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ugnovel.com
一卷,赵宋施护译。说般若之一百八名及陀罗尼。
梵名ravara -deva-raja-arir!ha 。凡七卷。陈代月婆首那译于天嘉六年(565)。又称胜天王经、胜天王问般若经、胜天王般若经。收于大正藏第八册。系佛应钵婆罗天王之问,对大众说甚深般若及其修习之法。全经共分十六品。与玄奘所译之大般若经卷五六六至五七三等之第六会为同本异译。[历代三宝纪卷九、大唐内典录卷五、开元释教录卷七]
一卷,唐菩提流支译。与不空译之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般若波罗蜜多理趣经同本。
一卷,萧梁僧伽婆罗译。大般若第七会之别译。略云文殊般若。
二卷,梁曼陀罗仙译,与僧伽婆罗译之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同本先出,所谓文殊般若是也。
罗什译。十卷,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之异名。
全一卷(或二卷)。东汉安玄译,严佛调笔受。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本经与大宝积经卷十九康僧铠所译之郁伽长者会,及竺法护所译之郁迦罗越问菩萨行经,皆为同本异译经。然本经系古译本,将释尊译作众祐,舍卫国译作闻物国,长者译作理家等。内容叙述释尊应郁伽(梵ugra ,本经译作‘甚’)长者之请,为在家、出家之菩萨说戒行。[杂阿含经卷三十、大唐内典录卷一、历代三宝纪卷四、开元释教录卷一]
宋国学进士王日休,取《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佛说无量寿经》《佛说阿弥陀经》《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四经删补订正。析为五十六分。惜其未见宝积一译。然心甚勤苦,故举世多流通之。
后汉安息国沙门安世高译,即《大宝积经》第四十一弥勒菩萨问八法会异译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四十卷宋中印土沙门法护等译即《大宝积经》第十二菩萨藏会异译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即《大宝积经》第二十九优陀延王会异译
萧梁扶南国沙门僧伽婆罗译,即《大宝积经》第九大乘十法会异译
凡三卷。北宋法贤译。又作大乘无量寿庄严王经。略称无量寿庄严经、庄严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内容叙述阿弥陀佛之本愿及其净土之相。系无量寿经之同本异译,惟本经初无序说,终无‘五恶段’之说,而于三十六愿文之顺序内容亦颇有出入。注疏有誓铠之庄严经毛渧记六卷。[大藏目录卷下、至元法宝勘同总录卷四、大明三藏圣教北藏目录卷二]
四卷,赵宋施护译。与慧上菩萨问大善权经,皆大宝积经第三十八大乘方便会之异译。
凡四卷。宋代施护译。略称护国尊者所问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记载佛陀于王舍城耆阇崛山为护国尊者说菩萨之法要。与收于大宝积经卷八十、卷八十一两卷之护国菩萨会(隋代阇那崛多译)为同本异译。
一卷,西晋竺法护译。佛度大幻士仁贤说如幻法门及菩萨道法。
即《大宝积经》第二十四优婆离会异译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即《大宝积经》第三十三无垢施菩萨应辨会异译
晋代失译师名,即《大宝积经》第四十三普明菩萨会异译
一卷,西晋白法祖译。又名威施长者问观身行经。大宝积经第二十八勤授长者会之异译也。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即《大宝积经》第三十六善住意天子会异译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等译,与《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受记经》同本。末后有一女人发心,便得转为男子,授菩提记。
凡二十卷。宋代法护于景德元年至嘉祐三年之间(1004 ~1058)译出。又作如来秘密大乘经、秘密大乘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一册。全经分为二十五品,内容阐明菩萨以身密清净,故法身无相,得以示现一切普处,化益众生;语密清净,故随时可闻一切有情之音声;心密清净,可了知一切众生之心念。又解说如来身密、语密、心密等三密不思议之所由。其后叙述菩萨六年苦行之超胜以及降魔外道之过程,依所缘观机而摄受一切众缘。成佛后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即《佛说决定毗尼经》中译出别行
西晋录失译人名,即《大宝积经》第三十七阿阇世王子会异译
一卷,西晋竺法护译。与太子和休经皆大宝积经阿阇世王子会第三十七之异译。刷护和休皆太子之名,宝积经译为师子。太子见佛而问答,佛与记别。
四卷,后汉支娄迦谶译。无量寿经之异译。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即《大宝积经》第二十八勤授长者会异译
梵名surata -arir!ha 。有二译:一为曹魏白延译。一为前凉支施伦译。皆一卷。又称须赖菩萨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本经叙说古印度舍卫城中有一贫穷之人,名为须赖,品德优越,坚守戒律,修持十善。帝释天尝以暴力威逼,金银诱惑之;然须赖志在求不生不灭之道,以救度三界众生,故不为所动。次叙悭贪之波斯匿王与须赖之间,关于贫富问题之争论,后佛陀为之裁决,谓虽贫而心净犹为富,虽富而欲深犹为贫。波斯匿王
有二译:一为西晋竺法护译,一卷。一为秦罗什译,一卷。皆为大宝积经妙慧童女会第三十之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