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 中本起经

    凡二卷。东汉昙果、康孟详合译(一说康孟详译)。收于大正藏第四册。记述释迦成道后教化之事迹。计有转法轮品、现变品、化迦叶品、度瓶沙王品、舍利弗大目揵连来学品、还至父国品、须达品、本起该容品、瞿昙弥来作比丘尼品、度波斯匿王品、自爱品、大迦叶始来品、度奈女品、尼揵问疑品、佛食马麦品等十五品。

     佚名
    3万字1个月前
  • 撰集百缘经

    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菩萨授记品第一。报应受供养品第二。授记辟支佛品第三。出生菩萨品第四。饿鬼品第五。诸天来下供养品第六。现化品第七。比丘尼品第八。声闻品第九。诸缘品第十。每品十缘,故有百缘。

     佚名
    8万字1个月前
  • 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

    十八卷,宋维净与法护共译。与大方等大集经海慧菩萨品第五同本。

     佚名
    8万字1个月前
  • 无言童子经

    二卷,西晋竺法护译。大集经十二无言菩萨品之异译。

     佚名
    2万字1个月前
  • 虚空藏菩萨神咒经

    一卷,刘宋昙摩蜜多译。与虚空藏菩萨经同本异译。而有缺略。

     佚名
    1万字1个月前
  • 观虚空藏菩萨经

    一卷,宋昙摩蜜多译。说欲治人罪者,应先决定毗尼,观想虚空藏菩萨。佛住佉陀罗山,优波离问。欲治罪者,云何作观?佛言,先依决定毗尼,敬礼三十五佛。次想此菩萨顶,有如意珠,若见此珠,即见天冠中现三十五佛。珠中现十方佛,或得除罪字印臂。或闻空中唱罪灭,便堪入僧。或使知毗尼者得梦,须更忏悔。乃至八百日治厕,再三七忏。重与授戒。

     佚名
    1万字1个月前
  • 菩萨念佛三昧经

    五卷,刘宋功德直译。念佛三昧即观佛三昧,经中正观品,正说之。

     佚名
    6万字1个月前
  • 虚空孕菩萨经

    一卷,隋阇那崛多译。虚空藏菩萨经之异译也。

     佚名
    2万字1个月前
  • 自在王菩萨经

    姚秦天竺沙门鸠摩罗什译,佛在给孤独园,与二万比丘,一万菩萨俱。自在王问自在法?佛答戒自在,五神通自在,阴智,性智,入智,因缘智,谛智,自在,无碍慧自在。及说菩萨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

     佚名
    2万字1个月前
  • 法华三昧经

    全一卷。 智严译于刘宋元嘉四年(427)。收于大正藏第九册。本经乃佛为罗阅王之女利行宣说法华三昧之行法。叙述罗阅只城耆阇崛山中,有无数比丘众、菩萨众等齐聚来会,欲请问佛,佛口放光明,遍照十方,佛身忽然不见。罗阅王辩通、王女利行、诸女等齐来,佛遂由地涌出,坐大宝莲花上,为王女宣说法华三昧之法。王女得道之后,与众问合,诸女皆发心出家,王亦出家并得授记。

     佚名
    1万字1个月前
  • 观普贤菩萨行法经

    全一卷。刘宋昙摩密多(梵dharaitra )译。又称出深功德经。略称观普贤经、普贤观经、普贤经、观经。收于大正藏第九册。本经系佛陀于说法华经之后,在毗舍离国大林精舍所说。因佛宣告三个月后将般涅槃,阿难等随即请问佛入灭后弟子应如何修行及大乘法要,佛遂为说普贤观门、六根罪之忏悔及忏悔后之功德。本经旨在阐明法华经之普贤菩萨劝发品,故与法华经普贤劝发品互为表里;而与妙法莲华经、无量义经合称法华三部经。

     佚名
    1万字1个月前
  • 广博严净不退转轮经

    凡六卷。刘宋智严译。又称广博严净经、广博严净不退转经、不退转法轮经、不退转经。收于大正藏第九册。内容记叙文殊师利以神通力与舍利弗同到十方世界供养诸佛,并聚集一切菩萨还至祇园,请佛转不退之法轮。佛因说罗汉成就五逆、满足五欲、远离正见等之密语,众会惊疑,文殊乃阐释之。此外,另有菩萨之密语、佛之解释、菩萨之赞偈等。又本经与阿惟越致遮经、不退转法轮经等为同本异译。

     佚名
    5万字1个月前
  • 济诸方等学经

    一卷,西晋竺法护译。大乘方广总持经之异译。

     佚名
    1万字1个月前
  • 菩萨行方便境界神通变化经

    三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与大萨遮尼干授记经同本。但缺王论品。

     佚名
    3万字1个月前
  • 金刚三昧经

    西藏名rdo-rjeh!i t-ne-h!ds-gyi chos-kyi yi-ge 。全一卷(或二卷)。北凉时代(397~439)译。译者佚名。收于大正藏第九册。其内容系阐释诸法空、真如、如来藏等,计分八品:第一序品、第二无相法品、第三无生行品、第四本觉利品、第五入实际品、第六真性空品、第七如来藏品、第八总持品。本经虽仅一卷,然已赅摄诸大乘思想,堪为菩萨出世度人之法宝。本经之西藏本乃译自汉本。

     佚名
    1万字1个月前
  • 萨昙分陀利经

    与萨达磨芬陀利同。译曰妙法莲华。慧琳音义二十八曰:‘萨昙分陀利,梵语讹略也。正梵语云萨达摩奔拏里迦,唐言妙法白莲华,姚秦罗什译为妙法莲华经,略去白字也。’梵saddhanaundotblwddotblwarika。

     佚名
    0万字1个月前
  • 添品妙法莲华经

    凡七卷。又作添品法华经。收于大正藏第九册。隋仁寿元年( 601),阇那崛多与笈多共译于长安大兴善寺。法华经之汉译本,依经录所载,共有六译,然仅存本经及妙法华、正法华三本。多用什师之译文,变其品之前后。但添罗什本之不足,即提婆达多一品,并药草喻品中生育之一喻,故云添品。普门品中之后偈,罗什本云本来有提婆品,嘉祥,天台,慈恩谓其无,今从后义。

     佚名
    10万字1个月前
  • 正法华经

    凡十卷。西晋竺法护译。收于大正藏第九册。为法华经现存三译本中之最古者。本经译于太康七年(286),由聂承远传译为华语,张仕明、张仲政笔受,竺力、帛元信共同参校。本经之原本乃于阗国王宫所藏六千五百偈之贝叶本,经中含有大量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所无之譬喻故事,且品名异于妙法莲华经者亦不少,故为对照研究法华经之重要资料。全经共有二十七品,内容与罗什译本大致相同。然药草品(罗什译为药草喻品)中有迦叶之问答

     佚名
    12万字1个月前
  • 阿含口解十二因缘经

    后汉安息国优婆塞安玄共严佛调译,说欲断生死趣,度世道者,当念却十二因缘事。

     佚名
    0万字1个月前
  • 宝髻经四法优波提舍

    天亲菩萨造 元魏乌苌国沙门毗目智仙等译 释大方等大集经之第十分

     佚名
    1万字1个月前
  • 大宝积经论

    梵名aha -ratnakut!a-dharaaryaya-satasahasrika-arivarta-kasyaa-arivarta-t!ika 。凡四卷。安慧着(据西藏译本),北魏菩提流(留)支译。此论虽名为大宝积经论,然并非唐代菩提流志所编译之大宝积经全经一二○卷之释论,而仅是第四十三会普明菩萨会(即‘古宝积经’)之注疏。本论内容初揭出归敬偈二颂,其次论释‘宝积’之名义,盖宝积一经摄尽一

     佚名
    4万字1个月前
  • 大乘四法经释

    一言立所宗者。世间宗见揔有其二。一外二内。彼外宗见虽有众多不出二种。谓断及常。广说如论。内宗见者。大师在世。同一师学无有差别。佛灭度后。大小乘宗分成多部。小乘宗见有二十二。如宗轮论一一广明。

     佚名
    0万字1个月前
  • 大智度论

    佛教论书。简称《智度论》、《智论》、《大论》、《释论》,亦译《摩诃般若释论》。为论释《大品般若经》之作。传说古印度龙树著,后秦鸠摩罗什译。100卷。卷首所载僧叡之序称:“是以马鸣起于正法之余,龙树生于像法之末,正余易弘,故直振其遗风,莹拂而已。像末多端,故乃寄迹凡夫,示悟物以渐。又假照龙宫,以朗搜玄之慧,托闻幽秘,以穷微言之妙。尔乃宪章智典,作兹释论。其开夷路也,则令大乘之驾方轨而直入;其辩实相

     龙树
    122万字1个月前
  • 分别功德论

    梵名un!ya -vibhanga 。凡五卷。又作分别功德经、增一阿含经疏。属印度小乘论部。着者、译者均不详,传系后汉时代所译出。今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八册。本书详释增一阿含经之前四品,并叙述有关佛弟子之事迹及修行之功德。虽属小乘论,但论述之内容叙及六度与十住,同时认可大乘戒与小乘戒,在思想上与般若经颇为类似,故知著者熟知大乘佛教。又由书中之称扬大天,可知著者亲近大众部之思想。本书如为后汉时代所译出

     佚名
    4万字1个月前
  • 佛地经论

    梵名buddhabhui -sutra-sastra 。凡七卷。亲光等菩萨造。唐代玄奘译。略称佛地论。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六册。为佛地经之论释。作者将佛地经科判为教起因缘分、圣教所说分、依教奉行分等三分以释之,并叙述佛地经所说之清净法界、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等五种法,摄大觉地。亲光论师本身为中印度摩揭陀国那烂陀寺之学者,又为护法(梵dharaa, 530~561)之门人,因此佛地经

     佚名
    6万字1个月前
  • 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华严)

    八十华严。凡八十卷。唐代实叉难陀译。又称新华严、唐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册。总成七处,九会,三十九品。为六十华严之异译。兹将八十华严与六十华严之异同处,列表如左:八十华严之梵本,乃实叉难陀应武则天之请,从于阗国携入我国,自唐武则天证圣元年(695)三月,于遍空寺内始译,武后亲临译场,挥毫首题品名,至圣历二年(699)十月功毕,此即第二译。新译之八十华严比旧译之六十华严,文辞流畅,义理更周,故流通较盛

     佚名
    73万字1个月前
  • 大方广佛华严经(四十华严)

    四十华严。凡四十卷。唐代般若译。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略称普贤行愿品,又称贞元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册。为新旧两译华严经入法界品之别译,与传于尼波罗国(尼泊尔)之九部大乘经中之华严经为同本。内容记述善财童子历参五十五善知识(或谓五十三参),而成就普贤之行愿。四十华严仅有入法界品一品,然此品占华严经四分之一以上,故视之为异译,兹将其结构组织,列表如后。又四十华严之叙述,虽与新旧

     佚名
    32万字1个月前
  • 大方广菩萨十地经

    一卷,元魏吉迦夜译。说菩萨十地之治法。最胜王经净地陀罗尼品之别译也。

     佚名
    0万字1个月前
  • 较量一切佛刹功德经

    佛说较量一切佛刹功德经,一卷,宋法贤译。较量诸佛国土时分之长短者。

     佚名
    0万字1个月前
  • 罗摩伽经

    三卷,乞伏秦沙门释圣坚译,即《八十华严》入法界品。从无上胜长者。至普救众生妙德夜神。共十二位善知识事。而内有咒语几则。

     佚名
    4万字1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