王时,密迹金刚,为诸天颂佛始末。称叹如来品第二。降胎品第三。如来生品第四。梵志占相品第五。阿夷决疑品第六。入誉论品第七。与众彩女游居品第八。现忧惧品第九。阎浮提树荫品第十。出家品第十一。车匿品第十二。瓶沙王问事品第十三。为瓶沙王说法品第十四。不然阿兰品第十五。降魔品第十六。转法轮品第十七。度宝称品第十八。广度

     佚名
    8万字1个月前
  • 福力太子因缘经

    赵宋施护译。诸苾刍共会,相谓何行业最多获义利?阿难言色相行业(阿难容貌美故言),闻二百亿言精进行业,阿尼楼陀言工巧行业,舍利弗言智慧行业(各就自己所得而言也)。以问佛。佛言其中智慧最胜。而修福因缘为极胜。因说福力太子之因缘证之。

     佚名
    1万字1个月前
  • 灌顶王喻经

    佛说灌顶王喻经,一卷,宋施护译。以三种之灌顶王为喻,而说三种之比丘。说王有三时受灌顶法,常所思念,苾刍于出家,净法眼,尽漏三时,亦常思念。

     佚名
    0万字1个月前
  • 过去世佛分卫经

    佛说过去世佛分卫经,一卷,西晋竺法护译。分卫为乞食之梵语indotblwddotblwaaacrontika,说过去世有佛。与弟子俱乞食。有一妇见其仪容,发心使所生之子出家而得授记。

     佚名
    0万字1个月前
  • 九色鹿经

    全一卷。吴·支谦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册。本经之经文极短,为叙述菩萨前世修业之本生故事,旨在教示修忍辱行。此外,康僧会所译之六度集经六卷第五十八则:修凡鹿王之本生故事与本经略同,然六度集经系阐明修精进之要。

     佚名
    0万字1个月前
  • 鹿母经

    全一卷。西晋竺法护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册。本经为佛之本生谭,有广说、略说二本。内容系佛陀述说其过去世为鹿母时,生有二子。一日,鹿母不慎落于网中,因对其子关爱心切,故而向猎师请求允准其返所,将二子安顿妥当,即还来就死。后鹿母如言赴约,猎者为鹿母之笃守信义所感,遂释放鹿母归去,并告请国王,令禁狩猎,王亦感于鹿之仁义之行,终禁杀猎。

     佚名
    1万字1个月前
  • 妙色王因缘经

    一卷,唐义净译。说佛昔为妙色王时,求法忘劳,舍妻子并自身,奉食于夜叉,依此因缘,今成佛,一切大众至心听闻法要。

     佚名
    0万字1个月前
  • 譬喻经

    全一卷。唐代义净译。收于大正藏第四册。本经系佛陀于舍卫城为胜光王(波斯匿王)所说之譬喻。谓往昔有一人,于旷野为恶象所逐,乃依树根而入空井中,以避恶象。时有黑白二鼠互啮树根,井四边有毒蛇,井底复有毒龙。其人心畏龙、蛇,又恐树根断折。此时有蜂蜜五滴由树根坠其口中,又蜂亦来螫其人,更有野火烧井边之树。其中,旷野比喻无明,人比喻异生(凡夫),象比喻无常,空井比喻生死,树根比喻生命,二鼠比喻昼夜,啮树根比

     佚名
    0万字1个月前
  • 菩萨本行经

    附东晋录,一说往昔精进之行以策懈怠,一为波斯匿王说檀度事,一授婆罗门辟支佛记,一授牧羊人辟支佛记,一舍利弗度师质大臣出家,被弟遣贼断臂证果夙世因缘。一婆多竭梨尊者自说夙因,一佛说往昔剜身求法事,一为贫士须达说施田差别。一说如来降毒龙除国疫事,并说三千宝盖夙因。一说赞佛有大功德,一度辅相婆罗门夫妇证果,并说其往因。共十一节。

     佚名
    2万字1个月前
  • 菩萨睒子经

    一卷,失译。说佛往昔孝养瞽亲之事。与睒子经同本。

     佚名
    0万字1个月前
  • 投身饲饿虎起塔因缘经

    北凉高昌沙门释法盛译,佛游干陀越国,说法垂毕,微笑放光。阿难请问,乃说往古栴檀摩提太子,广行布施,卖身为奴,得栴檀,医他国王病。及出家山中,以身饲虎,余骨起塔事。与舍身品事义相类,故附于此。

     佚名
    1万字1个月前
  • 普曜经

    梵名litavistara 。凡八卷。西晋永嘉二年(308)竺法护译于天水寺,康殊、帛法炬笔受。又称方等本起经。收于大正藏第三册。为大乘之佛传,系记载释尊降生至初转法轮之事迹。异译本有唐代日照(梵divakara ,地婆诃罗)所译之方广大庄严经(又称神通游戏经),凡十二卷,二十七品,亦收于大正藏第三册。

     佚名
    9万字1个月前
  • 群牛譬经

    佛说群牛譬经,一卷,西晋法炬译。以群牛譬好比丘,以驴譬恶比丘。

     佚名
    0万字1个月前
  • 睒子经

    睒子为童子之名。佛说往昔为睒子童子,孝养瞽亲之事。有二译:一失译,附于西晋录,谓为菩萨睒子经。一乞伏秦圣贤译,名为佛说睒子经。出于六度集经。

     佚名
    1万字1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