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ugnovel.com
一卷,后汉严佛调译。
一卷,西晋白法祖译。逝童子经之异译。逝者,梵语童子之名。
一卷,唐地婆诃罗译。与佛说大乘四法经义同而文稍异。
全一卷。吴·支谦译。又作七女本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系佛于拘留国分儒达树园时,因婆罗门之七女贡高憍奢,佛呵之,而说往昔国王七女之因缘。佛说女人所以多堕地狱者,乃因多嫉妒所致,若能诫之,而心意端正,则能生天上。
本书是弘一法师一生人生体悟和学佛心得的集大成之作,在这部著作中弘一法师以大才子、大学者、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和人生的要义。书中除了弘一法师的著作之外,还包括他的演讲稿与处世格言,与同时代交往的文化名人、学界泰斗之间的书札、信函,从中感悟人生真谛,深切体悟他的思想内涵,领略弘一法师的人文风采。弘一法师有极高的的文学造诣和佛学造诣,他的作品被同时代的梁实秋、林语堂等名家所推崇,赞
《问佛·观心》精选了弘一法师李叔同的佛学作品和诗词作品,思想性和艺术价值非常高。李叔同的佛学观以及人生观,有很多值得当下的人去学习的地方,感受一下他的思想,品读一下他的诗词,于纷繁的生活中得到一些安宁与淡定。让我们追随弘一法师的脚步,在红尘俗世问佛观心,品味人生从容之境。
《心如莲花系列:花雨满天悟禅机》: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大师以书画名家而为出世高僧,复以翰墨因缘为弘法引资粮,成熟有情,严净佛土,功钜利博,泽润无疆,岂仅艺事超绝,笔精墨妙而已哉。……其佛法思想多散见于所作序、跋、题记及与人书简中,片言洞微,精义时出。虽应机之作,亦足见其涉猎之广与主解之深也。
《禅里禅外悟人生》是弘一法师一生人生体悟和学佛心得的集大成之作,在这部著作中弘一法师以大才子、大学者、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和人生的真义。书中除了弘一法师的著作之外,还包括他的演讲稿与处世格言,这些内容被梁实秋、林语堂等名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本书还配有弘一大师的照片、画像、亲笔手书的格言、佛教造像等,让读者在领悟人生真谛、佛学
一卷,秦罗什译。说现劫千佛之因缘。佛在耆阇崛山,与五千比丘,八万四千菩萨俱。是诸菩萨,各各自说过去因缘,声遍大千,天龙八部皆悉集会。世尊从石室出,入大众中。跋陀波罗菩萨敷座,诸菩萨等璎珞供佛,请问千佛过去因缘?佛为说种种往因,经来未尽。
一卷,宋施护等译。佛世尊。一时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苾刍众俱。
全一卷。西晋竺法护译于泰始二年至建兴元年(266~313 )。又作独证自誓三昧经、如来自誓三昧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独证自誓三昧’为佛陀昔时在句潭弥国大丛树间之交露精舍所居道场之名。本经叙述如来对贤儒菩萨解说佛法中之三种因缘,即趣向童真、了生、阿惟颜等三种阶次之人,如来皆一一予以授决。其次又宣说出家之法,并谓迦叶即循此自誓而得戒。本经所说之童真、了生、阿惟颜,相当于华严经所说十住菩萨之第八、
一卷,失译。同《佛说大乘智印经》。虽后译稍胜,而皆不及上经之尤为详明。且缺乞食,及分身佛来集,二事。
全一卷。又称乳光经。西晋竺法护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内容叙述佛陀因风疾,命阿难至梵志摩耶利处乞取牛乳;梵志讥嫌,以暴烈之母牛供乳,时帝释天化作童子取乳并说偈,母牛闻佛名一反暴烈之性而欢喜供养。佛陀乃为阿难等说母牛之过去世因缘,谓母牛过去世时为一长者,爱贪高利,并好抵触他人,因此,死后堕为牛身;今生罪毕,闻佛之名而供佛牛乳;依此因缘,未来当成就佛果,名为乳光佛。
一卷,宋施护译。说大乘无分别之法。佛自说大乘无分别法,而为发起。加无分别光菩萨问入无分别法门?佛为答之。亦说一喻。
佛说萨罗国经,一卷,失译人名。佛由祇园往彼国化王及国人。佛从祇园,往化王及国人知苦,发菩提心。
一卷,吴支谦译。言在家弟子有上中下三品。而功德罪业不同。佛在祇园。为阿难说在家弟子,有上中下辈功德罪业不同。
一卷,西晋法炬译。即莎伽陀比丘也。彼降伏须耶国毒龙后,分卫饮酒,醉卧于道。佛赞其降龙之功德,且说实其非醉。
一卷,西晋竺法护所译月光童子经之异名,又宋求那跋陀罗所译申日儿本经之略名。
宋译经院沙门惟净等译。三卷,善星舍离佛法,以多种缘谤佛法僧。舍利子闻之,白佛。佛为广说佛法,所谓九次第定,十力,四无畏等。及说树下证果之相,龙护尊者请名奉持。
一卷。失译。明天菩萨问:云何少修善本而获大果?佛答以应修三世诸佛所修慈悲之身口意行,因说十善戒。佛在祇园。明天菩萨问曰,云何少修善本,而获大果?佛言,应于去来现在佛所,修慈身口心行,所谓随喜叹善。又于去来现在诸众生所,修慈身口心行,所谓持十善戒。以此功德,共一切众生回向无上菩提。
全一卷。宋代施护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本经叙说佛陀为憍萨罗国国王胜军(即波斯匿王)宣说十二因缘法,谓世间诸法之体性虚空,刹那坏灭,故宜求出世之法。又本经与沮渠京声译之谏王经、玄奘译之如来示教胜军王经、义净译之佛为胜光天子说王法经等,内容大同小异,皆系阐论世间法之无常,而劝修正法。
全一卷。宋代施护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本经系佛陀对于‘胜义空’所作之简扼说明。谓眼耳鼻舌身意等一切诸法,其生之时,法实无所从来;其灭之时,法亦无所离散。复说十二因缘法,谓无明缘行,行缘识,乃至生缘老死,如是生起一大苦蕴;故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乃至生灭则老死灭,如是则一大苦蕴灭。此即胜义空之要旨。
一卷,高齐那连提耶舍译。说施灯之功德。佛在舍卫给孤独园。告舍利弗,佛有四种胜妙善法,为一切众生无上福田。若七众以灯供养,其福不可思议。于现在世,得三种净心。于临终时,得三种明,又复得见四种光明,便生三十三天。于五种事而得清净,还生人中。出家持戒,又得四种可乐之法,得四种清净。又若住于大乘施灯明者,世世得八种可乐胜法,得八种无量胜法。又以灯施说法者,得于八种无量资粮。又见他施如来灯,生随喜心者,得
一卷,后汉安世高译。说十八地狱之受苦及寿命之长远。
一卷,宋求那跋陀译。佛对大迦叶说十二种之头陀行。佛在给孤独园。食已,至阿兰若处,趺坐微笑。摩诃迦叶请问笑缘?佛言,阿兰若处,十方诸佛皆赞叹,无量功德,皆由此生,三乘圣道,皆由此得。行此法者,有十二事,一在阿兰若处,远离二着。二常行乞食,三次第乞食,四受一食法,五节量食,六中后不饮果蜜等浆,七着弊衲衣,八但三衣,九冢间住,修止观,十树下止,十一露地坐,十二但坐不卧。更宜系心一处,观五蕴空,比丘菩萨
一卷,赵宋天息灾译。阿难一一问致,佛一一答之。
一卷,失译。佛为离垢盖大士说东方十佛之名号功德。
一卷,唐勿提犀鱼译。
一卷,西晋若罗严译,记时念非时食之法。分别十二月,各有时与非时。
一卷,西晋支法度译。逝为梵语逝多之略。译曰胜。童子名。此经外,有二译,安世高译者谓之长者子制,白法祖译者谓之菩萨逝。年十六时佛至其家,逝劝母行施,佛为授记。